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服务桑梓情——广州“隐舍乡情”成长之路

2019-07-05   汕尾手机台

他们——常年旅居珠三角等地区

隐舍——让“他们”因那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集聚一起

他们——多年打拼实现个人理想 丰翼前行

隐舍——让“他们”回报桑梓 素志得以实现

“隐舍乡情”是由一帮高素质的旅外乡亲聚成,拥有四百多名志愿者的公益团体。成员囊括珠三角地区文教科卫界100多位海丰籍乡贤。其中40多名乡贤在各自领域已是领军人物。然而“隐舍乡情”的雏形却是由一场师生聚会“吃”出来的。

隐舍的“鼻祖”应该是我父亲和他的学生,从同学情,然后到家乡情,一步一步的发展起来的。2014年十月十四号那天晚上十几个学生,从十几个人吃到了四十多个人。大家就提议建立微信群,大家就加入了微信群,我觉得这应该就是原始的雏形了。

一个“隐舍乡情”的微信群建立,他们定期在“隐舍茶室”举办各种极具家乡特色的活动,予以慰藉心怀家乡之情。“隐舍乡情”由师生情、同学情到家乡情逐步延伸发展起来。

我们一开始就举办美食会,反正每逢家乡的大节日,我们就同步在广州举办同样的海丰特色美食会,海丰话叫灯谜擂台赛?每次春节前我们还组织乡里给大家写对联,写传统的对联。

经过几年的发展,“隐舍乡情”群不断壮大。但是,随着活动的不断重复,大家的热情和参与度随之下降。怎样实现可持续凝聚乡贤的问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隐舍乡情”发起人之一刘盛悦

当时我就找了几个兄长商量,他们提出:我们这么多人才,可否考虑回去帮扶家乡,回去承受一些从社会社会责任,在正能量方面做些事情,其实给我很大的一个启发,隐舍乡情三周年庆活动的时候,我们就正式的推出这么一个倡议。

该倡议一经发出,获得广大乡贤的广泛共鸣和认同,由此,“隐舍乡情”在海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隐舍人在医疗卫生、农业、教育、文化艺术四个领域,与家乡各个部门紧密配合,协助支持家乡发展,走上回乡帮扶之路。

医疗方面:目前,首批20多位乡贤专家已经与彭湃医院、海丰县中医院受聘签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提升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已经开始定点帮扶海丰县中医院、海丰县妇幼保健院;省疾控中心建立与海丰县卫生健康局的密切联系,在家乡疾控体系提升发展进行技术和项目帮扶;广东省医师学会组织专家对家乡医务工作者开展长期持续的培训工作。

农业方面:在乡贤支持下,成立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汕尾分院。2018年,在支持家乡重点农业产业提升方面发挥了作用,包括:蔬菜、水稻、果树等。支持县农业局申请立项:“广东省蔬菜产业园”,“广东省果树双创项目”、建设“广东省优质荔枝龙眼原种繁育基地”,“广东省万亩水稻示范区”、建设“广东省优质水稻原种繁育基地”等。

教育方面:隐舍乡贤、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张锦庭回乡多次开展教育讲座,组织“广东教育学会小教专委会”的名校长名教师送培送教到海丰。隐舍美术界乡贤在陆安高级中学建立名家工作室,通过开展美术展览、举办“隐舍名家面对面“活动,从艺术教育方面进行帮扶,目前已经举办三期,包括:许固令、陈孝能、陈训成等艺术界乡贤。

他们,因为志同,所以相聚;因为热爱,所以奋进!帮扶之路之所以能够一步一脚印稳妥前行,离不开乡贤们心中无法磨灭的故土情怀。

“隐舍乡情”发起人之一 刘盛悦

隐舍乡情主要还是以知识分子为主,我们说知识分子的这种家国情怀是天生的就有的,解决完自己的温饱问题后,就会想着做些对社会有贡献的事,对社会有正能量的事情,现在有一些人有一个平台,能够让他去实现他这种情结、这种家国情怀!

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林晓源

我们是凭着一颗对家乡的热爱的心,对家乡老百姓医疗方面的关爱,还有一个对家乡医疗水平的提高这一块,我们凭着这样的热情,我觉得我们是给下面的年轻一代 ,给他们一个榜样。

一年多的回乡帮扶工作,让“隐舍人”实现了回报家乡,反哺家乡的理想,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同志2018年5月25、26日在汕尾调研座谈会上明确要求“要打好乡贤牌,吸引广大乡贤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发挥作用,鼓励他们为可爱的家乡作贡献”。隐舍乡情的乡贤们以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为家乡振兴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分力量,更为乡贤回乡帮扶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与宝贵的经验。

编导:莫东川

编辑:陈凯珊

责编:舒青

编审:小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