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明天我们怎么办?——陕西中青年作家畅谈《主角》获奖启示④

2019-08-27     文学陕军

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近40年来一直深受文学界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也成为我国长篇小说创作成就的重要标志。《主角》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是“文学陕军”又一次问鼎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是具有史诗性质,具有陕派文学气象的重要成果。

陈彦摘得本届茅奖是文学陕军再进军的新收获,振奋陕西文坛。近日,文学陕军特别采访陕西中青年代表作家,畅谈对“文学陕军再进军、陕西经验、陕西文学传承”的深度思考,以飨读者。

周公度

塑造荣耀与传统的人

如果我们概括一个国家或区域的文化特征,这个地方的杰出作家、诗人是最好的标识。

我们陕西有四位中国长篇小说最高荣誉的获得者,恰好体现了陕西文化的不同特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都是当届茅奖最畅销的。也就是说,是最受大众认可的。这非常不容易。

我们把路遥、陈忠实、贾平凹、陈彦,放在一起看,就是一个饱满的、立体的古典中国与现代中国相遇的典型形象。就像一部伟大小说的组成,谨言的结构、精神的向度、敏锐的智慧、解决冲突的能力;我觉得这就是我们陕西人的文化性格。

感慨很多。具体而言,有四点。

首先,一个作家必须写自己熟悉的领域。陈彦老师堪称典范。所有的作品均与他从事的戏剧有关。其次,小说的本质是呈现作家对人的理解,读过《装台》再读《主角》,对小说中的角色命运,无不感同身受。第三,对人的理解,基于作家对爱的体悟深度,思考的广度。他爱戏中的每个角色,关心每个角色的命运,才会驱动读者内心的波澜。第四,一个作家的作品史,就是他个人性格与思想的变迁史。无论是《西京故事》,还是《装台》《主角》,都关系到个体的命运,都是研究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奋争与潜在的荣耀。但格局不一样。几年前读《装台》,很惊讶他的角度,作为一位资深的戏剧家,他居然写的是一群被大家忽视的人。文风也是如此,谨言、踏实、朴素。那是一个杰出作家的巨大的善意与关怀。

到了《主角》,宏大的格局就出来了。那是来自我们柳青、路遥的优秀传统。来自斯特林堡、萧伯纳、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和《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戈医生》的非凡心灵。成为塑造荣耀与传统的人,多么令人赞叹。

祝贺陈彦老师!向您学习。

作家简介

周公度,诗人、作家。出版有诗集《夏日杂志》《梦之国》《食钵与星宇》、随笔集《机器猫史话》、诗论《银杏种植——中国新诗二十四论》、小说集《从八岁来》《鲸鱼来信》《老土豆》等十几种。译有《鲍勃·迪伦诗选》《旋转的月亮——叶芝的诗与童话》等。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古籍注疏,作品畅销百万册。儿童文学作品曾获中宣部2017年度“优秀出版工程奖”、中国出版协会2018年度桂冠童书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优图书。

王晓一

文学是历史的肌肤

历史呈现的是时代、事件、人物,尽管其间也隐含着记录者的情感,但随着世事沧桑的沉淀,那隐隐含藏的情感也终将被洇干,从而使得历史的体质石化,成为延绵、苍莽的石壁。虽然石壁上的纹络交错纵横,看得很清晰,可却难以看到一个个逝去的时代中的市井风貌、黎民生活、烟火风尘。

然而,文学作品却可以反映出它所书写的那个时代下的社会生活,尤其是优秀的作品,甚至能够展现出一个历史阶段中的世间百态。这是因为,作家的情感与史家的迥异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的视野。史家关注的是江山社稷、朝代兴衰,而作家观照的则是百姓心绪、苍生命运。

其实,百姓心绪、苍生命运是历史发展的因缘和推动,所形成的“果”则被史家记录为历史事件,故而,体察百姓生活的作家便与史家产生了密切的关联。

这种关联,就使得文学因由细腻的情节、饱满的情感、活脱脱的形象而成为了历史的肌肤,从而令后人在回望一个个时代时,不仅能够看到耸立的骨架,还可以触摸到肌肤,甚至能够看清它身上的毛孔、疤痕。如此一来,历史便有了温度。

柳青的《创业史》、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陈彦的《主角》,正是可以成为一段历史肌肤的优秀作品,它们无不描摹般地记录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会情态、百姓生活,从而组成了一个历史跨度下的鲜活的集体记忆。

这种记忆不像史书留给人们的那般刻板,而是细腻的、生动的,并且缘由作品所饱含的炙热的情致,使得记忆具有了镌刻的力度。这力度首先缘于这些作家扎根人民的深度、书写人民的情怀。

扎根意味着专注,专注才能深入地书写。上述这些优秀、宏大的作品都有各自专注的区域,因而,才书写出了浓郁的地域生活、人文特色。地域性往往能够体现出民族性,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可以延展出陕西文化具有着充足的民族性,一定会与世界产生深彻的牵涉。

《主角》作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再次扑展出文学陕军的秦人身姿、唱响了文学陕军的秦人腔调——扎根人民、书写时代!这种现实主义写作,不仅是一种创作的方向,更是一种作家与现实建立关系的能力,亦即,将人民的生活、百姓的命运、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用艺术为历史呈现肌肤,从而涌动出黎民百姓的喜怒哀乐、时代社会的困惑痛楚、以及挣扎、奋进的洪流。

《主角》展现的舞台生活、社会生活是当代故事,但是所牵涉的剧种则是古老的。秦腔作为“梆子戏”的鼻祖,诞生于陕西关中,千百年来为陕西关中乃至于大西北地区的人民所深深喜爱,堪为苦也唱、乐也唱、悲也唱、喜也唱、生也唱、死也唱。秦腔以其慷慨激昂的唱腔、苍凉豪迈的声腔,将家国情怀寓于儿女情事、家长里短、世事民风之中,这与文学陕军的整体特质异曲同工。

文学陕军一直在出发——从视野走入记忆,从记忆走入视野,总能踏出一个个巨大的脚步!

作家简介

王晓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近期新作有:中篇小说《白狐》、《绝唱》、《马道》、《要让我娃上名校》、《天马》;系列长篇校园小说《班级奇人》(1-4部)、《班级奇事》(1、2部),共计6部长篇小说,均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新近作品有动物小说集《白狐 大雕和狼》(未来出版社)等。短篇小说《狼》获《儿童文学》1986年优秀作品奖;短篇小说《卖木耳》获江苏《少年文艺》1988年优秀作品奖;长篇小说《班级奇事(2)我不漂亮 我无敌》获2017年冰心儿童图书奖。

黄朴

向经典出发

陈彦携《主角》给陕西乃至中国文坛,制造了巨大的轰动,其由戏剧跨界小说,甫一出手,便摘取了茅盾文学奖的桂冠,让陕西文学又一次惊艳于天下。以此为标志,陈彦先生当之无愧地成为文学陕军第四代的领军人物,成为继贾平凹之后陕西文学的扛鼎之人。

观皇皇七十万言,陈彦先生以戏入文,以文写戏,其深厚的生活积淀,丰厚的艺术修为,磅礴的艺术雄心,丰赡的艺术学养,尽呈于忆秦蛾胡三元等一众独特的人物塑造上。他占有着一个独特的宝库,浸淫秦腔数十载,自身与这个行当血肉交融,灵魂沉淀其间,身体浸泡其中,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因之,《主角》非横空出世,而是陈彦艺术与生活累积日久的必然喷发。

与《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一脉相承,《主角》依然秉承着秦地文学纯正的现实主义品格,超强的写实,绵密的叙事,独特的人物,平易的语言,快节奏的故事推进,不断勾连的冲突和悬念,使得其成为一部独具中国古典小说韵致的长篇巨构。

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一个民族的秘史。它最考验一个作家的综合实力。才情、生活、思想、发现、结构、叙事、人物,其是作家竞技的大舞台。与丰厚的陕西文化相比,与三秦大地斑斓的生活相比,与西安城日新月异的历史相比,我们还欠这片文脉浩荡的土地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作。它应该是小说艺术的集大成者,既具有卓越的艺术品质,又具有深厚的人间情怀;它既是无边的现实主义,又是这个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产儿,它打破了诸多的边界,融合中国气派中国韵味,将小说艺术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陕西新一代作家是到了该出大作品的时候了。徐则臣问鼎茅奖,葛亮进入前十,这两位七零后作家,一个以一条大河铺陈百年中国史,一个以家族浮沉映射近现代家国兴衰。他们独特的文本,让我们为之惭愧和汗颜。70后作家,与改革开放共同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作家,这千百年未有之变局,这波澜壮阔沧海桑田的四十年,这一代人的奋斗与歌哭,这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复兴,这一代人的心灵史,这个大时代的宏伟的史记,正等着有志向的作家,这历史的机遇,将会把这划时代的作品交与谁手呢?

是的。陈彦先生为我们这些后来者又树立了一座灯塔和标杆。作为商洛籍的同乡,我从他和贾平凹身上获得了某种荣光和滋养。商山洛水孕育了两位大家,正是他们这些前辈的召唤和影响,商洛籍作家正以各自的姿态,在文学的天幕上,闪烁着自己的光。不仅仅是天赋,不仅仅是才情,不仅仅是生活,仅就对文学的执着,仅就是勤奋与毫不懈怠,我们还亏欠许多。

作家不仅仅是时代的书记员,更应是时代的勘探者发掘者思想者批评者。他不能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不能汲汲于一点屑小的名声,更不能戚戚于一时之得失。正如孙梨先生当年对年轻的平凹说,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清苦和寂寞,经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当年的平凹已长成巨人,已成为众神殿的大神。置身于时代的喧哗与骚动,孙犁先生之言犹有警世之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学,我们及众多的后来者,以笔为旗,在大师的照耀下,去努力着迸发自己的光和亮吧。

作家简介

黄朴,副编审,中国作协会员,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入选“陕西百名优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计划”。小说作品主要见于《钟山》《中国作家》《当代》《山花》《芳草》《青年文学》《江南》等刊。有作品被选载或收入年选。出版有随笔集《向着辛福前进。即将出版小说集《新生》,长篇小说《惊蛰》。曾获路遥青年文学奖、陕西省作协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报刊社总编辑。

李东

愿文学带给更多人温暖和光亮

看到本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结果时,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在申报阶段,就和朋友“预测”了五部获奖作品,5月15日申报作品公示后,发现预测作品中有一部没有申报,便从申报作品中另选了一部预测,就这样眼看着预测的五部作品一直走到最后。

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去谈茅盾文学奖,似乎并不那么有说服力。但作为陕西青年写作者,作为一个编者、一个读者,我觉得还是可以谈一点自己的想法。

坦白讲,五位获奖作家的作品我都有不同程度涉猎,之所以游戏式地“预测”,除了题材、主题思想等因素考虑之外,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优秀的作家,作品中会透露出某种气象,作品也会在某个高度之上。

《主角》获“茅奖”,确实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不仅是作者陈彦老师的荣光,也是陕西文学的骄傲,更是“文学陕军再进军”的重要收获。很长一段时间内,谈及陕西文学总会听到 “后继乏力”的声音,这一方面说明了陕西文学曾经非常辉煌,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对陕西文学未来的担忧。近年来,陕西青年作家频频在国内重要文学奖项、文学期刊中崭露头角,不断将“后继乏力”的论断打破,这次《主角》获奖无疑又是陕西文学的一个高峰。

陕西有着优秀的文学传统,也有着优越的文学创作环境,作为青年写作者,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前辈作家们身上那种远大的文学抱负和对文学的执着信念,也能切身感受到陕西对文学的重视。正是如此,诞生了许多重要作品。《主角》获奖对陕西作家的鼓舞是不言而喻的,必将引发更多青年作家重新审视自己的写作。

任何评奖都有其规则和标准,作为我国长篇小说类的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至少是一个时期内的优秀作品。但因为获奖作品数量的限制,一些作品并未获奖,我们依然要看到其价值所在。

对于青年作家而言,我们应该在前辈作家们文学精神的感召下,在优秀作品养分的滋养中,继续潜心作文,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力作,带给更多人温暖和光亮。

作家简介

李东,1988年生于陕西洋县,现居西安。作品见《中国作家》《诗刊》《星星》等多家报刊及选本。著有诗集《时间迷津》,文化访谈录《思想之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青联委员。曾获第三届中国青年诗人新锐奖。

【投稿说明】

投稿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爱文学爱生活,欢迎投稿!

【关注我们】

文学陕军新媒体联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uL41WwBJleJMoPMW0M_.html





你好,柞水!

2019-10-18






你好,长武

2019-10-12


你好,阎良

2019-10-10







你好,镇安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