文|北苏
这世界上最悲哀的一种人生感悟莫过于后悔,因为很多事情一旦发生过,就永远无法抹去,因为很多选择做了选择,就很难擦掉选项重新选择。
就像婚姻,你选择了,就没有办法说你不想选了,你想退出,你想回到过去,你想在结婚前让自己明白这样的婚姻不对,可是除了后悔,你却什么都改变不了。
很多婚姻里的过来人都知道,婚姻一旦开始,你就要懂得为自己的选择付出责任,懂得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申茹是一个90后,一个90后的全职主妇,结婚5年,终于体会到她结婚前母亲对她说那番话的深意。
“早知道如此,当初不该嫁给他”这句话申茹在自己的心里翻腾了无数次,也和自己的丈夫沈志军抱怨了很多次,可是这样的后悔,改变不了她在婚姻里难熬的事实。
1女人最好别只因为钱而走进婚姻。
申茹结婚前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和设想,那时候她也许是不懂得婚姻具体要怎样,她只懂得有一个男人很有钱,能够满足她对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就可以了。
申茹在结婚前算是一个有一点叛逆的女孩,她和离异的母亲生活,对母亲的管束,观念都选择忽视,她不想自己像母亲一样苦着过日子,她就想按照她的想法和要求去选择她的人生。
申茹和丈夫沈志军也是同龄人,通过朋友相识,他对她或许有喜欢的感觉吧,但是申茹对他只有金钱上的目的。
申茹承认自己答应嫁给他是因为看他的家庭条件好,觉得嫁给一个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她结婚以后的生活就会很幸福,很随心所欲,想买衣服就买衣服,想不工作就不工作,如少奶奶一般的生活。
申茹知道,她的想法有一点过于美好,过于幼稚,可是她觉得自己的母亲嫁给了爱情又怎样,最后还不是被爱情辜负了。
可是5年过后,申茹为自己的选择深深的后悔了,她后悔自己当时不懂婚姻却装的像看透一切的样子,她后悔自己只是因为物质条件就决定嫁给一个人。
能给你物质的人,不一定懂得给你爱,能给你物质又不够爱你的人,不一定懂得在婚姻里给你需要的尊重。
女人最好别让婚姻过于势力,别让物质成为婚姻的决定因素,因为钱就走进婚姻,和出卖自己没什么区别。
2女人因钱而选择的婚姻,更容易得到婚姻的藐视和不认可。
申茹婚后第二年生了儿子,她的性格也从叛逆的小女孩一点点的蜕变成为一个为孩子为家庭可以付出自己全部的女人。
她围着孩子转,围着男人转,她想好好的把自己的家经营的好,可是这个时候申茹才发现哪里有点不对,沈志军对她的态度偶尔很让她难以接受。
最首要的矛盾是从家里的开销上暴露出来的,沈志军忽然有一天对申茹的消费观念提出了意义,质疑她怎么可以肆意开销,不懂得他赚钱的辛苦。
那次他们就“谁为家庭付出的多,谁给家里创造多少价值,谁的原生家庭为他们的婚姻付出的更多”而争吵到半夜,最后,申茹完败。
申茹忽然发现,无论她是否用心的和他生活,是否很辛苦的照顾孩子,打理家中的事情,她在沈志军的心里都是一个只会花他钱的女人,并且是他眼里一个对家庭完全没有付出的女人。
其实申茹只不过是结婚前有那么想过,觉得他有钱她才会嫁给他,但是结婚之后,她看重的不再是钱,而是能够和他一起幸福安稳的把他们的日子过好。
但是在沈志军的心里呢,对申茹的看法不曾改变,虽然男人都希望女人被自己的物质生活所俘获,但是他们永远会因为女人更爱自己的钱而轻视这个女人。
所以,因为钱而走进婚姻的女人,也许会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冷落质疑,和不相信,他们会觉得女人为他付出的一切都是因为他有钱,
爱与认可对于这样的婚姻来说,有一点奢侈。
3钱不是一个婚姻幸福与否最重要的一项条件,有爱共同努力的婚姻才更容易甜蜜。
申茹结婚前,因为结婚的事情和自己的母亲闹得不愉快,她想嫁,母亲不同意。
申茹的母亲觉得第一他们认识不久,第二申茹只看重人家条件好就结婚的理由太荒唐,一个女人怎么能这样草草的决定自己一生的幸福。
“我是不爱他,但是他能给我富足的生活,我们结婚怎么了?”当时申茹是这样和自己母亲说的,就是要嫁,她不想被母亲管束,也不想听母亲的婚姻观念,她不想又穷又婚姻不幸福,她觉得有了钱的日子就是安稳的。
真的结婚后,申茹才明白母亲骂她傻,骂的很对。
这5年的生活里,沈志军奚落过申茹很多次,“靠他养的女人,不赚钱不懂赚钱辛苦的女人,只懂过安逸日子不知道出去找份工作的女人......”
申茹带大了孩子,却并没有换来该有的认可和感恩,也没有换来沈志军的爱,虽然物质的生活一直有着保障,但充满空洞,充满被不屑的婚姻,让申茹很痛苦。
她有过离婚的想法,她和自己说如果这个男人还是不懂得心疼和在乎自己就和他离婚,可是她已经不是一个小女孩了,可以因为想嫁就嫁,想离就离,她要为孩子负责,要为自己以后做打算。
总是会有人把物质基础作为婚姻开始的一项重要条件,但是物质基础绝对不应该是最重要的条件。
开始一段婚姻首先要有感情,彼此有爱有想携手的初心与信心,夫妻同心,一起努力的生活,应该会比只有钱的生活甜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