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植树,岁岁添绿,又到冬季植树大好时节。整地、打穴、栽植、回填……在元氏县南水北调工程100米处的冬季植树造林区域,工人们井然有序的工作着。“种树好啊,俺支持!生活要想好,美好环境离不了。”65岁的郭村村民郑云肖一边用铁锹将土回填好,一边笑呵呵地说。
元氏县以承办石家庄市第六届旅发大会为契机,加大涉及的“一环十片区”重点造林绿化工作,坚持生态林与经济林建设相结合,专业造林与群众造林相结合,大规模推进造林绿化,为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支撑,加快“南部新城、经济强县、美丽元氏”建设步伐。据了解,今年该县秋冬季造林绿化任务为2.5万亩。
造林绿化“新模式”
沿石邢公路(元氏段)向南行驶,两边绿化带的树苗笔直挺拔。“去年,我们重点实施了石邢公路和107国道的绿廊花海项目,建成了高标准的绿色走廊。新建沿路花海1000亩,其中50亩以上片区10个。”负责基地管护的董志壮说,这片高标准的绿色走廊绿化林带除了可以提升公路两侧的环境外,还将是一森公司的苗圃基地。
公路两侧的绿化工程一般属于环城绿化林带工程,怎么会是公司的苗圃基地呢?“他说的没有错,这就是我们造林绿化的‘一森模式’。”该公司总经理耿军林说。
所谓的“一森模式”,就是本着“政府要绿、农民得利、企业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政府只需要补贴部分土地流转费用,苗木购买、栽植、管护等其他所有费用全部由企业来承担。
百姓稳拿“双八百”
“这有俺们家的4亩地,光租金一年就能有6000多块钱。平时俺在一森这打工,每天能赚百八十块钱,不用出去就可以在自家门口挣钱,最主要的是守着绿色的家园,心情舒畅啊!”村民刘建华说。
据了解,县政府研究制定扶持苗木园区建设的意见,提出发展目标和规划,将石邢公路和县城环路沿路外围100米以内的区域确定为苗木园区。一森园林公司与项目占地涉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在自愿、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逐一签订《土地租赁协议》,并在乡镇政府备案,认真履行租占地的法定程序。目前,苗木园区占地共涉及5个乡镇,18个村,被占地农户共1800个。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被占地农户不用投资和费工,每年可以有稳定的“双八百”收益。
植树显现“新成效”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是一种政府和企业双赢的模式。政府投入占地补偿资金,企业全权生产管理苗木园区,以政府财政有限的资金投入撬动了企业资金的大量注入,实现了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建设1万亩苗木园区,按每亩每年占地地租投入约1500元计算,政府每年总投入为1500多万元,而公司购置苗木及栽植管护投入却是政府投资的10倍以上。
把苗圃搬进绿化带,相当于将苗木存进了“绿色银行”。苗木基地的建设和管护由一森园林公司全程自主负责。一森园林公司专门组建了基地部、技术研发部,健全了种植养护队伍,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苗木种植、移栽和养护,同时建立和完善苗木病虫害防控体系,科学实施病虫害综合防治,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5%以上。
记者│杜倩倩 见习记者李坤晓
图片│杜倩倩
编辑│闫艳丽
审核│刘宝芝 冯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