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鲜肉这个词,不知道是从何时而起。
但是说起中国娱乐圈最大的2个小鲜肉代表,那一定是鹿晗和吴亦凡,他们俩就是鲜肉界的绝代双雕,无论是流量还是影响力,都吊打其他所有小鲜肉明星。
但是这两年的暑期档,吴亦凡主演的《欧洲攻略》,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统统票房扑街,让投资方赔的血本无归。相信经过这2部电影之后,电影市场的小鲜肉时代将彻底结束。
而小鲜肉的兴起则是开始于2014年左右,短短5年,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事实证明,无视观众的正常智商,强行靠宣传炒作制造出来的流量明星,终究不可靠。
1、小鲜肉的崛起和巅峰
中国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崛起,一定离开不2013年的《小时代》。
当年这种花里胡哨的国产青春爱情偶像电影,俘获了大量粉丝的心。也让市场见识到了流量明星的力量。
《小时代》当年的票房成功,带有很大幸运成分,因为当年中国电影还不像后来《战狼2》出现之后口碑为王,那个时候国产片好电影也实在太少,所以这种靠炒作,靠流量宣传的电影能够成为市场热点,大量观众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看电影,推高了这些烂片的票房。
小时代的票房成功标志着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崛起,也让资本认识到,靠炒作流量明星的热度,可以赚钱,所以各种资本都开始疯狂制造小鲜肉流量明星。而这批小鲜肉的巅峰代表,还是要属吴亦凡和鹿晗。
而这两个人的经历,都如出一辙。他们都是韩国娱乐造星体系下的极致产品。
吴亦凡2007年进入韩国SM娱乐公司,2012年作为EXO组合成员出道,学习演艺经历足足花了5年,不可谓不漫长。此后2014年因为名气足够大,加上国内影视娱乐产业正在急速膨胀,于是谋求和韩国公司解约,回国发展。
鹿晗的经历和吴亦凡几乎完全一样。2008年加入韩国SM娱乐公司,同样是在2012年出道于EXO组合,同样是在2014年申请解约,回国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在2014年或者更早国内某些资本已经嗅到了即将来到的小鲜肉流量时代,所以他们在这一年同时把吴亦凡和鹿晗召回国。
在之后的2、3年,在资本的力捧之下,吴亦凡和鹿晗都拿到了影视圈的顶级资源。尤其是吴亦凡,直接出演周星驰、徐克的魔幻大片《西游伏妖篇》男主角。要知道,2016年的周星驰刚刚凭借《美人鱼》获得中国电影票房史上第一个30亿,票房榜总冠军。
能够在这个时候成为周星驰最新大片的男主角,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相当于吴京接下来要拍《战狼3》直接当男主角,就是这么厉害。
鹿晗的电影资源略不如吴亦凡,但是2016年主演《盗墓笔记》也有10亿票房,还在张艺谋的国际化魔幻大片《长城》中获得了一个不错的角色。
在2014年他们俩回国之后,到2016年他们都攀上了事业巅峰,那正是烈火烹油,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代。
想必现在他们俩都经常回味2016年那个夏天,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2、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必然失败
但一切也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因为小鲜肉流量明星的成功,本质上就是靠炒热度吸引观众,这种计俩只会在市场初期有效果,在观众认清了小鲜肉流量明星根本不会演戏的本质以后,观众也不都是傻子,观众愿意进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希望看到好电影,小鲜肉根本无法提供好电影,被观众唾弃和抛弃是迟早的事情。
德不配位,必遭其殃。触龙早在3000年前就说了“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的是那些贵族,没有能力,被强行扶上高位,拿着优厚的俸禄,却不曾立下一丝功劳,这样的人迟早会被推翻。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一样,在娱乐圈,如果你没有演技,没法奉献出让观众真正满意认同的影视作品,但是资本力量又要强行捧红你,那等待你的最终下场,一定是被观众唾弃。
一个人有多大的能耐就干多大的事儿,俗话说的好,有多大的裤裆就穿多大的裤子。中国电影每年真正引人关注的电影其实不多,真正到了《西游伏妖篇》这个量级,那都是全国瞩目,这种档次的电影,绝不允许搞砸。
正如吴京的《战狼3》一样,观众的预期非常高,就算无法超越《战狼2》的水平,但是也不能差太多,否则观众的失望程度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吴京一直都不敢拍《战狼3》,想要磨出一个最好的剧本。
吴亦凡在周星驰名声最高点那个时候,把这种观众最期待的大片搞砸了。当然这个锅不可能全部让吴亦凡背,周星驰本身也有责任,资本方更是背后的罪魁祸首。
但是观众对周星驰有情怀,他们也会对周星驰有怨念,但是更多的气肯定都撒在吴亦凡头上。
除非吴亦凡和鹿晗,能够真正拿出让观众心悦诚服的作品,像吴京的《战狼2》那样,像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那样,那观众绝不会再骂大街,反而会顶礼膜拜。
但是这可能吗?
小鲜肉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演技,怎么可能有这样的生活阅历,怎么可能有这样的能力,演绎出这样的影史经典呢?
所以迎接小鲜肉的,是必然会到来的失败。其实就在《西游伏妖篇》之前,2016年的暑期档,吴亦凡主演的2部爱情偶像电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和《致青春2》也都遭遇了票房失败。
终于2018年《欧洲攻略》的票房扑街,让资本市场终于认清了现实。
如今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票房彻底扑街,应该是让资本市场再次确立这一点。
《欧洲攻略》和《上海堡垒》在未来一定会被大家反复提起,因为这2部电影的票房失败,具有风向标意义。这标志着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彻底失败。
这2部电影投资额据说都有3亿,而且都集合了老牌巨星。《欧洲攻略》有梁朝伟,《上海堡垒》有舒淇,这两位都是曾经华语电影一线巨星,而且都坐拥多个金像、金马大奖,要演技有演技,要票房号召力有票房号召力。
但是这2部电影的票房走势,基本上属于一泻千里。大家看它们的票房对比图。
它们都是周五上映,首日票房都没有破亿。然后在上映之后口碑就彻底崩盘,无论是豆瓣还是猫眼,评分都是毫无挽回的烂片。吴亦凡的欧洲攻略豆瓣3.5,猫眼曾低至7分以下;鹿晗的上海堡垒豆瓣目前已经降至3.2,猫眼6.3,在烂片方面更甚一筹。
由于口碑太差,这2部电影在第2天票房都迅速恶化。本来一部电影周六票房正常情况下应该比周五高才对,但是对于这些超级烂片而言,当观众认清其真实面目之后,票房基本上是呈一字型跳水趋势。
和《欧洲攻略》、《上海堡垒》相似的,还有一部吴磊主演的《阿修罗》,这3部电影都是烂出了同样的水平。
事实一再证明,小鲜肉已经是电影市场上的过街老鼠了,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了。
只要任何电影和小鲜肉沾边,都会遭受观众的大量群嘲。小鲜肉事实上已经成为票房的毒药了。
3、小鲜肉的罪魁祸首是背后资本
从2013年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崛起,到这2年小鲜肉主演电影票房的彻底失败,也就是短短5、6年。
可以说之前小鲜肉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凄凉。正所谓站得高,跌得惨;越是捧得高,越是摔得响。
上一代小鲜肉吴亦凡和鹿晗,多少还享受了一点时代红利。但是新一代小鲜肉的代表蔡徐坤,从出道以后,迎接他的就一直是各种嘲讽。从网友们各种恶搞蔡徐坤打篮球的图片和视频,就可以看出大家对蔡徐坤当道的厌恶。
这一切,实在是因为观众都受够了。
这些要啥啥没有的小鲜肉流量明星,除了脸蛋漂亮,基本上就一无是处了。但是资本的力量强行把他们推送到我们面前,网上到处都是他们的新闻,观众心里能不烦吗?
但是,其实往深层次里想一想,吴亦凡、鹿晗这些小鲜肉流量明星,本身也只不过是站在台前的棋子而已。
观众眼中那些外表光鲜的形象,难道是真实的他们吗?
他们,也只不过是资本力量的玩偶而已,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要拍的电影,他们要参加的综艺,他们要参加的各种节目......这一切,恐怕大多数也都是身不由己。
他们被资本选中,成为很多粉丝追捧的明星,他们获得了很多人一辈子也无法得到的名和利;但是反过来说,他们也承受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骂名。
所以我们常常说,对一个人最大的伤害,其实就是捧杀他。明明他没有这样的能力,非要强行把他推上他无法承担的位置,最后让全天下所有人都来骂他。
吴亦凡和鹿晗会有今天的局面,并不能说全部是他们自己的错。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牺牲品,是背后资本强行操控的牺牲品。
观众对吴亦凡和鹿晗,以及包括蔡徐坤等等,所有这些流量明星的厌恶,本质上是对背后操纵的资本力量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