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听 | 别急着惩罚调皮的孩子

2021-03-23   中国网教育频道

原标题:阅听 | 别急着惩罚调皮的孩子

来源 · 中国网小记者

作者 · [美国] 简·尼尔森

朗读者 · 中国网小记者刘千寻

责任感不等于责难或羞辱,当我们重新来看待不良行为,不再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或羞辱时,其结果对孩子和大人就都是令人鼓舞的。如果你把责任感看成是一种解放,而不是负担,你就能做得更好。

当你认识到在你的孩子或学生的不良行为中你也有份时,你就能知道该怎样改变你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当你仔细观察时,你就会发现,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

成年人常常会和孩子一样缺乏知识、意识和技能,也往往和孩子一样失望。如果你把不良行为看成是“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缺乏技能的行为”或者“发展适应性行为”,你对不良行为是否就有了不同的认识?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和老师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的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

想到许多小孩子因为发展适应性行为而受到惩罚,就让人觉得实在痛心。例如,蹒跚学步的孩子因“淘气”而受到惩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到能领会大人的要求的程度。

他们的语言或社会技能还不能让他们表达出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当他们的要求对他们身边的大人来说似乎是不合情理、制造麻烦或不合适的时候。

孩子们有多少次行为不当是因为他们累了、饿了?谁该为此负责呢?或许这是因为在建立日常惯例时,孩子没有受到尊重。如果从承担责任的方面来考虑并且注重于解决问题,而不是注重于不良行为或惩罚,就会非常令人振奋。

听上去好像是在主张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发展适应性行为完全放任不管,哪怕那些行为不能为社会所接受。并不是这个意思。真正的意思是, 父母和老师都是成年人,既然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

有了这种意识,我们就能够成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并且将我们的行为转变成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又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我们对自己以及孩子的行为了解得越多,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就能更有效。一个良好的开端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对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为有更多的了解。

《正面管教》

作者:[美国] 简·尼尔森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年:2009年1月

-作者-

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冶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朗读者-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中国网小记者 | 刘千寻

座右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1天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跟着我们参加“21天打卡”活动,活动期间坚持打卡21天者,都会收到我们送出的小礼物噢!点击链接了解参与方式~#21天打卡活动#

赵羽涵(实习生) | 编辑

中国网小记者 | 出品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