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沽湖边生活了40年的王中德,第一个配合拆掉了自家的客栈。“心里肯定舍不得,但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湖,我义不容辞。”王中德指着背后的客栈废墟笑着对记者说。
坚守红线不退让,加大力度保护环境、修复生态。12月2日—6日,中央、省级媒体丽江行见证了丽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雷霆手段和创新机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丽江走出了环保与发展两不误的新路子。
拉市海文笔水库:整治成果显著
拉市海位于丽江城西面10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拉市海湿地包括拉市海、文海、吉子水库、文笔水库等4个片区,总面积6523公顷,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
12月3日一早,媒体采访团一行来到拉市海自然保护区文笔水库。玉龙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金明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如今拉市海湿地候鸟成群。据统计,截至目前,拉市海有6万余只候鸟前来过冬。其中,文笔水库就有1万多只候鸟,候鸟最多的时候达到96个种类,主要为红嘴鸥、绿头鸭、红头潜鸭、白骨顶等。
李金明介绍,2018年6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了丽江拉市海存在的突出问题。丽江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立行立改。针对丽江古城湖畔高尔夫球场侵占湿地等问题,丽江对未经批准占用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行为进行了查处,全面拆除侵占湿地范围内的建(构)筑物,恢复植被;依法依规对球场予以取缔,责令停止经营。
同时,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聘请20余个管护员,安排在不同的片区进行管护。李金明欣喜地说,如今,文笔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三类水标准,有部分区域达到了二类水水质标准,整治成果显著。
在丽江老君山黎明景区,黎明乡乡长黄俊杰介绍,每年黎明乡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不低于100万元。现已建成了乡镇所在地的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7个村委会所在地的垃圾处理站,聘用了170人的两支专职队伍进行林业管护和河道河流、道路和公共区域保洁工作,不断提升环保成效。积极探索并创办了爱心超市,通过环境保护方面的评分细则和考核办法,让群众的环境保护行为变成积分,群众可用积分兑换物资,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泸沽湖:划定生态红线“护湖”
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泸沽湖,位于云南省宁蒗县与四川省盐源县交界处,是国家4A级风景区。为了让泸沽湖水更清、天更蓝、发展更长久,2018年11月3日,宁蒗县发布了《宁蒗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泸沽湖护湖整治行动的通告》,对泸沽湖沿湖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除国家重点保护村落外)民居客栈等建筑进行集中拆迁整治。
当媒体采访团来到泸沽湖沿湖村落落水村委会吕家湾村时,只见民居客栈有的已完全拆除,有的正在拆除之中。
据丽江泸沽湖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季爱华介绍,吕家湾村在80米生态红线范围内的拆迁户有27户,其中客栈13户、饭店民宿2户,其余都是民居。从2019年9月至今,已经拆除21户,预计到2020年上半年完成全部拆迁工作。目前,很多被拆除房屋的住户已经搬迁到了附近的3个安置点。
吕家湾村第一个配合拆迁工作的村民王中德,在泸沽湖边生活了40年,经营着一家客栈。王中德原先的客栈正在拆除中,拿到补助款后,准备选址重建新客栈。
丽江泸沽湖环境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光介绍,截至2019年2月底,已对拆除后的8528平方米沿湖地块进行了生态修复,周边许多村民都积极参与到泸沽湖保护中来。80米,不只是一条红线,是敬畏,是爱护,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距离。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