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余男双来说,在比较系统坚持打球有十年左右,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之后,由于身体素质和技术细节方面的限制,基本就会出现一个普遍状况:防守能力强于进攻能力。具体表现在场上对抗就是如下情况:如果是一个比较到位的后场球,我们基本上很难用重杀、劈杀、劈吊等进攻方式在连续的两三拍内得分,对方可以通过积极跑动和线路变化将你的进攻化解,甚至有可能进攻方会处于被对方反抽出球到空挡从而陷于被动的境况。
防守强于进攻,这个层次上的对抗一般只有在逼迫对方回出不到位的中前场高球、半高球的情况下,我们才有可能直接得分,否则就是多拍拉锯、攻防转换、大范围跑动等等拼实力、抓球路、比稳定性等全方面的对抗了。
在这个多拍对抗的过程中,后场是我们的关键区域,因为在业余高水平这个层次,中前场只有非常被动的情况下才可能无法发力顶到后场,毕竟球在这些区域,一般稍有力量的爱好者都可以通过手指手腕的爆发打出比较到位的后场球,从而避免被对方连续进攻而丢分。也只有在后场这个区域,只要稍微步伐不到位、发力不顺畅,我们的回球就无法过渡到对方后场,从而被对方在中前场抓球连续攻击最终失分。
有了以上的共识,我们可以明白后场球对攻防双方的关键作用,就打到对方后场的回球这个球路来说,可以分为进攻性和防守性这两种方式:
防守性顶后场球:在己方比较被动的情况下,比如被压反手、大范围拉开、压追身等,首先需要摆正心态,承认被动,出球以过渡到后场为主,一般不要冒险采用头顶劈对角、后场放网前等DUBO性质的高难度技术,一是很容易失误,二是很容易被抓,另外这种球过去的时间比较短,不利于自己这边比较失位的两个人重新摆开阵型衔接下一拍。这个时候就老老实实大力来一个下手、反手过渡高远球,这种球线路长、球的飞行时间也长,让己方两个人从容回位,从防守做起,让对抗回到原点,开始新一轮的多拍攻防。
进攻性压后场球:在可以主动发力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压反手的快速过顶平高球、快速推压、大力抽球等技术,让球比较迅速的飞过中前场区域,压在对方的左右靠底角的区域,使得对方大范围跑动后被动击球,逼迫对方回中前场的高球、半高球再来抓球进攻得分。
这个原则,对于女双也应该适用,至于混双和单打,那就是另外一种策略了,不能简单套用。
个人心得,欢迎探讨。来源中羽:球龄七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