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鉴 | 林海品鹅

2019-08-24     金鱼的王者KOG

品鹅:

“鹅头红,是我在兰寿之外,觉得最能做出吟味的品种。”


鹅头红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因子融汇、凝聚于一身的“天物”。

原因如下:

其一,在品种特征上,中国金鱼自古以蛋种为贵。浅里看,是蛋种较之龙种、文种与鲫鱼体形变异更大,符合中国人求奇求变的心态;深里看,是蛋种——典型如短壮短尾一路,更能表现中国人含蓄内敛、柔中蕴刚的性情,寄寓中国人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哲学体悟。而鹅头红,又是蛋种中的极品,头冠高探,卓尔不群,两鳃清癯,余韵悠长。加之周身银白,唯头顶丹珠,正符合中国人“鸿运当头”,“松鹤(顶红)延年”的文化心理诉求。

其二,在审美经验上,鹅头红最得观鱼静雅之妙。拙园老人在《虫鱼雅集》“养鱼总论”中说:“鱼乃闲静幽雅之物,养之不独清目,兼可清心。”《朱砂鱼谱》之“第十”写观鱼论,亦是以静为妙。特别是“宜月夜、圆魄当天,倒影插波时,惊鳞拨剌,自觉目境为醒”一句,直见性命。试想月光下,幽池中,一袭银鳞,隐隐闪动荧光,何其幽谧;再观瞧,条条银线,红顶探路,何其灵逸。其动人处,非其他鱼可比。


其三,在稀缺程度上,鹅头红最难求一上物。蛋种,因背的光润度一项,淘汰率本来就高,加之红顶仅限于头部以内、鳃部以上的苛酷要求,便决定了绝大多数的苗子要被倒进沟里。再求头冠前探出嘴,恐怕已是千里挑一了。更何况,鹅在鳞、尾上的标准也绝非敷衍了事。如果以日寿万分之四五的极品率作比较,则鹅的极品率当与日寿在伯仲之间。物以稀为贵,决定了鹅头红在相当时期内仍会是高端品种。




无怪乎,鹅头红自古便会列为上品中的上品;无怪乎,刘老爷子会惊叹:“实为最高品位,十全十美、无可替代之物也。”笔者认为,鹅头红与日寿完全可以成为中日金鱼之双峰。那日和友人交流,他也赞同,日寿已对中国的“卵虫”做出了全面改良,并能立成一派,领一代风骚;而鹅头红,日本人涉足未深,尚未建立品鉴与培育的体系与传统,我们正可“重整河山”。可以预期,居于中国金鱼金字塔尖上的鹅头红,将促发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中国金鱼的流脉、品质和精髓,更系统地反思中国在金鱼培育上的正误、长短和深浅,因此,我们理应在鹅头红上凝心聚力,下足功夫,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国粹来。




做“鹅”

先谈头冠。这是鹅头红的看家之本。鹅头,顾名思义,头冠猩红(鸡血红),向上高隆,前高后低,探出嘴尖,且肉瘤质实而圆润;两鳃平滑,无肉瘤痕迹。头红怎样才算标准,答曰:后不过顶,前不过鼻,下不过鳃。

当下有鱼友喜欢头红上嘴的,认为可减少子代“红不上头”的机率,或许有理。但论观赏还是要丝丝入扣,正如挑鹤顶红,嘴上带红的,便被视作二等。还有鱼友喜欢红眼圈的,锦上添花,笔者认为倒不必强求。

至于头型,鹅中大致分两类,一是嘴平圆,要点在圆而不尖,二是嘴方正,有出位者生出兰寿状的龙吻。我个人偏爱前者,因为嘴平圆,方能给发展鹅冠留下余地;而者的样态,我觉得不如去找一条龙吻齐鳃红的兰寿养养,如果追求狮头型,那就直接引进宇野日寿好了。


头冠,当然是“脑像”发得越早,越壮观者越好——这是中国人的思维定式。今日常闻鱼友说:“鹅头红,当年不起头,起头要到两年后。”此话似是而非——无法想像一条“和尚”到三年前后猛然变出“鹅冠”来。“当年不起头”的判断,实是当下鹅头红头冠江河日下使然。如果当年苗子也能发头,何乐而不为?刘景春老爷子有一段他改进王字虎的生动描述:“这一批小鱼在鱼秧时,头上堆肉有痕无台,三年以后,额上堆肉逐渐隆起,始能定取舍。这就浪费了蓄养者的时间与精力。以后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经过多年精心筛选,今日之红虎头鱼在小秧时头顶台阶即可分出轩轾……不必养到三年始能判断优劣以定取舍也。由此可见,成鱼额顶之堆肉较前亦隆丰许多也。” (见 王世襄先生所编《中国金鱼文化》一书,三联书店)而起头晚,指的是北京鱼玩得长:“其他种金鱼,随时日之推移,只能增长体躯,其特征变化不大,故蓄养者兴味索然。而红虎头鱼之特征之发展与日俱增,给人以无穷之希望,使蓄养者兴味无穷,都有各自的希望之梦。”




再谈身尾。刘老爷子说:“额头红鱼身躯较红虎头稍细,姿态婀娜。”又说,要“身宽肚方”、忌“鱼身细长”。究竟以什么体态为宜,且看其对王字虎的描绘:“虎头鱼头部之大小与身躯之比例,头部最小者占1/3,即头占1/3,身(笔者注:指背长)占2/3。较好者头占2/5、身占3/5。如此,则其头部显然加长,加之隆起堆肉高大,愈显雄伟多姿。头部最长者竟有头、身各占1/2者……实为上品之上品也。”可见,虎头头长(从嘴到鳃盖未端)与背长比,1:2已是底线。即使胴体修长的日寿,1:2已是“中长手”,而观今日猫狮中的翘楚,多是1:1的比例。


由此推断,鹅头红虽不如王字虎那般壮硕雄伟,但也应朝着“长成四角见线之长方形肥墩”的方向发展。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蛋种追求。所谓“圆如鸭子(蛋)”,老辈子一言以蔽之,就是“上下左右怎么看,都是一个蛋。”这蛋,还需配上小巧玲珑的四尾。徐金生在《中国金鱼》说虎头:“小尾鳍,占体长1/4强”,而大尾虎头因气质不像小尾虎头那么呆气,反而不受人宠爱。又说鹅头红尾鳍略长,但也只占体长之1/3强些,全不像今日之鹅头红,尾动辄占1/2还多,且头冠平平,骨架松软,尾柄细弱,按此趋势发展下去,不如向红头丹凤蜕变,正所谓“长得其长,短得其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N1e02wBJleJMoPMKL3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