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火了,好片一定会越来越多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近两年内地影市呈现井喷之势,票房体量不断增长,单片票房水涨船高,十亿级别的“爆片”早已屡见不鲜。只是一片繁华之下问题依然存在,“圈钱”的烂片层出不穷更成为电影行业的一大毒瘤。
随着暑假的结束,延续两个多月的暑期档也落下了大幕。对所有华语片来说,暑期档已然成为贺岁档之后另一大“黄金档期”,观影热度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俗话说得好“一家欢喜一家愁”,有的影片票房大爆口碑炸裂取得双赢,有的票房虽好却毁誉参半,当然也有不少片子扑得一塌糊涂成本都收不回来,某种程度上说暑期档堪称华语电影的一面“照妖镜”,佳作大放异彩烂片亦无所遁形。
要说整个暑期档最大的赢家,非《哪吒之魔童降世》莫属。没有了前几年“国产保护月”的优势,仍然轻轻松松力压多部好莱坞大片登顶,不但把国漫推向了新高峰,更为国产电影好好争了一口气。
其实在暑期档开始之前,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预料到“小哪吒”会火成这样,毕竟之前动画电影票房纪录是《大圣归来》保持的9.56亿,能达到或者接近这个成绩已经很厉害了。
没想到的是单单点映便赢得一片好评,在口口相传的舆论效应下,《哪吒之魔童降世》首映拿下1.39亿,仅用了短短五天就把《大圣归来》的纪录甩在了身后。
更令人惊叹的是该片超强的后劲,从十亿到二十亿再到四十亿,先是超越《复联3》跻身内地影史前三,八月三十一日又取代了《红海行动》登上总票房第二的位置。因为《哪吒》的存在,这个夏天在热闹之余也多了几分激动与温暖。
遗憾的是这个暑期档《哪吒》上演了“独角戏”,竟然找不出另外一部华语片能够与之抗衡。至于剩下的一众新片,用“没有最烂只有更烂”来形容似乎一点都不为过。
首先是主演阵容最为豪华的《扫毒2》,不可否认它能揽下12.96亿得归功于几位影帝的名气。客观地讲,此片是一部合格的犯罪题材商业大片,但绝非港片能拿出来的最高水准,过瘾的枪战场面掩盖了剧情上的不足,亦没有逃脱近几年这类作品惯用的套路。同理《使徒行者2》也有类似的槽点,内容千篇一律演员都是老面孔,观众审美疲劳是迟早的。
《战狼2》爆了之后,主旋律影片随之成为电影市场的大热,《红海行动》大卖36亿又添了一把火。
因此对于《烈火英雄》业内外是报以很高期待值的,而此类电影最怕的就是强行煽情以及过度渲染“个人英雄主义”,对于结果只能说勉强及格。真实的火场加上特效固然震撼,却少了几分“灾难片”该有的真实感。另外相较于男主角黄晓明,男二杜江的表现明显要更加戳人。
如果用“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来形容暑期档一部新片,我想《银河补习班》首当其冲。
亲情题材一向是大银幕上的“催泪弹”,更何况还是路人缘极好的邓超主演,以他的个人号召力票房肯定差不到哪里去。可惜这部片子有些高开低走,点映好评如潮正式上映后却招致不少吐槽,“邓超加俞白眉必属烂片”的定律再一次应验,只能靠8.7亿票房勉强挽回颜面。超哥别再当导演了好好拍一部戏吧,相信这是众多粉丝和网友共同的心声。
虽然《跳舞吧!大象》并非开心麻花出品,由于男女主角都是麻花成员映前仍赚到不少话题和关注,谁曾想最终的票房令人大跌眼镜,连四千万都没过。
究其原因剧情烂俗贩卖情怀是一方面,更糟糕的是笑点有些“廉价”,完全称不上是一部合格的喜剧片。从备受瞩目的“二十亿男主角”到新晋“烂片王”,艾伦是否该好好检讨一下自个的选片眼光。
每一类题材火了,模仿者必定蜂拥而至,这不《流浪地球》大爆之后又来了一部《上海堡垒》,只不过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与前者相距甚远。
上映八天就狼狈下映,只拿到“可怜”的1.21亿,《上海堡垒》毫无疑问是暑期档最大的输家。此片的惨败再一次证明流量和票房不能划等号,终究还得靠影片质量说话。而片方后来一系列“骚操作”更是败光了最后一点好感,遭遇群嘲并不冤枉。
吴镇宇加周迅的“影帝后组合”,放在以前可是顶级阵容,此番两人主演的《保持沉默》上映12天却仅取得两千万票房,不得不说爆了一个大冷门。
费曼爸和周公子的实力自然不必多说,只是老套狗血的情节实在太赶客,就算演员演技再好也救不回来,由此可见靠大牌圈票房的好日子到底是一去不复返了。
《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大爆,国产电影包揽内地影史前三,现在来看不过是暑期档唯一的“遮羞布”罢了。
站在普通观众的角度,票房多少谁拿冠军根本无所谓,影片好看水准过硬才是最重要的。在影市持续火爆纪录不断被刷新的同时,由衷地期待未来有更多良心好片能够站出来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