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阆中天宫院村是著名的历史风水文化名村,中国著名道学风水宗师,唐代袁天罡及李淳风晚年先后来阆定居,在这里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也都葬在这里,天宫院就是为纪念他们而建。该村山势形胜,水路蜿蜒,气候温润宜人。景点有袁天罡和李淳风墓地,天宫古镇,西河古街,西河观光区,九曲太极水等。天宫院村于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1、有独特的地貌特征:
该村地形呈盆地状,四周以深丘为主,九座山环绕。过度带为浅丘,中间平坝处有一个大石台,恰似一顶 "圣冠",故称"九龙捧圣"风水宝地之称。 村域内交通方便,水和森林资源丰富, 凤鸣河穿村而过,嘉陵江支流西河绕村而去,实为,山水相依, 薄雾缭绕的鱼米之乡 。
2、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天宫院村 史文化源选流长。据《华阳国志》载,途径天宫院村的隆山驿是战国时期由甘肃、陕西入川的交通要冲、东汉初兴武帝(公元25年)在天宫设置充国县,直至南粱武帝 (公元 511年 ) 才撤县 村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宫院古建筑群,市季风水文化景区袁天罡墓地·李淳风墓地。
由于这两位系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历算学家,从而奠定了天宫院村为当时的民间天文中心。此外,该村还有将军庙(三国赵云驻年),汉代古基和川北古民居等文化遗迹。
天宫院村的民间文化成 "庙会"著称,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正月十六都举行文艺表演和巡游。包括锣鼓、八仙鼓,舞龙(狮)皮影、川剧、放鞭炮、抬神像等活动、
3、定位于风水文化古城:
天宫院村的历史名人袁天罡、李淳风分别为唐代的火山令、大史令,后人称鼻中国风水文化鼻祖,每年吸引众多的信徒和观光游览者。
天宫院始建于唐,现存建筑为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复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此院为袁李二人“金针插铜钱”共择之佳地,曾为民间天文术数研究和朝圣之所,也曾用作民俗道场和佛院。天宫院建于一块形似龟背的“圣宝岗”石台之上,是风水中“九龙捧圣”格局的正穴吉地。
天宫院门前的罗盘广场,以—直径33米的大罗盘为主体,辅以天池、龙凤转天椅、罗盘十三层天地人信息及周边六十四卦卦象鼓组成,堪称“世界第一大罗盘”。人们走进罗盘广场,将被带入神奇玄奥的风水世界,感受到风水先贤的超凡智慧。很多参观者围绕着广场反复转圈,试图通过罗盘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天宫院内袁天罡、李淳风塑像。他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风水相术大师。
今天世人常见的五行学说,描述事件万物相生相克,不断循环往复向前发展的思想。
崇圣楼,因崇仰圣贤之意而得名。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2008年复建。崇圣楼上的太极神鼓。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神器,用于各种祭祀,于是便有了“神前三通鼓,人生福禄寿”的说法。
在天宫院这样的蕴含天地之道的地方,高举鼓锤,听着太极神鼓传出雄浑低沉的鼓声,感受庄重、肃穆、吉祥的意境,彷佛融天地,通灵气,一生吉祥平安呀。天宫院中的推背园,她在龙凤造型的景墙上,一幅幅展示了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合著的预言奇书《推背图》。
《推背图》从大唐国运预言到世界大同,历朝兴衰更替皆在其中,据说其中前四十三象图均已被历史揭密,其神秘性与准确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十七幅图象谶言依然是玄机难测。《推背图》在中国大陆以外被一些人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之首。
李淳风墓,位于天宫院南三公里的五龙台山上,墓为顶高20米的圆形山峦,由跑马岭和回龙山呼应拱托,形成“二龙捧珠”的格局。
在李淳风墓地周边,我们第一次见到了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青龙是代表东方的灵兽。在二十八宿中,青龙是东方七宿的总称。《葬经》曰:“青龙婉蜒”,青龙之山,应该明净舒展、蜿蜒柔顺,其势略高于白虎,与白虎呼应,左环右绕,拱护穴场。
袁天罡大师的墓坐北朝南,也是袁天罡自择的灵爽归依之地。墓冢依山而建,前临天宫院,与李淳风墓遥遥相应。墓前明堂广阔,两边龙山夹送,邓家河、凤鸣河二水交汇流入西河,其风水呈 “麒麟奔太阳”之格局。李淳风墓所在地方是一个圆形山包,像一颗珍珠,两边山脉则似两条飞龙,叫做“二龙戏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