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让女儿崇拜是幸福的,祝愿看这篇文章的妈妈们,都可以做好自己,有一天可以迎来女儿们殷切崇拜的小眼神。
《夺冠》(原名 《中国女排》)的上映一波三折。
先说说遇言姐自己,我很喜欢这部电影,几次看到如鲠在喉、掉下眼泪,姐一向眼窝子浅,但这个电影真的感人。
尤其是80年代的部分—— 绿色的墙围子、红色的训练服、训练馆里的微光和灰尘,让人无比怀念那个青涩懵懂的年代。
我记得第一次看 女排和日本队比赛,我很小很小,坐在椅子上,脚还着不了地,晃呀晃地听叔叔阿姨们反复说: 祖国。
拍摄一部原型健在的电影是个难事儿,尤其是 陈可辛的方向并非主旋律大片。
一点儿不改编,缺乏戏剧冲突。
改编多一点吧,真实人物不干。
遇言姐的老朋友 史航也说, 拍摄中有很多无奈妥协。
之前,陈可辛导演 《中国合伙人》也是这种性质。
但是 俞敏洪、王强是文人, 徐小平更是个艺术家,比较能理解影视化的需要。
以创办 Facebook的 小扎为背景的电影 《社交网络》,对事实和人物的改编更大,甚至把小扎演得颇为混蛋,扎克伯格也没当回事,一笑而过。
不过呢,《中国合伙人》和《社交网络》所反映的都是小圈子的事儿。
《夺冠》不一样。
女排是承载着咱们全国人民共同的记忆,牵扯的人物、机构、关系众多纷杂,这就决定了可以创作的空间比较小。
之前, 女排前教练陈忠和疑似因为 不满电影情节,要求 删除所有跟自己有关的镜头。
原因大概是陈可辛为了戏剧效果,加入了些夸大的桥段,引起了陈教练的反感。
比如,原片有一段是运动员们吃鸡腿,而作为陪练的陈忠和只有青菜。
一向谦和的他情绪爆发抢过鸡腿就吃,完成了从“我不行”到“我能行”的心理转变,后来 从陪练升任总教练,带领姑娘们在雅典夺金。
后期,这段抢鸡腿的桥段已经被删掉了,导致 彭彭的角色没有交代清楚。
陈教练本人是个严肃的人,他的价值观就是 团结拼搏、不为名利、祖国至上、无法接受商业运作的规则。
于是就有了陈教练 斥责电影出品方不顾事实、歪曲历史、只追求票房价值。
这个事情谁都没有错,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
电影中的陈教练是彭昱畅和黄渤扮演的,现在我都不敢直视彭彭了,真的是越看越像黄渤啊,怎么回事嘛
郎平女儿是最大惊喜
再说说电影本身吧。
3段故事。
第一段是1981年, 中国队在大阪以3比2险胜日本队,获得第一个世界杯冠军,打响了女排五连冠的第一战。
彼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大家太想要赢一次了,激动的人们冲上街头庆祝胜利。
第二段是 2008年北京奥运会。
中国队憾负郎平执教的美国队,获得季军。
赢了中国队的郎平压力很大,更被一些舆论指责她不爱国。
第三段是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女排四分之一决赛。
郎平带领的队伍一路打得磕磕绊绊。
在对战强大的 巴西队时, 绝地反击、剑指金牌。
陈可辛讲述的是 不同时代中的女排精神,从最早的为国家而战,只流血不流泪,到现在的为兴趣而战,追求个人意志。
可能是童年滤镜的原因,遇言姐最喜欢的仍然是80年代的部分。
的确良衬衣、伏尔加轿车、街边卖冰棍的小摊、穿白色制服的交警、烫卷头发的女青年、电影院门口的《庐山恋》海报,还有机场里的上海牌咖啡……
让人怀念那个天真的年代。
遇言姐看《夺冠》本来是奔着 巩俐去的,结果意外发现最大惊喜还真不是巩皇,而是 郎平的女儿白浪。
也是我后知后觉,看电影的时候先是被白浪吓一跳——
这谁啊,长得也太像郎平了吧,连嘴巴和牙齿都一样,个头还这么高。
一旁的闺蜜直瞪我——
郎平的闺女呀,这你都不知道?
郎平的女儿白浪身高1.89米,比母亲还高5公分
郎平的女儿白浪今年28岁了。
按说在美国出生、长大的白浪是个典型的 ABC——丰满健硕、小麦肤色、热情诚恳、开朗乐观、一口大白牙。
一看就让人喜欢,觉得这姑娘真好。
真没想到她能把少女郎平演得那样好。
100公斤负重蹲的镜头,白浪大叫一声,站起之后又笑又哭,让人动容
白浪不是专业演员,她毕业于 斯坦福大学,是 旧金山一家投行的分析师。
在陈可辛的百般游说下,白浪才答应出演了郎平,为此还减重30斤。
事实证明,陈导的眼光不错,也很会调教演员。
在采访中就能看出来,白浪是个特别阳光爽朗的ABC大妞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1986年,26岁的郎平退役后与 手球队队员白帆结婚。
那时的郎平对于婚姻没有什么想法。后来她说:
“年轻的时候,觉得找一个比自己高的就差不多了。”
郎平是个直率而朴实的人。
退役后她没有走仕途,而是 自费去美国留学。
彼时中国体育界没有商业化,名满天下的运动员照样很穷。
郎平 一边读书一边兼职校队教练挣学费,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据当时的留学生说,经常会见到郎平两口子手拉手跑步,夫妻感情很不错。
1995年,女儿白浪2岁半时,郎平与白帆离婚。
关于离婚原因,这对前夫妻守口如瓶。
郎平模糊提及大家感情其实不错,只是 自己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追求。
因为郎平要回国执教,女儿便交给前夫抚养。
要说这对前夫妻,真真做到了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白帆始终表示, 自己敬重郎平、感谢郎平、欣赏郎平,说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而郎平在面对媒体一再关于离婚原因的提问时,她的回答令人敬佩,她说——
两个人离婚,难免会有个人情绪在里面。我经常面对镜头和媒体,但是白帆没有这种机会,如果我说婚姻里的事,很有可能是一面之词,这对孩子的爸爸不公平。
遇言姐说, 善良大度、宽厚待人,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一段,名人关于离婚问题的回答。
白浪饰演的少女郎平,真的跟妈妈好像啊
在此唏嘘一下,白帆为了照顾女儿,离婚后独身了15年。
白浪喜欢打篮球,白帆就去考了个教练证,兼任校队的教练和司机。
直到女儿高中毕业后,白帆才再婚。
这个父亲很了不起。
郎平执教美国女排期间,白帆常带着女儿看比赛。
两个人一直有交流,是非常好的朋友。
曾有朋友想撮合他俩复合,但没有成功。
遇言姐说,可能有些人真的是只能做朋友,不能做夫妻吧。
白帆离婚15年后再婚,又生了一个男孩,跟白浪关系很好
“为什么大家都认识你?”
白浪小的时候,郎平在中国执教,那时候工资不高,郎平无法经常回美国。
女儿不太明白妈妈跑来跑去地在搞什么,曾 请求郎平在家门口的麦当劳找个工作。
也许是深知做运动员的苦,郎平也没有特地去培养孩子继承自己的排球事业。
为了不给女儿压力,郎平甚至从未给孩子讲过自己在排坛的辉煌经历。
白浪上小学的时候喜欢足球,初中时喜欢打篮球,偶像是 科比,后来因为在内线没有优势,郎平才建议她试试打排球。
这一打就打进了 美国少年队,后来又担任 斯坦福校队主攻。
在斯坦福的网页上还可以找到白浪的照片
2005年,13岁的白浪正值青春期。
已经错过了女儿童年时代的郎平,希望抓住孩子成年前的最后几年,于是返回美国执教。
那时,白浪正是逆反的年纪。
美式教育下长大的她动辄 要人权、要隐私,让空降的郎平无所适从。
两个人甚至一度不说话,宁可写纸条传递信息。
幸运的是,郎平的前夫把女儿教得很好。
别扭的时期过后,白浪仍然是那个阳光开朗的姑娘。
白浪第一次去排球俱乐部,教练一看到郎平就跑过来,白浪十分好奇: 怎么大家都认识老妈。
这才发现妈妈好像挺厉害的。
白浪是个开心的孩子,总是毫不吝啬大喊:
妈妈我爱你,妈妈我想你,妈妈你最棒。
还催促妈妈找个男朋友。
起初,郎平不适应这种赤裸的表达,以为这不过是孩子的口头禅。
后来,她发现孩子很在意自己的回应,于是也学会了对孩子直抒胸臆,告诉女儿自己也很爱她,还要加上很多个 too、too、too。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白帆带着白浪一场不漏看了郎平执教的每一场比赛。
后来,白浪对郎平说, 你还是不要听我的去麦当劳工作了,好像有点浪费。
郎平说, 女儿是在出演了《夺冠》后才开始崇拜自己的。
拍完电影,白浪说——
我妈妈从来没给我讲过她年轻时候的故事,感谢电影给我机会饰演年轻时的妈妈,我终于知道了她和她的姐妹有多棒。
看见这句话,遇言姐也是快落泪了,我也特别希望未来的大甜二甜两个甜心女儿,会觉得我特别棒。
圆满的人生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而活
2010年,白帆跟一位 从事金融工作的女士再婚,并育有一子。
2016年,郎平跟 社科院的博导王育成先生举行了婚礼。
这曾经的一家三口各得其所,仍然关系很好。
以前是白浪催妈妈找男友,现在变成了郎平担心女儿。
如同所有的老母亲一样,郎平也会碎碎念——
“希望女儿能够找到一个自己非常爱的人,我也希望有一天她能够有下一代,我也能当姥姥。”
在《夺冠》的后半段,已经是中国队教练的郎平让姑娘们去谈恋爱,反复问大家喜不喜欢排球,鼓励年轻球员们活出自我。
当巩俐饰演的郎平在赛前告诉全队——
过去的包袱由我们这代人来背,你们只管享受体育本身,只管开开心心地去打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
这是你们自己的比赛。
那一刻,遇言姐掉下眼泪。
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教练,或者说多么懂得珍惜姑娘们的教练。
《夺冠》是一个 两代女性传承的故事。
我很喜欢郎平说 女排精神是团结友爱。
朴实、真挚,没有上升到宏大价值观。
祝福郎平,能按照自己意愿度过一生的人是幸福的。
更何况, 她还有这样一位可爱的女儿。
能够让女儿崇拜是幸福的,祝愿看这篇文章的妈妈们,都可以做好自己,有一天可以迎来女儿们殷切崇拜的小眼神。
在 中信出版社、十点读书、知乎、京东、快手、
今日头条的全力支持下;
在 18万份十点读书课程的基础上,
《席越的沟通课》在 上市第9天
登上 京东励志成功类新书榜第一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希望更多渴望提升沟通技能的朋友
购买席越老师的新书
做沟通达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FVG63QBLq-Ct6CZqzn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