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套到喜剧天才,周星驰的演艺道路曲折又辉煌。电影中的周星驰,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生活中的他,少言寡语,个性孤僻。
戏里风光无限,戏外众叛亲离。受人追捧的一代喜剧天才周星驰,却是别人口中的“暴君”。
个中缘由究竟是周星驰做的太绝,还是内有乾坤呢?
周星驰在圈内的不良风评,俯拾皆是。
导演杜琪峰因为周星驰在拍摄过程中不断擅自改戏,导致电影进度缓慢,很难推进,表示周星驰是有天分,但很自私,合作可以当朋友就算了。
见证周星驰成长的好哥们,导演李力持,和周星驰合作《少林足球》时,被嫌点子不好笑,多次当众人面被骂,十几年的友谊毁于一旦。
以及黄金拍档绿叶的吴孟达,合作几十部电影,关系最熟最铁,最终也和周星驰分道扬镳……
导演王晶曾说,周星驰是个暴君,什么都要管,要主宰一切,没有一个点到为止的度。
几乎无一例外的,有关周星驰的评价大多是差评,不好相处,太过分,太严格等等。
但在专业电影方面,评价周星驰的人大多用了天才二字。
这样的两面差别,也说明了周星驰电影和生活上,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白痴”。
周星驰在电影上面是疯狂的,智商很高是个天才,但不可否认的是,情商却有些低。
他太想做到最好了,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关于电影的一切都要跟随他的创作意念走。为了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他在片场自私又冷漠,人际关系什么的在他眼里不存在。
周星驰曾自己在采访中说,"凡事都要做'好一点点',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哪一个'一点点'是有影响的,但反正全都做好一点点"。为了这个一点点,他得罪了太多的人。
极致的热爱,才导致周星驰在处理其他方面的时候,自身能力很薄弱。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周星驰"差评"背后,是个温柔刻薄并存的矛盾体。
矛盾这个词语用在周星驰身上最合适不过。外界看他会说"这人怎么这样"。他身边熟悉他的人却知道并不是这样。
曾有电影配乐师点评周星驰是,典型的人前凶恶,人后善良。
当他做了一首音乐拿给他看时,他会非常刻薄"就这样?垃圾,你满脑子都是垃圾,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垃圾"。
但回过头来,周星驰又会在背后跟其他人说,他人很好的,那个音乐是最好的,这场戏最好的就是他做的音乐……
精神洁癖,无二的灵魂,导致周星驰在娱乐圈众生相里格格不入。
周星驰的好友导演刘镇伟,是少有的在周星驰被众人抨击时,站出来反驳"他不是那样的人"的人。但他也说过,周星驰是自私的,自私到最爱的就是自己。
只爱自己的人,精神上是有洁癖的,灵魂又是无二孤僻的,很难找到与之有共鸣的其他人。所以没人能真正了解他,懂他。
然而刘镇伟又说在电影上,周星驰是个大孩子,所以他任性自我,但生活中他是个小孩子。
也幸好他没有"长大",仍保持善意。所以面对众人的抨击没有反击过一句。也对他人些许的情感共鸣,表达极强烈的欢喜和感恩。
一次采访最后,主持人问他多年过去,为什么仍念念不忘那句经典台词"一万年"。
周星驰:我可能对这几乎话有情意结。
主持人:我可不可以理解成是一种不由分说的想法,我就是想在这个时候说出我一生中最想说的这句话。
周星驰愣住了,好像突然发现了灵魂的知己:对,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主持人说对。
然后他看着主持人自言自语一般,轻声说:谢谢你啊,谢谢……
他被采访了这么多次,有调侃的,有犀利的,每次气氛都算不上愉快。似乎只有这一次,主持人是真诚的是善意的,更重要的是理解他。而他也给予了偶遇知己的,最大程度的善意和感恩。
这段采访视频里的周星驰,才真的让人觉得他是在这个圈子里的,他没有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从来只是不懂他的那些人。
抛开这个圈子,以普通人的身份来看周星驰,这样的人在生活中非常难得。专注某件事他是个天才,感情上认定一个人就是一辈子。这样的人在现实中即使依旧是孤僻的,自傲的,仍然很优质特别,独一无二。
而在演艺圈、娱乐圈,他的性格和做法受到诸多限制,虽然并不讨喜。但就像香港导演文隽所说,"独一无二的天才,不必妥协笑骂由人,只要最后出来的作品证明你的价值,一切是非无足挂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