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专题②|金溪茶业:科技兴茶龙头昂

2019-07-16     仙游报道

1985年1月,仙游县龙华镇金溪村茶农黄世忠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揣着多年积攒的全部家底1008万元,投资兴办福建省金溪茶业有限公司,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6年来,他迎着村民们怀疑、期许与信任的目光,凭着科技支撑、自主创新的能力,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成功与辉煌。如今,企业总资产1.3亿元,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拥有15条全自动先进设备生产线。员工560人,其中大中专生23人、技术骨干21名。自有基地5000亩,合作农户基地5000亩,带动41500户农民种茶54900亩,走上科技兴茶、勤劳致富之路。公司先后获评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泥腿子”专家黄世忠也俨然成长为我国茶叶界一颗耀眼的明星。

自主创新做好茶

公司原先只是一个小厂,厂房简易搭盖,机械设备老化陈旧,耗劳过大,产量较低。而且仅有2条生产线,年产值近百万元,产品质量不过硬,滞销现象严重。如果亦步亦趋照搬照抄别人的种植经验、加工技艺和市场攻略就有可能淹没在安溪茶巨大的声浪中,永没有出头之日。“在市场经济大浪潮中,如果不自主创新,不依靠科技,不超越潮流,要么被吞噬,要么被兼并,要么被收购。”创业者黄世忠为此忧心忡忡、寝食难安。仙游自唐圣历三年(公元699年)置县,即产有乌龙茶,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产地有凤山、钟山、钟鼓山、大运山等四大名山,气候光照、水土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优越。“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公司适时注册、推出自主品牌“仙溪牌”乌龙茶,并建立起万亩无公害示范基地。

思路决定出路。黄世忠意识到:科技种植、科学制作、品牌销售太重要了,茶叶的高附加值往往就隐藏其中。选苗修剪、施肥用药,烘干控湿、加工精制,开发品牌、市场营销,无一不是一门大学问。种植无公害茶叶、制作纯自然饮品、开发茶文化底蕴是高起点、高要求、高境界,自然需要高技艺、高能力、高水平。他倾心学习钻研制茶知识,熟知茶苗引种、茶园改造,茶叶制作加工系列技术,对公司生产的茶叶质量严标准、高要求、总把关。他负责引进一套价值1200万元的6条先进的生产线制茶机械,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出口规范标准和要求。他主抓的万亩茶叶生产基地,是福建省首家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农残量均能达到出口欧盟标准。

他还极力推行“公司+农户+基地”生产经营模式,抓好广大茶农科学种茶技术,与农民签订茶叶栽培指导、技术服务以及购销合同,热心为广大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每年邀请省农林大学郭雅玲、孙威江、袁弟顺等教授,以及市、县茶叶专家举办3-5期技术培训班,分析茶叶贸易形势,传授无公害茶叶生产与加工制作技术等,以龙头企业引领农户科学种植。同时,还组织部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大户到中国茶都安溪县参观学习,努力提高茶农科技文化素质,提高茶叶生产、制作水平,为做强做大茶叶产业奠定良好基础。近3年,公司基地范围遍及莆田辖区15个乡镇90个自然村;泉州境内的德化、洛江、南安、惠安、永春5个县24个乡镇110个自然村;三明市的宁化、明溪、沙县、大田4个县12个乡镇62个自然村,惠及茶农共计5860户。

星火科技壮筋骨

现代农业呼唤规模效应,特色经济讲求辐射带动。一片绿色茶叶能否成为当地茶农和金溪茶园的摇钱树?科技创新的出路何在,能走多远?黄世忠陷入了深思。公司创新种植加工技术,进一步熟化“高山有机乌龙茶产业化技术应用开发”重点解决茶园栽培技术,茶园土壤微量元素动态监测,生物农药、有机肥料使用与示范等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开展茶树品种无性系改良技术研究,加大茶园换种改植力度,不断改善茶叶基础条件。尤其加强茶叶清洁化加工技术研究,在加工过程中,研究并确定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通过选用和引进的去杂和净化等先进设备,有效配置,去除非茶类杂物,实现“不落地”生产,尽量减少人工接触、减少微生物对茶叶的污染。

2009年5月,公司成立科普协会组织,发展会员200人,其中专家、教授占5%,农村一线农民科技人员占60%,从事销售、经营的中青年占35%。协会认真制定章程,组织协会成员交流制茶经验,鼓动协会成员研发新产品,发展新项目,推广新技术运用。同时要引导协会成员互相学习、借鉴、切磋,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茶产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仅去年一年,金溪茶园就带动示范农户758户直接增加农户收入年户22000元,举办科技乌龙茶种引种与示范培训班5次,受训人次3790次,高山乌龙茶适应气候讲座4次,听讲人次3500人次,高山乌龙茶栽培与技术应用宣传栏5次,受益人次3700人次,发放乌龙茶新技术造制2种3500册,组织科普活动5次。金溪茶厂厂长黄仁杰被团中央评为全国农村青年企业致富带头人,还被科技部授予星火科技“二传手”和全国科普带头人先进个人。

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见证了科技兴茶的坚实步履。2006年公司承担福建省星火科技“一镇一品”“重大专项有机茶场与加工产品开发”;2007年承担国家“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试点),研究“有机茶高效生态栽培与特色资源综合新技术创新示范”课题;2008年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高山有机乌龙茶产业化技术应用开发”;2009年承担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乌龙茶高效生态栽培与加工技术创新示范”;2011年承担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乌龙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年度“仙溪牌”乌龙茶获得上海世博会金奖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

公司2008年被评为福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1年-2009年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2009年被农业部评为质量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仙溪牌”乌龙茶被福建质量协会评为用户满意企业。2006年被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评为优秀供应商,2009年被福建省工商局评为“福建著名商标和守信誉合同称号”,2007年,仙游县金溪茶厂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列入第六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万亩乌龙茶生产基地日渐成长为娃哈哈、康师傅的饮料茶为原材料基地,还被“中国中茶总公司”定为出口欧盟重点基地。据统计,“仙溪牌”乌龙茶占福建省乌龙茶外贸出口量70%以上,产品销往日本、美国和欧盟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项目支撑昂龙头

通过考察调查、比对研究,公司率先引种、示范推广高山乌龙茶名优新品种。引种经改良,性状稳定,品质优异的四季春、翠玉、金宣、软枝乌龙茶等高山乌龙茶品种,在莆田地区、仙游龙华等10多个乡镇茶业园区示范推广,使园区成为全省闻名的高山乌龙茶新良种开发基地。公司在洛江埔尾、仙游东岐建立5000亩新品种乌龙茶有机基地,总投资5000万元。公司以龙头带动作用,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组织+农户”为主,以“公司+基地+农户”和“定单农业”为补充的联结形式。2003年-2008年在品牌战略期间,公司扩建厂房15000平方米,购置先进生产设备15条,扩建茶园6800亩,总投资6500万元。

在当地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公司实行现代化管理制度,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实行股东、董事会、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组织管理体系运行。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QS市场准入认证以及HACCCP体系认证。目前,该公司的“仙溪牌”乌龙茶先后获得莆田市名优茶品评大赛“特等奖”、“福建名牌产品”、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去年,公司销售额达1.37亿元,纳税300多万元。黄世忠因其突出贡献先后获得仙游县党代表,莆田市人大代表、劳动模范和优共产党员,福建省明星支部书记。

今年来,公司主打项目产品为中、高档无公害“仙溪牌”精制乌龙茶,完全按无公害标准生产。该项目年新增精制乌龙茶2000吨,主要建设内容:扩建茶叶精深加工厂房8000平方米,购置茶叶初制、精加工设备112台。该项目计划:培育新品种500亩,建设生态茶园1000亩,资金投资600万元。品牌建设投入300万元。建设有机茶加工生产线,年加工能力达2000吨,投入1000万元。构建乌龙茶实用研究技术和培训投入300万元。公司自有无公害基地10000亩,有带动基地54900亩,有先进机械设备,有研发中心和人才,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年可生产加工产量6000万吨,在乌龙茶叶同行中居全国排列第二位水平。项目完成后,“仙溪”牌乌龙茶精制茶叶年产量可达5000吨,产值达2.5亿元,利税2600万元。

今后,金溪园拟建设茶叶科技检测中心,进一步加强茶叶成分分析,提高规范标准,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还计划继续常年与省农科院等省内外5所大专院校、科研院保持密切联系,协同参与部分科技项目攻关,学习掌握茶叶最前沿生产加工技术,进一步为广大茶农提供科技服务。同时,“仙溪牌”乌龙茶拟申报国家名牌、国家驰名商标,依靠品牌才能带动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还将进一步拓展市场销售网点,加强市场调查、分析、预测、掌握消费动态需求,合理设置国内外市场销售网点,提高产品知名度,大力促进产品升级。

文/陈各辉

责编| 林圣裕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报道|微信、微博、企鹅号、头条号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ugGEGwBmyVoG_1Z0V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