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城里的楼给大家免费分了,社会上就没有穷人了,真是如此吗

2019-10-11     姚志芸

把城里的楼给大家免费分了,社会上就没有穷人了,真是如此吗

(当您打开这篇文章时,感恩在我心。在浩瀚的网络里,姚志芸坚持正能量的导向,或许微不足道,但您的关注和留言支持就是小编的全部动力。)

文/姚志芸

最近听人聊天,一点话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人生很多里所应当的理念让人吃惊,却避免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理所应当。

  • "听说你买房子了?"
  • "嗯,买了。"
  • "最近一平米涨了1000多,你多少钱买的?"
  • "5600元,等了多少年,房子直涨价不降价。"
  • "是呀,一个贫困县城的房子都快6000了。"
"如果把城里的楼给大家免费分了,社会上就没有穷人了。"
"你想的太美了,不过真的分了,大家都就有钱了。"

如果把城里的楼给大家免费分了,社会上就没有穷人了,真是如此吗?贫富真的就可以这样解决吗?一厢情愿的背后,贫穷就会消失吗?

穷人为什么穷?

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想知道,因为看起来差不多的人,在财富上的区别总是天壤之别,为什么?

笔者想起了一部电视剧叫《河洛康家》,讲的是清朝慈禧年代商人康家的故事。因为家训为耕读世家,无论多穷,家族都会让男孩子读书,终于考取了一门两进士的高官。

后来被人构陷,两个进士,伯侄二人均丧命,整个家族彻底败落。家族老太爷一度拒绝康家子孙再读书,认定读书不是福,是读命。

这时候主人公的母亲说了一句话,让笔者印象深刻。

她说:"不想自己的儿子当个睁眼瞎,像猪一样活着,恳求爷爷给孙儿教书识字。"

多年以后康家重新崛起,旁观者的眼里,大家族跌倒了,无论多少代都会崛起,很多人说是他们的命好,人家祖坟好。没有人去研究和稍微留意一下他们代代相承的精髓是什么?

中国号称“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自唐末以来开枝散叶,人才辈出,载入史册的名家逾千人。近代以后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穆、钱钟书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擎、国学大师都源自这个大家族。

为什么?如果读懂了一丝里面的道理,或许会理解穷人为什么穷?富人为什么富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太简单了,可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授渔的过程中,客观因素太多了。比如人家不愿意学,更情愿要鱼可以直接果腹。

安全刚参加工作那一年,因为搞公益去了深山。初出茅庐的她还信心满满,一心要干为人民服务的大事,只想帮助深山里的贫困农民脱离贫困,她主动要求结对帮扶一户农家。

该户家庭结构简单,2老人,老赵两口子,两个孩子。农村普遍结婚早,爷爷奶奶五十七八多岁,大孙女16岁辍学打工,小孙子15岁在县城职业中学学技术。家里住着80年代土木结构的房子,经济条件的确很差。

了解了情况后,安全想让老赵两口子出去打工,帮忙找个城里的工作。平时农忙老赵可以回家帮父母多干点活。在农村五十六七岁的老人还真的不能算老,正是干活挣钱的时候。

可老赵两口子不愿意出去,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出去了挣不了钱,自己没有文化,出去了也是被骗。还不如呆家里种地。让安全想办法把女儿的工作给安排了。

安全想着能出去一个是一个,走出去才会有希望,树挪死人挪活嘛!

后来安全给老赵家姑娘找了个住家保姆,姑娘不愿意干,去当服务员,老赵两口子说看不起自己的姑娘,介绍的都是什么工作?想着姑娘还小不如学个手艺,先学个裁缝或者理发,老赵媳妇又说,这么大的姑娘挣不了一分钱,当什么学徒。最好找个坐办公室的,钱多事少工资高。

这哪里是帮忙找工作?安全想到了自己,大学本科毕业,参加国考3次才考了现在的工作,天天下村入户也只拿着微薄的工资。自己也想找个老赵媳妇说的那种工作,再说自己毕业3年,能有什么大的能力帮别人找那么好的工作?

找工作无果,但是帮扶不能中断。安全想着换个方式吧,老赵家里也同意让安全换个方式,怎么换方式,那就是说困难摆问题。老赵家现在最大的支出就是15岁儿子读书,于是,让安全想办法解决,一年六七千的学费。

  • 安全真的去想办法了,后来需要学生开在校证明,
  • 在校证明开来了以后,被查出来老赵的儿子在县城读的技校是免学费的。
  • 安全问老赵为什么瞒着她,老赵两口子却变卦说要帮扶的是生活费,
  • 还埋怨安全说,天天说帮我们家脱贫,你不如来点实际的,直接给钱。

可这样子的钱该谁来给?安全一个月3000元工资,自己的父亲母亲还在地里自己苦庄家,六七千对她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她真的负担不起。

像老赵这样子的穷人,穷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根本行不通。之所以穷就是一个原因,懒。懒得出去打工,不重视孩子的读书问题,却想着孩子能有高大上的工作和待遇,把发家致富的事情全部寄托在别人施舍和给予上。

精神的贫穷,是穷根。一旦穷根种了下去,拔出来基本很难。

把房子给你了,为什么你依旧穷

笔者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给了房子依旧穷的问题。

小李因为是父亲老年得子,所以特别娇惯,淘起气来无法无天。是村子上出了名的小霸王,有一次在村子上淘气,从高处摔下来把脑子摔坏了,从此疯疯癫癫当起了傻子。

因为这个傻儿子,老李两口子过得特别可怜,10多年时间把自己家过成了村上最穷的人,因为政策好,贴息贷款给穷人城里的楼房住,一口人交5000元,3口人交15000元,房子所有权就是你的,可以居住不可以买卖。像老李这样子的特殊家庭少,但老李家满足了条件。

有了房子老李家却更穷了,为什么?因为房子在城里,去了城里居住,吃穿用行哪一样不需要钱?物业费,暖气费,电费,水费。比不得农村地里种了菜可以吃,出门不用坐车。就算在农村种了菜,往城里拿一样得坐车,手里那几个低保钱全部搭在了车轱辘上。

表面看起来楼房暖气好,对老李家一点都不适用。农村拉一吨碳1000元,取暖烧水做饭都能用了,可城里暖气费是按照平米收,少说也要小两千块钱,烧水做饭的费用还得另算。

没有收入,入不敷出时,给了房子,还是依旧穷,甚至更穷。

财富二八定律,

无论如何均匀分配财富,都躲不过二八定律的重新二八分界。

有个故事说一个国王给三个王子每人100金币,让他们拿100金币来赚取更多的钱。三个不同的王子,挣回来的钱都是不一样的,有人赔光了100金币一分钱没有赚到,有人却拿100金币赚回了1000金币。

  • 这就是财富二八定律的原理,
  • 无论你愿不愿意接受,财富永远都会流向20%的人群。
  • 无论你推倒重来,还是重新洗牌,
  • 随着时间的流逝,该二八的还是依旧二八。

如果把城里的楼给大家免费分了,社会上就没有穷人了,真是如此吗!穷人永远都会有,富和穷都是相比较而言。大家过得都一样的话,就没有谁富谁穷。勤奋不一定挣座金山,但是懒惰一定会越过越穷。

城里的楼房不可能给大家分了,按着最基本的等价交换原理,没有任何的付出,凭什么就想不劳而获?

思想不改变,一切都是枉谈!您说呢?

【作品】敬请点击头像关注,作品持续更新,非常喜欢您的认可欢迎朋友的点赞留言。用古色生香的诗韵点缀平淡的生活,拿抑扬顿挫的文字,给生命注入激情!

原创作品,各平台同步发布,未经容许,请勿转载!部分素材和配图来源网络,图片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4UkyG0BMH2_cNUgVo_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