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墩儿奶爸(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我就要那个,不要这个”
“不行不行就不行”
小侄女妞妞3岁了,在我心里,她一直是一个文静乖巧的小公主,轻言轻语的而且很爱笑。可是就在最近,我发现妞妞和以前不一样了,大人的指令她90%都会抵抗,大声尖叫并坚决的提出相反的想法和举动。
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决不放弃,不管是否合理,那执着的倔劲儿真是彻底颠覆了她在我心里从前的人设。按照她妈妈的话说“以前的小公主,怎么就突然变成了一个灭霸”。
听到妈妈这样的描述,我也觉得很无奈,所以咨询了一切做幼教的朋友,得知,妞妞可能进入到了执拗敏感期。
低龄宝宝在成长某个阶段,大都会突然出现一个非常倔的时期,儿童教育专家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通常,3-4岁的孩子大体上的表现就会像妞妞那样,以自我感受为中心,以自我评判为标准,拒绝外界干涉和参与自己的计划,并且对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达目的不罢休,尽管知道是南墙,但也想拼尽小命去搏一搏。
事实上,儿童在成长中有多个不同敏感期的到来,但执拗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应该受到家长极度关切的一个。
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这一敏感期理解为“胡闹、任性”,然后想方设法的立即干预,并且严格制定规矩,以此拦截孩子敏感期的继续扩张。然而,儿童教育学家告诫各位家长:过分拦截孩子的敏感期扩张,反而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家长都拥有一颗掌控全局的心态,控制着孩子的一切。所以,立规矩这个事儿,自然是免不了。
我见过一位朋友,她的儿子4岁了,一年前,妈妈辞掉了工作准备一心一意照顾孩子。3岁的孩子正是执拗期高频期。
儿子喜欢吃葡萄,掉到地上的也会坚持要去捡起来吃;
儿子每晚睡觉都会抱着一只小恐龙,就是不让盖被子;
吃饭必须要让爸爸妈妈都坐下一起吃,不然就哭闹;
更可怕的是,有一次看见天上的飞机飞走了要求妈妈把飞机拽回来······
刚接手照看孩子的妈妈一头热,为了不让孩子继续“任性”,妈妈决定为孩子立规矩,以此让孩子“规范”一点。比如妈妈要求儿子不许睡觉再抱小恐龙,必须盖被子;葡萄掉到地上了必须去洗一洗再吃。
一系列严格的规矩,执行起来却是困难百出,儿子不愿意,妈妈也要强行做。然后就搞出了儿子和妈妈每天都争吵的局面。
而且现在儿子4岁了,按道理说,应该能够和大人平心静气的沟通了,可是不管什么问题就是还像3岁那个时候一样的执拗,蛮横不讲理。看着一点没长大。孩子越是这样,妈妈的指令就越是严苛,似乎母子俩这台“宫心计”永远无法剧终。
孩子的执拗敏感期,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这其中包含了否定和认可,孩子需要通过自我的认可和否定来对新的成长阶段进行认知和判断。
孩子无时无刻不在对外界进行试探性的接触。因此,对孩子自身而言,除了继续发展下去以外,没有其他路径可走,否则就会“误入歧途”。
而对家长来说,歧视孩子的执拗期,过度的干预、立规矩,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就会继续顺延,这样只会阻截孩子的继续成长。也就像前文小儿子那样,无法从敏感期中化茧成蝶,而继续停留在前一个阶段继续汲取未获得的养料,成长滞后。
如此带来的后果,让家长们的压力倍增。很显然,要正确应对孩子的执拗敏感期,已经成为现代每个家庭育儿工作中必须做的一项任务。
01.接纳的心态,是最好的开端
我们这一代的家长,耐心越来越少了,自然教育问题上有时候会匆忙了些。执拗敏感期,一大忌,就是家长的匆忙处理。
因为很多家长耐心不够,所以在孩子执拗突然爆发的时候,会采取硬碰硬的匆忙处理方式。
通过前文的故事,家长一定知道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为人父母,要做好接纳孩子的一切。能够和孩子进行一个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接纳,犯了错,执着了不该执着的,喜欢了不该喜欢的,仔细想想,其实都不是什么大事。鞋穿在自己脚上,孩子舒服大人也无需理会,因为他并不认同大人“鞋穿反了会有坏影响”的观点。
家长不要急于否定和干涉孩子的行为,可以先从语言和肢体动作上先接受孩子,向孩子示意“我本无敌对你的意思,你可以拥有你喜欢的方式”。家长接纳的心态调整好,孩子就会感受到被接纳,而后,再进行孩子的需求分析。
02.具体需求具体分析,知己知娃,百战不殆
你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吗?是不是他表面说的那样?还是他有隐藏的需求未被挖掘?朋友曾说“我无法从儿子身上表现出的行为而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本以为今天他想这样,可明天他又需要另外一个样子了”。这位朋友的诉说中带着大部分家长都有的一种无奈和无助。
孩子的心理需求可能每天都在变,也可能一天之内还分个上午和下午两种状态。家长不能一味的用孩子以往的状态来约束和控制孩子当下的行为。
乐乐3岁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饼,过了段时间突然很奇怪的一看见鱼饼就哭,坚决不吃。妈妈吃惊:怎么突然就不爱吃了呢?难道是这次做的味道不一样?
妈妈就坐下来和乐乐聊了聊,问孩子为什么不想吃鱼饼了,乐乐说“我就不想吃了。”妈妈说“以前乐乐喜欢的东西现在不喜欢了,难道是因为乐乐长大了不再喜欢吃鱼饼了么?”乐乐说是的。
大部分情况下,当你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很可爱,只是他们不想要了,也许是他们真的不喜欢那一样东西了。
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孩子最简单的需求,而过度关注了孩子的表现,失去与孩子沟通的机会。没有哪个家长天生就是谈判高手,可是面对孩子,很多时候,你真的需要提升自己的谈判技巧。
怎么提升?就是要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认同。不过也有很多情况下,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操作,可能很多孩子即便被理解了也还是哭闹,家长应该学会怎么处理。
03.冷处理,试探性立规矩,爸爸妈妈们的“降娃”锦囊
孩子性格都不同,有的劝说一下还可以商量,有的就是不听商量,撒泼打滚,感觉世界最后一场战役也不过如此了。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冷处理。
冷处理这个词,爸爸妈妈们应该不陌生。听过太多家长诉说自己育儿的苦恼,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真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如果真的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不要想着一定要做什么,孩子的执拗除了需求的分析和正向给予之外,还需要给孩子空间进行自我修整。
冷处理,更适用于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比如孩子就想去南极看企鹅,比如不能再继续在爷爷身上骑大马。
不能做的事情,不能做的原因,要和孩子说明,当然,孩子哭闹时一定听不进去你说的,所以家长切勿进入复读机状态不停的和孩子说。
说过一遍,要立即进入冷处理,让孩子哭也好闹也罢,尽情的发泄情绪,等孩子冷静下来了,家长需要安抚孩子,一边安抚一边告诉孩子应该知道的道理。
很多家长会提出,一定要在孩子痛彻心扉的时候立规矩。究竟应不应该在这个时候立规矩,还是要看孩子的个人情况,不过家长可以试探性的去让孩子明白规矩建立的必要性,如果孩子拒绝建立规矩,那家长也切勿强迫。毕竟,教育孩子,我们更希望智取,而不是勇夺。
不管此刻,坐在你旁边的小人儿,是小霸王,还是小天使,也许他们从未曾想过要做让你束手无策的执拗娃。但他们都很无奈的在成长路上,经历着不同阶段的自我调整,为人父母,我们要做到更多的是接纳,包容,要从他们的立场去理解他们真实的想法,必要的时候,冷处理。每个孩子都应该是个可爱的小天使,相信他们!
今日互动:家长们时如何帮助孩子渡过执拗敏感期的呢?欢迎评论分享
————————
在育儿生活中,有任何关于育儿的问题胖墩儿奶爸都愿意为您出招,旨在为宝宝的生长提供一臂之力。
我是胖墩儿奶爸,一位愿意分享自己育儿知识的奶爸。也欢迎各位爸爸,妈妈们进行点赞,转发及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