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我做主,婆婆妈妈们请闭嘴

2019-07-19     李点点

主持人李艾生下儿子"小灯泡"后不久,她在微博上首次晒出了老公抱儿子的照片:

土豆番茄妈

照片中刚12天大的小灯泡穿着蓝色短袖,小手上戴着两只小手套,光着小脚丫,躺在爸爸怀里很是温馨。

但也就是这张照片,惹来了不少网友的争议。

不少网友变成了"育儿专家",在评论区喊话李艾不要给宝宝戴手套,也有网友担心宝宝穿着单薄光着小脚丫会着凉,还有网友提出宝宝太小,不能带他看电视,有辐射。

更有甚者,说这么小的宝宝如果不哭闹的话大人不要总抱着。

看看,评论区变成了"轰炸阵地"——

土豆番茄妈

看吧,等你有了孩子后,你会发现周围好多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摇身一变成为了"育儿专家",都对你的行为指指点点,主动给你诸多意见,并要求你按照他说的去做。

土豆番茄妈

朋友优优半年前也刚生了娃,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带满月的娃出门晒太阳,左邻右舍的老人看到后常常指责她这个当妈的:"宝宝这么小,你竟然带出门……"

她不是没有跟这些老人解释过,天气好时,宝宝出来晒晒太阳,接触外界环境,这样对于宝宝的成长很有好处。

但是,没有一个老人听进去,都是一边倒地絮叨她。

一次,两次,三次……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

土豆番茄妈

婆婆来帮忙带孩子,因为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同,时不时家里就炸开了锅。

优优主张给娃用纸尿裤,干净又卫生,大人不用频繁地洗尿布,也不用担心尿湿了娃着凉。

婆婆却坚持用尿布,她认为经济实惠又透气,毕竟之前他们照顾儿女就是这样过来的。

拗不过婆婆,用了几天尿布后,大人需要不停地洗尿布疲惫不说,娃也得了尿布疹。

在对娃的喂养方面也同样存在矛盾,优优认为娃吃饱了就不要喂了,但婆婆坚持要给娃喂饭。

土豆番茄妈

有一次,婆婆就把娃喂的过饱造成宝宝呕吐,导致后来娃足足两个月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

类似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妈妈要给娃洗澡,奶奶却说这么小的娃不需要洗澡;

妈妈要给娃晒太阳补钙,奶奶却说娃晒黑了就不好看了;

妈妈要在娃吃饱后拍嗝,奶奶却说不能竖着抱娃;

孩子只要一哭,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奶奶都说是娃没吃饱饿了要吃奶……

优优这个当妈的想着科学喂养,婆婆偏执地坚持固有的经验论,总拿他们当年没有科学喂养不也照样养大儿女们来回击。

优优看不惯婆婆的带法,婆婆也看不惯她的带娃习惯,觉得年轻人没经验,又什么都不懂。

两代人育儿观念的不同导致最终火力升级,婆婆一气之下回了老家,优优选择辞职自己带孩子。

优优说:"即便婆婆帮我带孩子,我也接受不了她时不时在耳边叨叨叨叨个不停。"

土豆番茄妈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群人,喜欢对别人的事操碎了心,仗着自己是"过来人",对别人的育儿方式评头论足:

娃都1岁了,母乳没有营养了,该断奶了;

我家娃这么大的时候早就把尿了,怎么你家娃还穿着纸尿裤?

你怎么不给娃报个早教班呢?

你家娃好内向,见人都不知道打招呼……

……

这些人可能有的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整明白,就跑到别人的生活里随意指手画脚。

风靡一时的哭声免疫法"宝宝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曾让很多人奉为神明。

这个理论倡导——娃哭的时候大人不要抱,不哭的时候才要去抱。

不少妈妈用此方法来训练娃,结果造成了众多孩子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更严重的甚至危及了娃的生命安全。

土豆番茄妈

更为讽刺的是倡导哭声免疫法的发起人约翰·华生自己的家庭结局也是支离破碎的。

他离过婚,他的大儿子雷纳因为童年时期家人给予的情感极度匮乏,在三十几岁时自杀身亡。女儿多次自杀,小儿子到处流浪。就连他的外孙女也是酒精成瘾,多次要自杀……

最终,"哭声免疫法"付出了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

土豆番茄妈

事实上,孩子哭,应对方法很简单,就应该依人性的本能,去关注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

邻居娃妈很苦恼:"我读过国内外最权威的育儿书,关注了多个育儿专家公众号和微博,每天泡妈妈群里学习经验,咨询了身边所有的奶奶姥姥,为什么我的娃还是一吃辅食就拉稀?"

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娃。

每个娃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和发育过程,同一育儿观点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娃,所以没有一套绝对适合每个娃的养育方法。

土豆番茄妈

你过来人的经验也许对你家娃适用,但未必适用于别人家的娃。

怀胎十月生下的娃,妈妈比任何人都更爱他。

养个娃是多么的费神费力,每个娃的成长都凝聚着妈妈的全部心血,妈妈们也会竭尽所能把最好的都给他。

土豆番茄妈

只有认真陪伴娃一起经历成长的过程,才能认识到哪些才是对娃最合适的,因此只有妈妈是世界上最了解娃的人。

妈妈是保护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在带孩子的所有问题上,当妈的享有第一话语权。

所以,无论旁人怎么干涉,当妈的都要坚持"我的娃,我做主,我就是最对的。"

最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孩子的第一教育责任人是父母,如果你不能代替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少说话。

关于育儿,我觉得可以套用一下大师莎士比亚的名言,那就是:有一万个妈妈,就有一万个育儿理念。

每个人其实都有着内心对自我信念的坚持和认同,虽然我们平时会看很多的育儿理念、育儿指南,但是最终我们愿意去选择的,一定是更符合我们内心期待的那些。这是人性,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非觉得自己的理念就是最好的,最对的,然后对他人指手画脚,这个行为就真的挺low的。

因为这些指手画脚里,都有一层言外之意,那就是:你得听我的,我才有成就感。这和酒桌上的劝酒文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可是人和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又能轻易控制的了谁呢?

要不你看,我很少写育儿指南,是不是说明,我很有自知之明呢?

嘻嘻。

— END —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vB2GWwBmyVoG_1ZHUO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