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2020-01-10     洛阳摄影网

作者:巴图

2019年12月1日,农历冬月初六,星期天,天气睛朗,风和日丽。应洛邑炎弟之邀,到洛阳老城鼓楼东侧的东大街186号乔家院参观。乔家院属典型的三进院,很长,也很破,但颇具历史的苍桑感,目前还有三户居住。

上午11时,名闻全国的爱国拥军模范“兵妈妈”乔文娟和乔氏宗亲及亲朋好友齐聚东大街,共同见证洛城乔家的揭匾庆典。

拍了些图片,作为记录。期待乔家院得到及时修葺,得到有效保护。

鼓楼,大青砖砌成,高逾三丈,左右各有三尺台阶登楼道,中有拱券门洞通行,宽一丈五,高二丈,东西券门上各嵌一阴刻石匾,东书“就日”,西写“瞻云”。鼓楼过去白天报时,夜间报更,传说与洛阳著名的八景之马寺钟声遥相呼应,互相共鸣,颇为神奇。

山西的乔家大院闻名四海,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咱洛阳老城也有一座乔家大院,并有家谱为证——洛阳乔家与山西乔家为同宗。洛阳乔家也多以经商为业,在百年风雨中曾盛极一时,也曾变卖家产。在家族大起大落的曲折故事里,洛阳乔家与山西乔家有如出一辙的生意经。

洛阳老城本身就是个存满故事的匣子,如果您经过东大街,路过鼓楼时,不妨留心一下路北侧的一座庭院,青砖木门,尽显古朴。门柱上的裂痕里,满是尘土,如同时间的封条。只有一块“东大街186号”的门牌在提醒人们,这座宅子中还有生活气息,这儿,就是洛阳的乔家大院,虽不及山西乔家大院恢宏大气,但从里面透出的炊烟,让这里有着另一种味道。

10点左右,到了乔家院。先进去参观一下。

左侧这间像个客厅,但过去曾是一家人的住处。

走过狭窄的走廊。走廊最窄处不足1米,这和入门处厚实的木柱、石墩以及走廊里宽大的青石地板形成了鲜明对比。据说,以前院子的走廊很宽,后来有人又垒了一道墙,把走廊分出一部分盖房子了。目测这院子南北纵深有70多米,西边挨着鼓楼,东边挨着乔家胡同(现大中街)。

乔姓,当今中国第96大姓,桥氏之衍也,源出姬姓,是远古黄帝后裔。史载,黄帝逝葬于桥山之巅。桥山,在今陕西延安黄陵县境内,山丰土厚,沮水环绕,状若沮水之桥,因名桥山。黄帝子孙有守陵看寝者,后以山名为氏,称桥氏。大约南北朝之北魏后期,桥氏之桥勤因故随孝武帝投西魏,后为强权所迫,将桥姓去“木”为乔,流传至今。此后,乔桥一脉相承。

史载,山西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公元1756年,即清乾隆二十一年,规模宏大,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洛阳鼓楼东乔家院虽不及祁县的壮丽宏伟,却建于清顺治年间,时间无疑早了许多,且至今仍有人脉。

乔家院由并排三个主宅院和西厢房组成,东北被今大中街环抱,西傍鼓楼,南临东大街。三个宅院和西厢房自成体系,每院内开一门四方相连互通。有趣的是三宅院临街屋顶不一般齐,而是从东向西次第减低,以区分长幼。城派三门11世传人乔志高说,过去讲究东为尊,所以长门住东院,二门住中间,三门住西院。

乔家三宅院内部结构一致,属于典型的三进四合深宅大院,南北纵深约有百米,加上西厢房东西总宽约80多米,包括临街房、二道门、对厦、过厅、厢房、上房组群,环环相扣。组群由南而北逐次增高,寓意步步高。三个宅院宽度也分长幼,长门、二门略宽,三门稍窄。

据老城乔家院继承人之一乔志高讲:最多时院里住了16户,后来多在外边置有房产搬出,现在只有3户,1户还经常不回来。

碰见这小伙子,小导游。

过厅是老房,很有特点。

后院

返回

院东侧这间还住着两口人

老家俱

院西侧,上二楼,乔志高住处

洛阳著名写手,过客老师在采访

乔家家谱。乔氏始祖,原为轩辕黄帝的守陵者,因黄帝陵位处桥山,所以乔氏先人便以“桥”为姓,到了东汉时期,改“桥”为“乔”。随着时间的推移,乔氏又转移到山西,其中一支进而辗转到武陟,后再次分家来到洛阳。

赵志强乃洛阳著名婚庆司仪,身貌近于演艺明星潘长江,言谈举止也颇多神似,人称洛阳“潘长江”,是本次揭牌仪式的主持人。

乔家名人,乔文娟,女,中共党员,河南柴油机集团退休职工,中国拥军网站站长。先后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中国十大杰出母亲、世界人民友好使者、全国情系国防十佳家庭、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90多项荣誉称号。

一块儿参观老宅

这阿姨曾在这院子西侧的两间房生活过。

室内地窖。本想下去参观。阿姨说下边又暗又脏,没啥看。

给曾经生活在这院子的这几位乔家人合张影。

再仔细转转、看看。

老房,有二百年历史了吧!

乔姓城派始祖创业时,宵衣旰食呕心沥血,置办规划安排房产井井有条,无微不至,可谓为后代打下了良好基础,无非期望家族薪火相传,永远兴旺发达。

洛阳老城乔家后人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官经商干事创业代有才俊,家业不断发扬光大。其时,乔家堪为书香门第,商贾世家。

随着家族人丁增多,城派三世再置宅院,长门、二门有子侄自老宅分支而出,长迁西关万安街,次迁老集大关庙,当时只有三门人都在老宅,再动也是以后的事了。

乔家刚到洛阳时,靠卖糯米酒为生,并靠此掘得第一桶金,后来生意越做越大,买了宅子,又开了戏衣店。“我们在洛阳发家后,生意如日中天。当时家里年轻人多,在不多的娱乐项目里,听戏算是最受欢迎的了。后来,乔家人听着听着干脆自己做起了戏衣生意。”


乔家戏衣店的创始人叫乔成功,早年在清朝任五品官,清末弃官返乡,在洛阳东大街鼓楼一带领家人专营戏衣。这是洛阳自古以来开设的第一个戏衣店,距今已有百年历史。经营范围由原来的洛阳周边发展到焦作、济源甚至湖北、陕西、山西、青海等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和曾广兰,都是乔家戏衣店的常客。

当年,创始人乔成功病故后,四个儿子子承父业,分别开了三个店面,各自经营,长子文斌负责金钟楼,次子荣先招呼荣兴祥,三子位亭打理祥泰,四子双禄(荣禄)因年幼协助三哥开店。当时,三门店紧连,相协互补,生意兴隆。

人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此话或真有一定道理。任何家族繁衍到一定规模,总有离经叛道之人忘了祖训,为所欲为,乔家也然。乔家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变迁,早已物是人非。

鼓楼旁,庆典即将开始

上午11时,乔文娟和乔氏宗亲及亲朋好友齐聚东大街,共同见证洛城乔家的揭匾庆典。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城派乔家三门第11世乔志高致欢迎词。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乔文娟致贺辞,并赠送自画牡丹一幅。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来宾致辞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嘉宾及摄影师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乔志高和二门10世乔学谦共同揭匾。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客居洛阳的书法家王光林题写的“乔家”匾额,正悬于乔家老三门门楣,笔力苍劲有力,字迹古朴浑厚,似乎正诠释着乔家百年风雨历程。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挂匾仪式简洁高效。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入镜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2008年5月,乔家戏衣店上榜首批公布的“河南省老字号”名单。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据乔志高说,把“乔家”匾挂起是第一步,现在一边整理家谱,一边整理家里遗留的有价值的戏衣,争取把乔家历史和文化传承下去。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衷心祝愿洛阳老城乔家院得到有效保护和有力开发,让更多的人了解洛阳乔家,让洛阳乔家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老城鼓楼乔家大院揭匾庆典,乔氏家族在洛阳历经300年沧桑

洛阳摄影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9VERHABgx9BqZZIOL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