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美剧《权力的游戏》在上半年迎来了灾难式的大结局,无数观众在看完后患上了严重的PTSD,纷纷要求退货。
不过,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剧中象征着七大王国至高权力的铁王座,却在结局化为乌有,“谁能坐上铁王座”这个吊了观众足足9年的问题,终于以一种滑稽的方式得到了解答。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每个人心中都埋藏着统治与支配的欲望。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追逐权力的斗争史。
古往今来无数人在权力漩涡中奋力挣扎,这为《权力的游戏》这类虚构作品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今天,就让下面这些经典作品,带你走进权力斗争的幻想与现实。
如果说有哪句话能够将权力斗争的残酷展露无遗,那一定是这句:“在权力的游戏中,你要么赢要么死。”
《冰与火之歌》的作者乔治·R.R. 马丁将这句话贯彻到底,无论是两军阵前的无名小卒,还是位高权重的王室贵胄,死亡如影随形。
小说中的斗争以家族为单位,围绕史塔克家族与兰尼斯特家族的恩怨展开。决定着权力归属的,不仅是战场上的胜负,外交、金钱与阴谋也同样重要。维斯特洛大陆上的诸侯们为了各自的利益在两大阵营间摇摆不定,时而刀兵相向,时而暗通款曲。
这部“国王像苍蝇一样死去”的小说,能满足你关于权谋的一切幻想。
而现实版“权力的游戏”发生在15世纪的英国——为了争夺英格兰王位,兰开斯特家族(正是《冰与火之歌》中兰尼斯特家族的原型)与约克家族之间爆发了长达30年的“玫瑰战争”。
两大家族源于同一个先祖,都对英格兰王位有宣称权。到了1455年,统治着英格兰的是来自兰凯斯特家族昏聩无能的亨利六世。此时的英国内外交困,来自法国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窃弄朝纲,英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地大片沦丧。王权衰微,约克家族趁机发难,拉开了这场血腥斗争的序幕。
就在王位空悬之际,亨利·都铎趁虚而入,摘得了王冠。一个王朝在风雨飘摇中覆灭,新的王朝在其废墟上悄然建立。
亨利·都铎将兰开斯特与约克家族的家徽融合,开创了新王朝
《空王冠》的书名对应了这场战争的起因,也包含了对兰开斯特与约克家族“是非成败转头空”的叹息。
自1989年问世以来,《纸牌屋》就经多次影视改编,2013年的网飞(Netflix)版本更是引起了全球性关注。何以如此?
在观看《纸牌屋》时,观众常常被大胆的剧情设计和对政治的辛辣讽刺震撼到,而这样的体验则要归功于原著作者对政治内幕的深入了解。
原著作者迈克尔·道布斯是英国保守党前副主席,早年曾担任“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顾问。
作为圈内人,道布斯对政坛的内部纷争了如指掌。正是这样的经历,保证了《纸牌屋》的高品质。
如果说《纸牌屋》满足了人们关于政治斗争的幻想,那《至高权力》则将这种斗争的真相公之于众。
作者杰夫·谢索曾为克林顿总统效力,出入白宫多年,这使得他能够从内部视角展现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向来被人们视为一代伟人的罗斯福,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打赢二战,但《至高权力》却向读者展示了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段“黑历史”。
为了使美国尽快从大萧条中走出来,罗斯福推出新政,扩大了政府在经济领域的控制。但新政多项政策涉嫌违反宪法,遭到最高法院屡次打击。可罗斯福不甘心就此作罢。1937年,他连任总统站上权力巅峰后,便试图通过增加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控制最高法院,即“填塞法院计划”。
罗斯福因此被质疑试图借机谋权,这一动摇国本的计划也遭到了各方的联合绞杀。最终是罗斯福得逞,还是司法独立得以保全?这场变化莫测的斗争浪潮掀翻了当时的美国,读来惊心动魄,难以自拔。
西西里岛在历史上长期处在文明冲突的边界线上,这种环境孕育了该地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但真正让该岛闻名于世的,却是从那里发迹的“黑手党”。马里奥·普佐所著的《教父》则是流行文化中有关黑手党的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弗朗西斯·科波拉在1972年将它搬上银幕,成就了影史上的经典。
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形象
《教父》讲述了柯里昂家族在残酷的黑帮斗争中挣扎与发展的故事。西西里严酷的生活环境使当地人对地下世界的丛林法则有着深刻的理解,凭借这种意识,柯里昂家族在美国站稳了脚跟。
家族势力的扩张伴随着对利益与权力的追逐,两代教父在这条道路上艰难前行。
《教父》中独特的黑帮文化与西西里岛的历史密不可分。这个处在地中海中心位置的小岛,见证了无数场冲突。可以说,西西里就是记录西方文明演进的一本大书。
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诺曼人……环地中海地区的大小民族几乎都曾涉足此地。它曾被许多政权统治,但却从未真正地归属于哪一个国家。
《西西里史》记述了该岛数千年的风风雨雨,从中我们或许能找到那专属于西西里人的独特文化的根源。
公元742年,唐玄宗将年号由“开元”改为“天宝”,以为天下大定,自此可以高枕无忧。
然而,就在天宝初年,大唐盛世之中,祸乱的种子已经萌芽。朝廷内,宰相李林甫与东宫太子不和,党争不断;朝廷外,藩镇节度使养兵自重,权势日盛。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展开,一场针对皇室与都城的袭击,牵连出朝廷内外的明争暗斗,各方势力在长安城中展开了紧张的角力。作者将一场危机的化解压缩在一天之内,情节紧凑,脑洞大开。而书中对盛唐长安城繁华景象的描写更是赢得了无数好评。
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天宝三年,安禄山出任范阳节度使,唐玄宗与宰相李林甫对他信赖有加。此后数年内,安禄山平步青云,羽翼渐丰。此时唐帝国的藩镇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中央逐步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
至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名,联合其他藩镇,起兵造反。可怜玄宗出逃、贵妃惨死,大唐盛世就此落幕。
《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着眼于藩镇这一政治群体,分析了“安史之乱”的根源,同时探讨了藩镇在重建帝国秩序中扮演的角色。研究细致,材料详实,为读者理清了唐朝由盛转衰背后的历史逻辑。
▂
你记得哪个书里或剧里的权谋家?
[美]杰夫·谢索 著
陈平 译
本书是美国知名史学家杰夫·谢索代表作,展现新政神话背后的权斗秘史,罗斯福总统、白宫幕僚、大法官、议员、政治投机分子、媒体大亨等人物悉数登场,为了权力斗争而展开一场国家级大混战,堪称一出白宫版的“权力的游戏”:当三权分立如何变为三权分裂,美国民主制该何去何从?
点击底部链接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