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有6大名著,为何现在变成了4大名著?另外2部更是家喻户晓

2020-09-10   趣说历史观

原标题:我国原有6大名著,为何现在变成了4大名著?另外2部更是家喻户晓

我国有许多经典的名著,诸如三言二拍,西厢记牡丹亭这些,都是跨时代的优秀作品,不过最为熟悉的还是要数我们的四大名著,其中红楼梦还是多亏了和珅自掏腰包,坚持出版,我们才能有幸阅读到这本书,如今这四本书已经成为了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然而其实我国一开始是有六大名著的,另外两本是大家也十分熟悉的《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

只不过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被删去了,至于为什么删去,其实很好理解,也有很多的历史原因在其中。明末清初时,文学界的太逗李渔提出要网罗天下奇书,当时他与天下众文人一起,推选出《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以及《金瓶梅》为四大奇书。

后来《金瓶梅》因为内容太过于露骨,公元1791年《红楼梦》一问世就取代了他,更有意思的是当时乾隆下令让纪晓岚等人主持编纂四库全书,他们一致认为《红楼梦》不应该被收录,只有和珅一人坚持,以一己之力让乾隆点头答应出版,这可以说是和珅做的为数不多的一件福泽后世的事情,而后又将聊斋和儒林外史加入,并称为六大名著。

然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对我国各项领域严抓严打,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著也受到了影响,不过1956年时,我国提出了文化上百花齐放的方针,并且对图书和画册等进行整改,在看见六大名著的时候,几位文学泰斗一致决定,要将聊斋和儒林外史删掉,并给出了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聊斋里面都是鬼怪,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十分排斥封建迷信的,那就有人问,为什么不删掉西游记,西游里面也都是神魔啊,因为西游里的是神,聊斋里的是鬼,这就是区别,建国初期是不允许鬼怪存在的,而神则可以变成信仰。

第二个原因则是,儒林外史中有人性的百种丑态,建国初期国民的素养都不是很高,正是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不宜看太多这样的讽刺小说,极有可能只看见表面的丑态而未察觉讽刺意味,因此出于多种因素考虑,最后教委会决定将这两本书删掉,让另外四本组成四大名著。

而这四本书一经出版就收到了来自各个年龄层的读者的喜爱,因此教委会就将这四本书加入中小学生的教育必读系列。如今推行这四本书也有 71个年头了,人们已经逐渐忘记了曾经的六大名著,甚至有些人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过六大名著。

不过就算被剔除出了六大名著,聊斋和儒林外史这两本书依旧十分受广大读者的喜欢,1978年实行开放,这两本书重新被推广出来,被不少的学者大力推荐,譬如胡适沈从文等人,就曾表示两本书的作者文风十分犀利,如今这两本书已经成了其单独领域的经典著作,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