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本市此前推出的两轮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之后,被称为“优化营商环境3.0版”的新一轮改革政策11月12日正式发布。记者从当天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3.0版改革主要包括12大方面204项任务,改革力度更大,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改革透明度和参与度也更高。
世界银行刚刚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排名大幅跃升至31位,北京作为样本城市得分78.2分,相当于位列全球第28位,超过日本东京。
2017年以来,全市56个部门和16个区全力以赴推进1.0版、2.0版改革任务落地见效,3.0版则将扎实落实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对标国际前沿和国内最好水平,争取国家改革在京先行先试,力争在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建设、“四减一增”、事中事后监管、政务科技场景应用和法制建设等七个方面取得突破,并从三个维度进行任务安排。
“放管服”改革标准只高不低
围绕“简政放权、公正监管、优化服务、强化责任”,3.0版将涉及地方政府的68项任务全部纳入改革,有些改革任务内容更深入、标准更高。如,国家要求企业开办时间压减到3个工作日以内,本市目前已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国家要求将燃气报装时间压缩至16个工作日以内,北京已将办理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并在此次改革中进一步将把其他项目用气办理时间压减至8个工作日以内;国家要求不动产登记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北京今年也已实现1个环节1天办结。在此基础上,在海淀区探索利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办理不动产登记,试点实行“智能秒批”,彻底改变了百姓连夜排队、现场取号、多次跑路的现象。
聚焦短板、难题对症下药
3.0版改革围绕市场主体反映集中的审批手续多时间长、融资难融资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招投标管理等领域的26项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跨境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招标投标等7大重点领域推出101项改革措施。如,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在试点区域内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由企业按照政府公布的标准做出承诺,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进一步减少政府审批,企业决策有了更大自主性;在融资续贷方面,通过设立北京市企业续贷受理中心,企业只要在贷款到期1个月前提交续贷申请,10个工作日内就能完成审批,续贷前无须过桥资金,及时有效保障了小微和民营企业资金需求。
再推600项“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
3.0版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聚焦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的融资税收、法治保障、政务服务、创新创业等6大领域推出117项改革措施,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如,在政务服务方面,目前90%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70%以上的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在综合窗口办理,80%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统一进驻服务大厅办理,200余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在此基础上3.0版改革要求市区两级将各推出600项“最多跑一次”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将企业群众办事平均跑动次数由目前的1.5次压缩到0.3次以下。
据悉, 3.0版改革边制定、边推进。目前,已有52项改革任务完成,如精简办事材料比例达到60%、压缩行政许可承诺时限达到法定时限55%以上等目标均已实现。
本报记者 郭彦
编辑:王晓霞
欢迎您提供新闻线索,热线:1820158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