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跌落8000又何妨,聪明的人根本不慌

2019-09-29   区块链币海

BTC突然暴跌,近日乌云密布的币圈最终还是大雨滂沱。

“早知道是这样像梦一场,我才不会把爱都放在同一个地方。”

BTC玩家郁闷的仿佛一开口就要把这句歌词嚎出来。

这次,大家好像格外的受打击,各种消极报道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劝投资者抄底走人,远离加密货币,远离区块链,远离这些没有未来的泡沫行业。



如果你不想炒币,没人拦着你。但你要从此对加密货币和区块链避如蛇蝎,同志们,真不至于。

聪明的人心知肚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未来仍不可限量。

“包罗万象”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VR甚至最近大热的5G不同,后者本质上就是单纯的一类技术,基于这些技术而生的相关应用服务社会。

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区块链目前主要被用于市场投机行为。

但正如当初互联网刚问世仅仅被用于军事连接,后续随着互联网开发的不断突破,它在通信、信息检索、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被挖掘出来,逐渐开始商业化,并最终渗透至各行各业,演变成现在人人无法抽离的必需,区块链也需要经历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

互联网初期协议单一,区块链比之更有优势。

区块链本质就是一个共识的底层协议,在此基础上,开发人员创造出比特币协议、以太坊协议等不同分支来控制区块链网络有序运作,希望改变和颠覆了现有的中心化的商业运作模式。

“巴克莱、渣打等银行加入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试点项目”、“三星研发自带加密货币钱包的区块链手机”、“莫斯科将开发一个区块链系统,帮助实现透明化的城市服务”…

从全球范围看,区块链项目已经覆盖了包括开发者工具、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泛金融、社交和娱乐、网络传输和安全、数据存储和计算等多个重要领域,构成产业链。

“生态丰满”

区块链不同于某个单一的专利技术,它拥有自己的生态圈。

大家熟知的二次元,就拥有一个庞大的生态圈。

产品方面,从影视作品、小说漫画到服装、手办、食物,再到各大漫展、主题公园、线上线下社交平台,丰富度不容小觑。

人员方面,动画公司、coser、声优、同人作家…许许多多的职业应运而生,任何人都可以走进二次元。

区块链亦是如此。

交易所、项目方、开发团队、自媒体等等不断为这个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有价值的东西自然会吸引人去发掘,而能调动社会各行参与其中的必然是个中精品。

“需求迫切”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最大的卖点就是“去中心化”,这正是当今社会人们迫切需要的。

我们需要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笔者辛苦码完今天的文章点击发送,脸上的笑还没维持一分钟,某平台提示文章被删除,理由只有简单的“涉嫌违规”四字…

内心一万匹草泥马狂奔…然而却只能默默的一遍遍改正,因为笔者真的不知道哪里违规啊!

自媒体平台如此,许多社交平台如某书某博某特也是“不甘落后”,动用自身力量删帖或以政治偏见的方式禁止用户,而受难的用户得不到任何解释。

此刻,中心化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最终解释权以及控制权让无数平台可以随意删除甚至篡改他人成果。

再如某个周末,你正享受久违的懒觉,一个个电话不断吵醒你,开口不是“地铁9号线热门商铺…”,就是“我们是某某信贷,请问您最近…”,令人恼火的想口吐芬芳。

甚至你在某博上抒发了下自我见解,都有可能招致好事之人对你的攻击乃至人肉搜索,可怕的是,你确实会被扒的连裤衩都不剩,所有信息公之于众。

因为你的信息早就被你注册过的平台卖了八百遍。



互联网时代,隐私二字在消失的边缘摇摇欲坠。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概念“去中心化数字身份”可以更好的保障我们的隐私。

区块链不可篡改、传输迅速的特性与用户对身份信息的需求相匹配,使个人能在接受服务时,选择性地授权资料给不同的组织,从而把身份资料权交还给个人,称之“去中心化数字身份”。

根据不同使用场景需求,人们往往有不同身份,像纳税人、病患、银行客户、选民、求职者、住宿旅客,“身份”表达的是一种与场景的关联。

平时,我们在很多场合被要求验明正身,这个表格那个表格的一通填,验证身份的同时早已暴露过多个人信息。

“数字身份”基于分布式账本与加密技术,使用者与互动机构可以更轻松地进行身份验证,既省时又极大地降低信息安全风险。

此外,去中心化的需求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第三方的独立机构等为我们作信用公证;服务中介,电商平台,连锁的商场或超市等作为我们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讲座的专家,演唱会的明星,产品代言人等自认为是我们的权威背书。

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为始终受到这些机构和人的束缚,永不自由。

再说加密货币。

对于任何基于互联网(非物理)的业务,与传统的支付网关相比,加密货币集成更容易、更快和更便宜,同时减少文书工作,覆盖更多样化的人口和地理区域。

在那些没有安全可靠的银行基础设施的新兴市场。许多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有强烈的动机以加密货币进行交易。

要知道,全球有17亿成年人没有银行账户,而一部移动电话就可以帮助他们使用加密货币来交易和访问其他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

尽管长期以来,大家对比特币“货币”属性的争论从未停止。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正努力成为日常支付与交易的主流货币。

据Crypto Globe消息,在过去6年中,全球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家数量增加700%以上。

2018年8月,日本乐天以240万美元收购了日本数字货币交易所Minnano Bitcoin,正式进军数字货币兑换业务。



2019年的今天,就连一向对加密货币讳莫如深的中国都开始敞开怀抱拥抱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了。

诚然,加密货币价格波动是大家最担心的问题。不过价格再怎么波动,以比特币为首的主流加密货币价值始终未曾归零,新进资金永远在路上。

靠价格决定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价值,毫不客气的说,是井底之蛙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