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曾有多强大?护照曾是世界第一,假货都成抢手商品

2019-06-30   桃花石杂谈

说起南斯拉夫,可能在很多人眼里它是战乱与无序的象征。因为1990年代以来前南地区的各种战争与灾祸,早已成为了许多人心中难以抹去的灰色记忆。但历史上的南斯拉夫确实也曾辉煌一时。可能许多有些年纪的朋友都还没有忘记经盛极一时的南斯拉夫体育,特别是三大球,以及曾在中国非常流行的南斯拉夫电影。而在其它方面,鼎盛时期的南斯拉夫也曾在世界上非常耀眼,今天咱们就来详解一下曾经的南斯拉夫有多“强”。


曾经的贵重物品——南斯拉夫护照

要说起曾经最能代表南斯拉夫实力的象征,其实并不是它强大的文体实力,或是经济发展程度,而是一个最近这几年我们才开始关注的领域,即护照的免签国。

说到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感到奇怪,这跟南斯拉夫有什么关系?但其实这恰恰是最能体现当时南斯拉夫国力以及南斯拉夫最让其它国家的人羡慕的一点。因为在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护照曾经长期是世界上可以免签入境国家最多的护照。

这种红皮南斯拉夫护照曾经是世界各国小偷们最想偷到的贵重“资产”,也曾是各国黑帮争相仿制的“顶级证件”

这个原因说起来也比较简单,因为在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极其严峻,因此两个阵营都对对方人员戒心极重,所以即使是再发达的国家,其国民进入对方阵营成员国的领土也都很难,都需要经过层层审核的签证审批流程,被拒绝的可能性很高。而南斯拉夫在当时却是个特例,它虽然实行社会主义,但却不是东方阵营华约成员国。而且它虽然也不是北约成员国,但却跟西欧各国保持着良好关系。同时它还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和重要领导者,所以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南斯拉夫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达成了免签入境协议,其中包括东欧和西欧几乎所有国家,堪称“准全球通行证”。

所以在当时,虽然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出众,但其国民出国旅游或是工作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在最高峰的1976年,南斯拉夫出入境人次竟然达到了1600万,而要知道当时南斯拉夫全国总人口才只有2000万人。因为只要手持一本南斯拉夫护照就几乎可以畅行整个世界,所以南斯拉夫人的护照在当时成为了全世界最容易失窃的物品,也成为了被仿制频率最高的护照。当时在一些黑市上,一本南斯拉夫护照竟然能卖到1万西德马克的高价。

不结盟运动的核心成员

而南斯拉夫护照能成为准全球通行证,跟南斯拉夫不结盟运动发起国的地位是分不开的,因为这个特殊地位使南斯拉夫护照在100多个不结盟运动成员国都得到了免签待遇。

南斯拉夫虽然在二战重建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但从一开始它的独立性就很强,并不是特别听苏联的话。在1948年,南斯拉夫因为一系列与苏联的分歧不可调和,所以与苏联公开决裂。之后它向美国请求援助并得到美国的响应,成了美国在欧洲实行的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之一。但因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南斯拉夫虽然此后一直和美国及西欧都保持了良好的政治与经济关系,但却没有加入北约,没有公开成为西方集团的一员,而是成为了一个与瑞士类似的准中立国家。

铁托、尼赫鲁和纳塞尔是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

但与瑞士不太过问国际事务不同的是,南斯拉夫从1950年代开始就积极与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与自己命运类似,刚刚摆脱大国影响或者殖民统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在1955年的印尼万隆亚非会议上,南斯拉夫和印度、埃及等国提出了不结盟运动的构想和基本准则。1年之后,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以及埃及总统纳赛尔等人一同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岛上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成立。

1961年,不结盟运动首届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当时共有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铁托成为了不结盟运动首任秘书长。不结盟运动实际上是在当时东西方冷战的大背景下一些刚刚取得独立,同时又不愿意和美苏任何一国结盟的国家报团取暖,在国际上协调行动的一个组织。所以不结盟运动成立之后,在国际社会大力倡导殖民地独立以及独立之后不受大国控制的权力,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大量前殖民地的独立,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也从最初的25个一路上升到了100多个,而南斯拉夫在此期间始终在不结盟运动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因此也成为了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特别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的不结盟运动首届峰会

而南斯拉夫在不结盟运动中发挥的这种核心作用一直持续到其解体时为止,但最后终结的方式却非常具有讽刺意味。因为1989年不结盟运动峰会再次在南斯拉夫举行,而根据当时不结盟运动的惯例,峰会举办国的政府首脑在未来3年将同时担任不结盟运动的秘书长。但也差不多是从1989年开始,南斯拉夫政局陷入动荡,其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从1989年到1992年竟然换了5个人,这也使不结盟运动在那3年竟然也换了5位秘书长。而这5个人的密集更替,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南斯拉夫从一个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走向战乱与解体的一种注脚了。

南斯拉夫的军事实力

而南斯拉夫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在二战后抗拒美苏的控制,成为一个相对自主权很强的国家,当然跟它自身的军事实力也有很大关系。和二战时绝大多数欧洲国家不同的是,南斯拉夫绝大多数领土在二战末期并不是由苏联红军或者美英盟军解放的,而是由南斯拉夫人自己解放的。而这个历史过程,其实也是二战之后,南斯拉夫能够独立自主的物质基础。

而且南斯拉夫之所以和苏联在二战之后很快发生矛盾,其实也跟它自己非常强悍的军事实力有关。因为在二战末期驱逐轴心国占领军的过程中,南斯拉夫军队其实并没有局限于本国领土,而是也占领了一部分意大利和奥地利(二战时属于纳粹德国)的领土。而在战后,苏联在西方压力下要求南斯拉夫撤出这些领土,但南斯拉夫却有自己的想法,拒绝撤军。这个矛盾也成为了苏南决裂的诱因之一。

南斯拉夫在二战末期从意大利手中夺得的领土——特里雅斯特自由领

当然南斯拉夫在和苏联闹翻之后,必须与西方缓和关系,因此很快撤出了自己占领的奥地利领土,并在1954年和意大利就其占领的领土达成协议,将其中的主要城市特里雅斯特归还意大利。但从这整个过程中,大家也可以看到南斯拉夫当时在欧洲的那种强悍的军事实力了。

1957年苏伊士危机后在埃及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南斯拉夫军队

而在整个冷战期间,南斯拉夫人民军也始终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其总兵力始终保持在18万人左右,其空军最多时拥有400多架固定翼飞机和200多架螺旋桨飞机。南斯拉夫的军事工业曾经长期是其国内第一大产业,曾自行研发了具有一定名气的索科J-22战斗机和M-84坦克等主战武器。在1970年代美国出版的一份军事报告中,认定南斯拉夫空军当时在欧洲排名第6,陆军排名第5。

索科J-22战斗机


所以总体来说,南斯拉夫在20世纪后半叶确实曾经是一个在世界上有一定分量的国家,而且在国际舞台也发挥过自己的独特作用。不过客观地说,南斯拉夫自始至终也只是一个人口两千万人左右的地区小国,说它的“强大”,其实更多时候还是指它与自己的体量相比显得比较强大,以及它曾经在国际社会发挥的特殊作用,而不是指其绝对实力排名世界前列,这一点是需要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