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创建卫生城市 我们在路上

2019-10-25   资阳之声

“晨曦的光洒满美丽沱江,远古沧桑写下源远流长。山林蜿蜒倒影湖光万丈,清风送来淡淡的柠檬芬芳……”漫步在资阳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如今的资阳,城市道路变得宽敞,背街小巷一尘不染,交通秩序井井有条,市民素质良好……歌曲《爱在资阳》里的美好歌词,在现实中一步一步得以印证,这些,都是资阳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后的改变。

2008年5月,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资阳市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2017年7月,资阳市再接再厉,吹响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号角。

综合整治市容环境:背街小巷靓起来

整治后的大理石厂

午后,走进位于我市城东的“大理石厂”,黑化后的路面平整宽阔,车辆有序地停放在规划后的车位里,两旁的绿植让人心旷神怡。刚下过雨,人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健身设施旁,有的正在锻炼身体,有的带着孩子坐在休闲长椅上玩玩具……如此美妙的场景,像展开了一副静谧美好的《秋日风景画》。谁能想到,一年前的这里,是一块垃圾遍地、荒草丛生的荒地。

“这里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家大理石厂。”莲花办事处城管办负责人罗懿告诉记者,大理石厂占地2800余平米,从90年代起一直无人管理,许多商户在厂内违法搭建房屋用于堆放杂物、货品、旧家具等,整个区域脏、乱、臭现象十分严重,周边居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治理前的大理石厂

为了给群众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莲花街道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成功拆除大理石厂内违法建筑1800余平米,并对地面进行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同时增设了健身器材、移动公厕等设施。现在的大理石厂,一扫往日的脏乱不堪,变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背街小巷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成了“小园林”。像大理石厂一样焕然一新的地方还有很多,雁北路与林苑街交叉口的“高梗子”也是一个。高梗子面积约1000平方米,因历史久远,缺乏维护,高梗子形象破旧,十分影响市容市貌。今年5月,这里全面拆除了违建。现在的高梗子,已经种上绿植,增设了休闲座椅、太阳能路灯等配套设施,成为了周围居民茶余饭后的散步之地。

整治后的高梗子

老旧小区大变样 居民心里亮堂堂

雁北居委会宏化小区,属原资阳市磷肥厂破产后居民自治小区,小区占地面积10亩,有住户112户。由于年代久远,规划落后又无人管理,小区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小区的绿化上,还被居民私自开垦种上了庄稼。

“仅仅60天的时间,我们小区就拆除了近500平方的违建,铲除了5亩地的蔬菜,建起了标准化的停车场,还在小区建设了一个运动场。”雁北社区居民小组长张志勇介绍道,今年8月,在创建卫生城市工作的推动下,宏化小区开始了一场“创卫”革命。

规范的停车位、绿油油的草坪、一尘不染的地面、森严的门禁系统……改头换面的宏化小区,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的改造,我们小区的道路也宽了、娱乐的地方也有了,大家对小区的改造都非常满意!”居民张祥斌告诉记者,现在在小区里就能跳坝坝舞、锻炼身体,大家的心情也越来越好了。

另一边,火车站社区铁一村住房也迎来了它的“涅槃重生”:拆除违法建筑5500余平米,平整地面4700余平米,清掏阴沟300米,更换盖板300米,增设绿植6棵,在改造后的小区里,居民有了地方健身、散步、娱乐,大大提升了幸福感。

整改市场 打造放心“菜篮子”工程

10月22日,记者来到雁城刘家湾市场,干净、整洁、秩序井然,这是记者对刘家湾市场的第一印象。作为城市的“菜篮子”工程,市场的改造也成为了创建卫生城市中最重要的一环,自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我市着力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现在,“放心、新鲜、干净”等关键词正在逐渐替代人们对菜市场“脏乱差”的印象。

整治后的刘家湾市场

“从2014年开始,我们逐步对刘家湾市场进行改造,把市场功能进行划分,卖水果的、卖鱼的、卖家禽的、卖肉的都有自己的区域。”刘家湾市场相关负责人魏开泰告诉记者,区域划分后市场的布局更合理了,大家买菜也更加方便。

除了合理规划摊位,市场还要求各商家对自己的摊位进行“门前三包”。张彬是刘家湾市场的一名水果经营商家,在每天摆摊前,他都会先搞好自己摊位上的卫生,看着摊位上水果整整齐齐,前来购买水果的顾客也感到赏心悦目。“我们现在严格按照市场的规定,自己负责自己的摊位,东西摆放整齐、垃圾随时收捡并做好分类。”张彬告诉记者,比起以前随意乱摆的摊位,他更喜欢现在这个整齐的摊位。

据了解,6月份以来,全市加快推动农贸市场和临时便民市场整改。城区10家农贸市场中,5家已完成规划分区、摊位设施、活禽及水产交易宰杀点、凉菜店“三防”设施、消防、检验公示、通风排水、垃圾处理、市场公厕九大项目的初期整改。近期10家市场的14个公共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5处临时便民市场均已基本完成了初期改造。

推动公厕改造 让“方便”更方便

公厕建设是一件民生大事,它不仅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城市形象的体现。近日,记者来到九曲河示范段公共厕所,发现这里已经“大变脸”,曾经这里臭气熏天,如今已变得整洁干净、设施齐全,市民感慨如今“方便”更方便了。

整治后的公厕内部

“我市城区现有公厕146座,其中由市环卫处直管63座。近年来,我们严格参照国家公共卫生间建设标准,已完成了18座公厕的升级改造,未改造的公厕也进行了设备及配套管理的全面提升。”据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公厕增加了一些深入细致、人性化的全新设计;安装了除臭、灭蝇、杀菌设备,以及洗手液、纸巾盒、弃纸箱等用品设施;安装了无障碍设施、斜坡通行道;男女卫生间蹲位均换新为抗倍特版隔断,地砖墙砖根据设计图进行了重新搭配,地面均铺设防滑地砖;公厕内部,卫生洁具、室内门窗、蹲便器、小便器、洗手盆、马桶等全部重新安装。还安排了管理员对公共卫生间定时保洁,保证公厕每天干净,卫生整洁如新。

今年以来,我市已累计平整硬化路面21000余平方米、增补绿化带1300余平方米、清理阴阳沟4300余米、更换排水沟盖板2000余米、清理农作物3600平米、拆除违章建筑物40余处约14700余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城市整体形象和居民生活环境。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对资阳来说,不仅是打造一张体现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与文明程度的城市名片,更是精心实施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随着创卫工作的逐渐深入,如今的资阳已然今非昔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城市还会变得更加美丽宜居。创卫,我们一直在路上!

记者 苏秋伃 刘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