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我市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综述

2019-10-08     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决战贫困,共建小康,这是庄重的宣言书。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是响亮的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主攻方向,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

天祝县是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和四省藏区集中连片特困片区县、省定“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县,古浪县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县、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凉州区、民勤县为省定“插花型”贫困县。尤其是南部高深山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条件恶劣,道路、人饮、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成本高,就地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是脱贫攻坚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从根本上破解南部山区“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难题,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武威市认真贯彻落实“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的部署要求,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目标,举全市之力实施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因地制宜,易地搬迁挪穷窝;加大投入,着力解决“三保障”;统筹协调,建设新村换穷貌;强化造血,产业先行拔穷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美环境,走出了一条高深山区贫困群众易地搬迁致富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实现了全域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

沿着省道316线前行,古浪县圆梦新村、感恩新村、为民新村等12个移民安置点和绿洲小城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戈壁滩。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古浪县在这里建成黄花滩移民项目区。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三个乡镇实施整乡搬迁,对八个乡镇的52个完全干旱山区行政村实行整村组搬迁。今天,一栋栋农家新居在这里拔地而起,一个个崭新的移民新村这里悄然建成。

古浪县西靖镇圆梦社区村民 王树武:我们这个地方下来,比山上就好得多了,山上住的土坯房,现在我们住的四室一厅,房子比较宽敞、亮堂、安全,人住下心里就踏实了。在这里自来水相当方便,人出门也方便,看病也方便,娃娃们上学也在家门口呢,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干啥都有信心往前头奔了。


为了保障满足移民区的教育、医疗、饮水需求,古浪县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和县财政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安置区配套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化广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了从居住难、饮水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的贫困落后环境到新型城镇化社区的转变。

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我市牢牢抓住扶贫产业这个根本,紧紧围绕“以藜麦、食用菌、高原夏菜等为主的沿山特色产业带,以设施农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为主的沿川特色产业带,以戈壁农业、特种果蔬、红枣、枸杞等为主的沿沙特色产业带”三大特色产业带建设和“牛羊鸡菜果菌薯药”八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古浪县全力打造沿沙特色产业带,建成万只种羊繁育基地、万亩丝路寒旱农业基地、顶乐牛羊养殖产业园、食用菌产业基地等一批扶贫产业基地,引进北京德青源公司,发展金鸡产业扶贫项目;充分利用沙区光热资源,建成光伏扶贫项目。广大移民群众依托丝路寒旱农业、舍饲养殖产业、沙产业等富民增收产业,彻底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局面,实现了稳定脱贫。

古浪县西靖镇圆梦社区村民 王树武:今年的西红柿长势也可以,年收入一个棚下来也就是2万6左右,看起来长势好着哩,比山上种20亩地强多了。

德吉,在藏语里是幸福的意思。

距离天祝县城20多公里的天祝县南阳山片德吉新村,是天祝县开展精准脱贫、通过易地搬迁新建的一个移民村。天祝县打破行政地域界限,将全县居住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和高深山区的农牧民分期分批搬迁到生产要素相对聚集的南阳山片。同步实施南阳山片生态移民小康供水工程,充分保障了项目区移民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生态功能区补偿、藏区对口帮扶等各类项目资金,累计建成住宅4543套,对搬迁群众实行差异化补助。部门联动,集中推进安置区水、电、路、教育、文化、卫生、通讯、综合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8589名移民群众在这里住上了整齐划一的小康住宅,走上了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吃上了干净健康的自来水。从搬迁到南阳山片起,幸福就和他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天祝县松山镇德吉新村居民 那海珍:我们原来吃的是井水,有的地方是窖水,确实条件也不好,居住的环境是土坯房,上的厕所是旱厕,娃娃们上学也特别远。搬迁到移民点上来,住上了新楼房,各方面都好一点,出门就是柏油马路,家家户户都通上了自来水,通水也正常,家家户户修上了水厕所。

走进新时代,武威人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再接再厉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谐武威,必将绘就出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崭新“画卷”!

来源:武威市广播电视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U8Uq20BMH2_cNUgaL4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