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中国足球!冲超大战变成“让超”大战,背后原因很残酷

2019-11-02     杨教授说球

2019年的中甲联赛结束了最后一轮的争夺,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的“让超大战”终于结束了。许多球迷一直有一个疑问,中国足球为什么不行,或许,感兴趣的球迷可以去了解一下中甲赛场上最后几轮发生的事情,大致就能明白中国足球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了。

简单来给大家提示一下中甲赛场上最后几轮联赛发生的一些诡异情况。从最后的积分排名来看,从第一名到第七名,分差只有6分,也就是说,冲超的名额在最后3轮都非常有悬念。最终,青岛黄海青港以57个积分排在第一,石家庄永昌以56个积分排在第二,两队冲超成功。而像贵州恒丰、长春亚泰、浙江绿城这些队伍,他们在最后几轮连续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输球,最后无缘中超的资格。在最后3轮,贵州恒丰的战绩是1胜2负,亚泰和绿城的战绩都是1胜1平1负,如果这些队伍能够打好最后的3轮联赛,那么,冲超的队伍可能就会发生变化了。

最后几轮联赛,这些具备冲超实力的球队,他们的比赛场面完全可以用滑稽来形容,无论看台上的球迷如何伤心、失落、甚至哭泣,球场上的队员都无动于衷,落后的情况下还频频卧草,大部分的时间里都缺乏斗志,怎么看都给人一种不想赢球的态度,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到底有什么猫腻?

众所周知,冲超成功会让俱乐部获得更多的曝光度,随之而来的赞助可能也会更多,钱也更好赚了,岂不美哉。

但是,现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也给大家伙泼一盆凉水,中国搞足球的这些俱乐部,没有一家是赚钱的,大家都是靠投资人或者母公司的输血才能运营下去,而且,根据相关的统计,越是投入、经营规模大的俱乐部,亏损越严重。像恒大这样的标杆型俱乐部,每年的亏损都是以十亿人民币为单位。据悉,玩中超的俱乐部,投入最少的,每年的亏损都是上亿人民币。

所以,很多俱乐部不是不想冲超,但是,实力不允许。现在中国足协还引入了准入政策,中超球队的准入标准远远高于中甲。经营一支中超俱乐部,每年的投入可能要超过10亿人民币,而中甲俱乐部每年可能只需要不到1亿人民币,日子就过得很滋润了。

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能把俱乐部保持在中甲的舞台上,这就算为自己的城市保留住了足球的火种了,而且从政府那里得到的优惠政策一点也不会少。但是,万一俱乐部冲超成功,随之上涨的经营成本可能就超过了投资人的承受范围了。说到底,中超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背后如果没有大公司、大企业支撑,一次冲超可能就让投资人元气大伤了。

说到底,中国足球不行,常常沦为世界足坛的笑话,每年爆出的欠薪丑闻层出不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足球大环境不行。像恒大、上港、国安这样的俱乐部,他们背后有大公司或者国企,财政实力雄厚,每年亏损十几亿可能都没什么,反正都是左手倒右手,足球上亏的钱,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主业赚回来,而且因为足球提供的宣传作用,帮助他们主业的赚钱能力成几何倍增加。但是,对于一些中小俱乐部,他们的投资人或者母公司一年赚的钱可能都不够球队的开销,如此入不敷出的情况,这些俱乐部如何能保证良性经营发展。

中国足球什么时候可以真正发展起来,那只能等俱乐部实现收支平衡甚至可以赚钱的那一天了,只有俱乐部的财政保持良性运作,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改善。

否则,类似今年这样的“让超大战”,今后还是会不断出现。这些“让超”俱乐部,他们不是不想去到中超的赛场,但是,他们真的玩不起,这就是病态的中国足球现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kAwLG4BMH2_cNUg3cY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