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油企巨头的半年报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而且都带着浓浓的寒意。
8月27日,中石油发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99.83亿元,同比下降205.5%,其中炼油和销售业务板块为亏损主力,分别亏损了105.40亿元和128.92亿元。
8月30日,另一家石油巨头中石化也发布了上半年的财报:2020 年上半年,中石化实现营业额及其他经营收入1.03万亿元,同比下降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28.82亿元,同比减少542亿元。
“两桶油”加起来上半年一共亏损了528亿,相当于一天亏损1.62亿。这是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中国有90%以上的企业年收入都不到1.6亿人民币。
关于今年出现亏损的原因,两大油企都将主因归于疫情导致的石油需求下降。这无可厚非,毕竟有一两个月属于全面停工停产的状态,不论是工业石油需求还是运输石油需求,都接近停滞。因此,作为占据中国石油零售市场70%以上的“两桶油”,销售额肯定会直线下滑。
与此同时,那么多加油站、那么多员工、那么多采油运油和售油设备都依然维持较高的成本支出,亏损在所难免。
但是,我们也看到,上半年的国际油价,不论是现货还是期货,都处于历史新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很多石油来源并非自己开采,也就是成本影响因素更多在于国际油价。不论是内地媒体还是国际媒体,都经常有爆出中国各大油企在上半年低价囤货的报道。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石油总量约为26874万吨,同比增长9.9%,这个增幅远远高于自采增长的1.7%。
一般来说,如果进货成本低了,售价也会相应下降。但是在我国,因为石油属于特殊产品,有价格保护机制,就算国际油价再跌,我们的原油产品都不会无限降价。也就说,这其中本身就给油企零售商留出了市场空间,而这个空间是可以直接转化为利润的。
因此,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出现销售亏损,只能归结于产品在那个时间段卖不出去。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直卖不出去,毕竟石油是工业和运输业的必需品,而且受到保质期限制的影响极小,一旦需求恢复,之前低成本的囤货将会创造出更大利润。
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的血亏还有其他原油,比如新项目勘探开发前期投入(塔里木和四川盆地油田);比如开采成本较高(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开采成本是29.9美元/桶,俄罗斯的成本约为17美元/桶,沙特为10美元/桶)等等。
最重要的,作为大型国企,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运营管理成本要比其他国际知名油企高不少,这除了机构设置问题造成之外,可能还存在舆论所猜想的原因。
目前国际油价有所回升,不过依然处于中低位,相比之下,国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已经完全恢复,到下季度两桶油业绩报表出来的时候,应该有大幅改善,不然就真的怪不得别人猜想了。
短时间内石油依然很香,中石油中石化的市场份额也依然很香,但是去年国家出台政策放开了石油勘探和开采,民企和外资都可进入。未来“两桶油”面临的竞争不小,若以现在的盈利能力和状态,估计很难应付纯市场化的“直刚”,要改的地方不少。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欢迎点击关注!
“戏说金融”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