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即园,绘就绿水青山画!双流人的家,在公园里

2019-11-28   空港融媒

清晨,站在屋顶远眺,奶白色雾气笼罩下的双流,就如那绸丝半遮面的仙女,羞嗒嗒的;侧耳倾听,陆续有人在不远处的绿道、公园内来回穿梭,他们踏步有力,有说、有笑,好一幅温情的城市生活画。

这所有的一切,都得从公园城市建设说起。

因为,双流区按照“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的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正引领着一座现代化空港公园城市徐徐展开。

开门即园 绘就绿水青山画

清澈的河水碧波荡漾,波峦起伏的山坡错落有致,几只白鸽时而戏水鸳鸯、时而蜻蜓点水翱翔长空……眼下,随着“红枫海”揭开面纱,空港中央公园五湖四海项目一期项目正迫不及待地与市民见面,争当这座空港城市的名片。

“目前已初步完成红枫海区域的水生态构建,并已蓄水;公园所属设施建设正加紧进行。”近段时间,虽然天气渐冷,但区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及建设工人们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天都紧盯工作进度,全力推动公园按预计计划建成投用。据介绍,目前该项目正开展建筑、桥梁、管网等建设,预计明年将建成投用;同时,白衣上街下穿隧道目前也正加快推进之中,不仅将全面完工,届时整个公园将形成无缝串联。

空港中央公园五湖四海项目一期项目只是双流“井字型”生态骨架中的一环。从1998年双流规划史上首张城市发展规划图出炉,到2007年8000亩十字型“五湖四海”公园惊现世人面前,由此拉开了双流城市公园建设的全新序幕;再到2017年,我区在完善双流城市“四级规划体系”中,将“十字型”公园规划升级优化为“井字型”生态骨架、面积拓展至1.5万亩,将东片区“五湖四海”公园和西片区杨柳河公园纳入空港中央公园的整体建设中,不断织密双流新、老城间的城市绿网。经过10余年的精心雕琢,空港中央公园已然成为双流一张靓丽的名片。

同时,我区还结合实际,从绿道建设、水生态治理、综合交通接驳等方面,对城市生态绿廊进行系统打造、优化提升,积极构建“蓝绿交织、城园相融”绿色生态空间体系。我们相信,未来随着更多未建区域“解锁”,双流美丽宜居空港公园城市将尽显芳容。

见缝插针 城园互融生活美

每天早上,家住香楠湖的黄诗发与老伴都要到白河公园晨练一番。每当锻炼归来时,路过宜城大道与涧槽中街交汇处的一块绿地时,他们总要停留一番,并向在公园一样,沿着绿道漫步,欣赏周边的景色。“在双流生活了60多年,从这块绿地以及绿道,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双流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

有这种感受的还不止他。西航港街道星月社区62岁的邬永松每当提及小区外,西航港大道与大件路交汇处的邮票绿地更是赞不绝口。“以前,我们这里出门就只有转马路,或是转小区,现在有了这块绿地,简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提升了居住档次。”

“出门见景,推窗见绿”,是每个市民的愿景。近年来,双流全面推进植绿、护绿,已新建小游园微绿地15个,道路行道树增量提质13条,建成金河路、银河路、宜城大道等5条“回家的路”、新增绿地86公顷,推进10个林盘生态保护。

如今,一个个精巧、美观的小游园、微绿地现身街头,蜿蜒其中的绿道更串联起了城市的“绿墙绿瓦”,成片的公园群、绿道、小游园、微绿地不时闯入市民眼帘。不仅如此,双流还着眼“绿道+生态保育+场景营造+慢行系统+产业发展”发力绿道建设,仅今年就已建成51公里,累计绿道建设长度已达到202公里,完成2035年规划建设总量的22%。

据区公园城市绿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还把公园打造融入空港绿道建设,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从绿道建设、水生态治理、综合交通接驳、多彩空间植入、智慧园林管理、城市天际线美化等方面,对城市生态绿廊进行系统打造、优化提升,打造“山、水、景、林、色”等相融相依、疏密有致、显山露水的城市公园界面。

【来源:空港融媒 记者:胡兵发 编辑:冉冰蕾 审核:周星云】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本地新闻,请关注“双流发布”今日头条号或下载“空港融媒”APP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致电028—8580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