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执意要住养老机构的4大理由,看完戳中泪点

2019-08-27   绣痴堂

有没有发现,岁数越增长,泪点反而越奇怪。深夜小酌,记起过年返程时,母亲说的:“你这一走,年就算是过完了”,瞬间就泪目...

不禁思考,这么努力的打拼是为了什么?

为了让父母实现菜市场自由?还是医疗自由?还是养老自由?…

而现在,父母过得好吗?又真的自由吗?




那两个“说谎惯犯”,可能说了“真心话”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题让人记忆犹新,就是“父母要去养老院,我们该不该支持?”其中马薇薇的一段话直戳人心,她说:“父母说自己愿意去养老院,就像我们向他们报平安一样,是真心的,但真心的话,却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父母这么懂事,难道我们就不懂事地由着他们懂事吗?”

中国式父母大多都是“说谎惯犯”,惯用套路无非“我吃鸡皮,不爱吃鸡肉”“我啥都不缺,我不要”“我都好着呢,放心吧”...... 总之,就是不愿为子女添一点麻烦和负担。简直让人又生气又心疼,可是谁又能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他们的真心话呢?

耐心看完下面的几个硬核理由,也许正在困惑中的你会有答案....

01

张奶奶 72岁,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人。

70多岁的张奶奶,老伴瘫痪在家1年多,全是她一人在照顾。一天半夜,老伴从床上掉到地上,张奶奶折腾了半天也搬不动,拿起手机,通讯录里面几百个人,却不知道该打给谁,儿子一家远在北京,亲朋好友这个点都在熟睡,那一刻,刚强了大半辈子的张奶奶抱着老伴哭了,最后是小区的保安,帮忙把老伴搬到了床上。

张奶奶说

她最无助的时候,老伴躺在地上,孩子在通讯录里。那一刻,她决定不能这样下去了,万一哪天自己的身体再出了问题,可怎么办?张奶奶想,是时候该去养老机构了,人老了,最担心的紧急情况得不到及时救治,只有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才能解决问题。除了能满足养老的精神生活需求,还有专业的康复护理,一般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让人心里踏实。

02

刘爷爷 82岁,失能失智老人


真的担心有一天爸出门后,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几年前,刘爷爷确诊得了认知症,从刚开始经常出现出门忘锁门、做饭忘关煤气,到后来,脾气越来越差,甚至对家人出口就骂、抬手就打。最让刘爷爷女儿担心的是,刘爷爷已经慢慢不记得回家的路了...

这几年,为了防止刘爷爷走失,家里请了一个又一个保姆,由于刘爷爷脾气越来越坏,没一个能坚持超过半年。时间久了,全家人都精疲力尽,非常无助。

刘爷爷女儿说


一直以来,她都很自责,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没能真正照顾好爸,现在确实已经力不从心了。

但她相信,一定会有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能更好地照顾这些认知症老人。听说了养老机构里为了防止老人走失,所有的出口均设有严格的门禁系统,还配有室内花园,方便他们锻炼身体,减缓焦虑情绪,她觉得,那里应该是刘爷爷的第二个家。

03

何奶奶 62岁,失独老人


怕有一天,家里的京巴再也叫不醒自己,

就这么静悄悄的离开这个世界...

60多岁的何奶奶,几年前孩子因为意外去世。何阿姨平时没什么兴趣爱好,由于腿脚不便也不太喜欢出门遛弯,年初老伴的去世更是让她的世界变的小之又小,小的只剩下她自己和那条养了快十年的京巴狗…

前段时间何奶奶洗澡时不小心摔倒,慢慢爬着移到了客厅,打120去了医院,一番检查后,医生说好在只是面部擦伤和轻微的软组织损伤。张奶奶说,这点小伤都不算什么...是的,因为跟孤独比起来,这些伤痛确实不值一提,她最怕的,是不知道哪天,自己真的就那么静悄悄地睡着了...

何奶奶说


人老了,生活能力远远不如年轻人,自己很清楚独居的危险系数有多高。一旦出现自己发生什么意外时,身边没人帮助,很容易延误最佳救治时间,后果自己都不敢想。

身边人都在劝她早点去养老院,她印象中那里是“冰冷的居住环境、生病无人管理、充斥着孤独感的老小孩托儿所”,后来报名参观了养老机构,才知道那里适老化软硬件配套齐全,处处保护着老人的安全健康,还有专业照护师的24小时悉心照顾,张奶奶想,那里应该是她的归处!

04

邓爷爷 65岁,独居老人


我不想,儿子帮我请保姆......

独居老人,是指子女离家且丧偶的老人,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

邓爷爷年轻时,老伴就去世了,留下一双儿女。现在都在异地打拼,儿女有个共同点就是工作都很忙,都很少回家...

前段时间邓爷爷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可把儿女吓得够呛,出院后说什么都要给他请个保姆,可邓爷爷怎么想都觉得不安心,“请男保姆还是女保姆,多大年龄为妥?”“保姆毕竟不是亲人,保姆也不是医生,生病时还是要去医院,出现意外时能帮助正确急救吗?”...一系列问题,让邓爷爷越想越不踏实。

张阿姨说


儿女都已有自己独立的小世界,自己岁数越来越大,如果哪天自己真的走不动路了,说不清楚话了,记不住事了,自己该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真心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

他理想中的养老生活,应该是和一群老伙计在养老院里,一起下棋跳舞一起看书作画,一起锻炼健身,一起学习事物接收新思想,大家其乐融融,不在养老,而在享老!潇潇洒洒的为自己而活!

我们也许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来想明白一件事

其实孝顺竟然是两件事

很多人做到了“孝”却忽视了“顺”

同意并支持父母去养老机构

也许就是孝顺是一种方式

愿我们此生都对得起彼此

来源:北极狐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