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圣度文化(侵权必究)
很多人学佛多年都未能获得解脱,正是被障碍住了,若能破除这两种障碍,便能开悟见性获得解脱。这两种障碍也是学佛路上最大的障碍,佛在圆觉经中是这样说的。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一切众生都是由于贪欲而产生无明,因为无明所以现出种种不同之性,并因两种障碍的深浅,而产生差别。这两种障碍到底是什么呢?佛说,二障只有两个字,分别是理和事。
理和事这两个字就是学佛路上最大的障碍,理障就是障碍正知正见的邪见。事障就是障碍我们获得涅槃解脱的贪、嗔、痴种种恶行。
简单理解这二障一个是思想,一个是行为。思想上的障碍就是理障,行为上的障碍就是事障。
佛经上又提到:“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若有人能够断除理障,便能悟入声闻缘觉。但却不能证入菩萨境界。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佛提到了先除理障。而没有说先断事障。这也是学佛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什么要先断理障呢?
其实人的行为是由意识控制的,也就是心念决定了行为,所以我们要先改变心念,若不去改变心念,就无法改变行为,因为万法是唯心唯识的。
只是断除了理障,还是不能证悟到菩萨的境界,佛又开示道:“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如果众生想要进入如来圆觉境界,应当先发下誓愿,彻底断除这两种障碍,同时勤加修行,将二障调伏,这样就能悟入菩萨的境界了。就能进入圆觉境界,获得圆满的觉悟,从而了脱生死。
这二障要如何才能断除呢?首先我们要在意识上,生起正知正见,也就是先从佛理入手,学习佛法要传达给我们的般若智慧。其次还要在行为上,行菩萨道,也就是要勤修善业,勤修戒定慧,降伏贪嗔痴。其实就是要福慧双修,才能获得圆满的解脱,永断无明。
佛法也是世间法,既然是世间法,必然有利有弊,有增有减,有垢有净,有生有灭。并不是每一个学佛人,在学佛的道路上,都走对了路,这五种人,学佛就走偏了,这五种人,拜再多佛也没用,佛菩萨不会保佑。对照一下有没有你?
学佛越学越贪的人,并没有走在佛法的正道上。佛法教化众生的目的,是要大家远离贪嗔痴,减少贪欲才能离苦得乐,贪是痛苦的根源。如果越学佛越贪,就会越学佛烦恼越多。
有些人学佛的目的,只是为了求财,求福,求各种功名利禄,这些人抱着做生意的态度去信佛,认为在佛前供几个水果,烧几柱香就想要满足自己的私欲,这种想法本身就是愚痴的,这种行为也是偏离佛法的。
越学佛越愚痴的人,拜再多佛也没有什么意义,很多人学佛,还没有去了解佛教,就开始盲目迷信佛教,甚至连佛教道教的人物都搞不清楚,今天拜关公,明天拜财神,听说拜佛有好处,又开始去拜佛,这种盲目的信佛,往往是愚痴的表现。
学佛要正信才行,不能把佛当成神一样,佛只是觉者,在佛教中,是没有主宰一切,可以操控因果的神存在的。如果一直迷恋于求神保佑,学佛越久就越愚痴。
很多人学佛以后,总是看不惯身边的人和事,甚至学佛后,脾气越来越大的,动不动就去说他人的不是,若有人跟自己观点和行为不相同了,就会生起嗔恨心说对方会下三恶道的话,这也是学佛学偏的表现。
有一部分学佛人,学佛后便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仅不恭敬身边人,甚至连佛菩萨都不去恭敬,自己刚刚懂得了一点,就开始傲慢起来,学佛若不懂得谦虚待人,学再多年也没用。
学佛后,如果盲目相信,那是愚痴,如果狐疑不信,那同样还是愚痴,很多人学佛后,不信佛说的话,也不愿意去求证,从而产生谤佛,毁佛的行为,这样的人学佛也走偏了路。
佛没有说我们不可以去怀疑,但这种怀疑不是愚痴的疑心,也不是毫无根据的怀疑。学佛修行一般都要经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是:“信、解、行、证。”
在信的阶段,是可以心存疑虑的,若是盲信和不信都是邪见,只有先去相信佛说的话,再去不断地了解佛所说的,最后用行动来证实,看一看佛说到底是不是真的,最后自己证悟后,你才能绝对深信或是不信,而不是在开始时,就去狐疑不信。
感恩阅读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