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看“哪吒”了吗?
上映5天票房破9亿,豆瓣评分8.7,《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成了国产动画的又一个奇迹!
网友纷纷评价“逆天之作”
不接受反驳
“高水准”“成熟”“优秀”
都是对这部暑期国漫的评价
嘟熊之父
卧槽居然看哭了,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国漫新希望,终于不再是假大空的中国风堆砌
谢你们的鱼
牛逼!牛逼!牛逼!4年前翻着白眼看完了《大圣归来》,4年后热泪盈眶地看完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
居无间
牛逼了!没想到国产动画能把故事内核写得这么成熟,吊打《大圣归来》。
有用君子念
看完就想卧槽!!!太特么好看了!!!这是我观影史上第一次观众自发鼓掌!!!
不光是大众口碑,《人民日报》和共青团中央都发微博鼓励,演员姚晨、编剧史航等人也在微博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支持。
上一次看到这样的盛况还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相信《哪吒之魔童降世》能成为暑假档最大黑马。
但万事万物都逃不过“真香定律”,现在小编只想充当疯狂安利的“自来水”。
超强主创
1
深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阵容后,才发现它的爆红不是偶然。
背后的三大主创团队(彩条屋+十月文化+可可豆动画)根本就是爆款生产机嘛。
彩条屋的代表作是《大鱼海棠》《大护法》《大世界》,刷新了观众对低龄化动漫的刻板印象。这三部动画电影均入围台湾金马奖,口碑和票房不俗。
扎根中国本土题材,小众特色画风的成人动画,成为了彩条屋极具辨识度的创作风格。
十月文化的最惊艳之作莫过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最终票房近10亿,实至名归的良心国漫。“西游记”题材被无数次消费,但如此成功的解构神话还是头一回。
目前,十月文化正在筹备续集《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力图打造本土IP。
2 改编神话 颠覆传统
哪吒的神话故事,相信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却在神话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和颠覆。
民不聊生的商朝末年,纣王的暴虐统治引起了人神共愤。
元始天尊将集天地灵气的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助周伐纣的盖世英雄,魔丸则会诞生混世魔王。
阴差阳错间,灵珠和魔丸被掉包,本担当救世大任的哪吒,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调皮魔王。空怀一腔英雄梦的哪吒,到底能不能逆天改命呢……
不仅剧情颠覆,连人物形象也来了180°的大转弯。
“魔童”版的哪吒,本应是灵珠转世的英雄,然而阴差阳错,他成了魔丸转世的混世大魔王。
他的“魔性”,是与生俱来的。
陈塘关的百姓由此对他充满了畏惧和恼恨,他们向李靖抗议,把哪吒关起来,不准自己的小孩跟哪吒玩。
当小哪吒偷偷跑出去时,却被其他人称作“妖怪”,还被人用沙包打了小肚子。
“坏小孩”哪吒在一次次的恶语中,“成为”了别人眼中的样子。
用恶作剧整蛊陈塘关百姓,“这样你们就怕我了吧?”,确实落实了人们眼中的“魔丸”形象。
“他们把我当妖怪,我就当妖怪给他们瞧瞧”。
剧情的改变造就了哪吒外形的反差,烟熏妆的哪吒又丑又萌,一点也不符合时下的主流审美。但这其实是导演饺子故意设计的,他认为,
如果观众带着对哪吒形象的偏见走进电影院,在看完电影的时候也会如陈塘关百姓一样改变对电影的看法,或许可以激发观众对现实的反思。
所以,魔童版哪吒的使命就是:打破一切是非定义!
饺子导演在采访中回应过“丑哪吒”的问题:“团队用了超过100版的哪吒形象,到最后确定了这版。有人觉得这个哪吒“丑”,但这种形象和气质与本片的中心思想是最契合的,即打破成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低谷,哪里就有高潮。
哪吒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浑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不认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着重描绘的就是哪吒的成长主线:从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童到对抗命运的高燃英雄,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大部分神话故事,都免不了将主角形象“神化”,赋予他尽善尽美的人格。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哪吒“人化”,让他成为优缺点并存的角色。
同样改变的还有人物关系,记忆里的哪吒和敖丙,一个勇敢善良,一个作威作福,因闹海一事势不两立。
影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却成为了惺惺相惜的命运共同体。
一向以反派形象出现的敖丙,也终于帅了一回,化身为温润如玉的龙二代。
魔丸投胎为哪吒,灵珠投胎为敖丙,两人亦敌亦友的关系成为了影片最大看点。
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也一改往日仙风道骨的形象,成为了大腹便便的快乐神仙,坐骑竟然是一头猪。向来是背景板的哪吒母亲殷夫人,也成为有血有肉的巾帼英雄。
有句港句,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虽然改变很大,但成为了本片的笑点担当。夸张大胆的人物风格,增添了很多喜剧色彩。
3 自我觉醒 叛逆内核
“哪吒”一名中,包含了多层祈愿。
哪,驱邪消灾;吒,叱吓邪恶。哪吒,意为叱咤风云,一身反骨。
银幕中的哪吒形象,从来都是叛逆不凡的代名词。
古早动画《哪吒闹海》中就塑造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英雄,他勇闯江海屠恶龙,反抗了象征权威的邪恶龙王。
动画连续剧《哪吒传奇》则延续了神话设定,哪吒成为了女娲钦点的正义化身,和石矶展开了殊死对抗。
台湾电影《青少年哪吒》以古老神话为象征,展现了青少年小康(哪吒)和父亲(李靖)之间的羁绊。小康逃课、打电玩、追寻不良少年,是青春叛逆的当代哪吒。
大陆电影《少女哪吒》沿用这一象征意义,挣脱束缚的少女对家长喊出“还给你们”,俨然是“哪吒割肉还父、剔骨还母”的回魂。
不同于传统神话中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哪吒具备饱满复杂的独立人格。他的形象不断流变,经由不同的影视作品而焕发生机。
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便是——叛逆者。
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到底在反抗什么?
反抗命运,“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从灵珠转世到天降魔星,前后落差可不止一点点。哪吒不信宿命论,只认定“你是谁,只有自己才说了算”,凭着一腔热血逆天改命。
反抗偏见,如果世人皆误解,不如独自对抗世界。面对众人的有色眼镜,哪吒开始独立思考生命意义,最终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叛逆者哪吒背后隐含的真正意义是:丧气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想要成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觉醒。
这也是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叛逆精神的真谛。
4 导演饺子
这种改编和本片导演、编剧饺子的自身经历有关,他本人就是在父母包容下成长的孩子。
饺子原名杨宇,四川人,八零后。从小喜欢画画,一开始想做漫画家,后来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学了医。
大二期间他曾向《科幻世界》的画刊投稿,不料画入选了,恰逢那期停刊,处女作就此夭折。
直到大三下学期,朋友给饺子介绍了图形软件MAYA,饺子凭借兴趣开始自学。
而在儿子闯入新世界追求梦想时,父母虽有不理解,但还是了选择了支持,资助他做动画买了一台电脑。
2005年,饺子辞去广告公司的稳定工作,在家专心做他的首部动画短片。当时情况其实很不好,饺子的父亲去世,而母亲又退休,母子俩的唯一收入是母亲的退休金。
从25岁到29岁,饺子都闷在家里做自己的动画。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务正业。而饺子在闭关学习后,做出了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过程中饺子一直靠母亲每月1000的退休金过活,没有走出过自己家40公里的范围。
因为《打,打个大西瓜》,饺子获得了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才获得网友和业界的关注。
2015年初,饺子在成都的家中构思“哪吒”的原型故事。光线找过来,希望能找饺子制作动画,不限思路不限题材。双方聊了几次以后就确定了合作关系。
饺子投入了整整五年时间,两年做剧本,三年做动画。剧中人设看似天马行空,但主创们前后设计了超过100版的哪吒形象。
特效一向被视作国产电影的短板,但《哪吒之魔童降世》认认真真,申公豹变身不到5秒钟的镜头,就花了快3个月。
《大圣归来》的成功让国漫动画电影从此走上大制作之路,国产动画在制作水平和产业规模上有了大幅度提升。即便如此,和好莱坞级别的制作依然差距明显。
“哪吒”在制作上算得上是目前国内的最高水平,这种视觉效果的呈现,用饺子的话说,是靠人海战术实现的。在美国,导演需要一个特效,只需提要求,美术和制作公司会理解和实现,技术不够,创造技术也要尽可能实现。导演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对美学和电影的认知上是在同一水平线的。
但在当前国内的动画制作水平下,导演很多时候要亲自动手,甚至“从审美教起”。“比如,我想要一团火焰,如果不说,那就是一坨火。我要告诉技术做火焰要想插花一样,一丛一丛,有结构,有形状,有彼此的关系……”饺子说,除了故事设定、剧本和其它一个动画导演必须做且决定作品品质的事,他还要做很多最最基础的工作。
最终,“哪吒”将各个技术环节拆分,动用了国内动画产业近半数的力量才终于实现了现在的效果,个中艰辛一言难尽。
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哪吒》,不仅让无数国内粉丝化身为“自来水”打call,也引起了一些国外影迷的好奇。
在YouTube上,一则《哪吒》预告片的后面,有国外网友们在留言区各种举手:想看!哪儿有看?
中国的孩子,梦想了那么多年神鬼英雄……
现在,多么希望这些在中国世代相传了多年的传统英雄梦能有机会走出国门,播向全球,让世界的更多人了解、熟悉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