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无辣不欢”的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乐趣便在于不断提升自己的“极限值”。
啧啧称奇、辣到流泪、疯狂跺脚、头顶发麻、汗流浃背、颅内高潮,夏天能想到的所有爽快,都比不上一顿辣味来得猛烈。
然而,有多辣并不能左右喜爱的程度,不同辣中隐藏的风味和口感才最让她们着迷。
它可以香而烈,烈而浓,浓而辛,也可以张扬、热烈、酣畅淋漓,放肆挥洒着蛮劲。
若是将辣味细分下去,大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最特别的“辣”,让他上瘾,久久回味。
01 / 四川糊辣
“辣呼(儿),辣呼(儿),又辣呼(儿),嘴巴上辣个红圈圈(儿)。”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是这样描述川菜的:在川菜中,无论是作主料、辅料还是作调味料,辣椒都是宠儿,它给川菜烙上了鲜明的印记。
辣已经成为了成都地域文化的一种“味觉上的方言”,而要说川菜的辣,很难用一种标签来定义。
7000多种川菜如万花筒一般各有辣法,每一样都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滋味。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五味调和,他们厌恶憨辣,一直在琢磨怎样的“辣法”才最“巴适”。
它的辣,口味柔和且辣而不燥。辣味至多只占三分之一,其余的奥义都藏在甜、卤香、怪味等多种白味里。所以如果非要用一种口味来形容四川的辣,糊辣是首选。
一顿牛油火锅是四川人的生命之光,香辣醇厚红油抄手、钵钵鸡为他们续命;
被辣椒覆盖的麻辣兔头,香味渗透进每一口糯而不烂的兔肉,满嘴都是溢出来的香辣。
凉粉有凉拌的和煮的,凉拌的分甜辣和酸辣的味道;软糯爽滑,满嘴生津,再加上秘制的油辣子,一口便是是夏天的味道。
耙噜噜的芋儿和笋子脆得正好,一道芋儿鸡鲜嫩美味,光闻味道就整让人口水直流。
招牌甜水面,口感回甜。先被辣味填满,而后又有甜鲜酸辣咸混合冲击味蕾,劲道弹牙的粗面带来满满享受。
牛肉、郡肝、鸡翅膀、虾饺、火腿肠、广味香肠……土豆、莴笋、茄子、木耳、平菇,经过牛油底料煮过的串串,吃起来却不油腻,香溢四起鲜嫩爽口,再裹上一层干碟子的麻辣,
咀嚼一盘红油肥肠,浓郁的油脂和肉汁在嘴里层层绽放,噼里啪啦,油汁流了一口。耙软耙软的辣,让人上瘾。
02 / 重庆麻辣
想懂重庆的辣,一顿麻辣火锅足矣。一口下去,双唇感觉不到彼此,才叫你吃过重庆的麻辣火锅。
陈晓卿说,吃麻辣火锅像在交朋友,因为所有锅底汤料必须经过一个时辰的充分交融,味道才得以彻底彰显。
九宫格是重庆火锅的精髓。中间格一直沸腾,用来烫毛肚、鸭肠;其余的8个格用来煨牛肉、黄喉和鸭血。大汗淋漓地就着油碟和唯怡豆奶,人生的高潮瞬间达到。
重庆是一个任何时候都能涮麻辣火锅的地方。要在外地找到一间正宗的并不难。
但重庆小面就不一样了。离开重庆,就再也没有正宗的重庆小面了。
深夜找一间连招牌都没有,一半厨房一半店铺的小店门口,来一碗小面。2、3分钟烫一碗面;5、6分钟吃一碗面,抹嘴走人。
重庆小面辣而不燥,用筷子拌匀后,挑一撮放进口中,被辣点燃之后立刻又被花椒的麻味麻痹。一辣一麻之间,是对味蕾最好的挑逗。
爱吃辣的人,还喜欢红红火火的重庆辣子鸡。把鸡肉和辣椒、麻椒混在一起,不知不觉间嘴已入麻,但却根本停不下来……
辣味在红油抄手那里变了花样。皮馅完整入口,配上红油爽滑劲道,一口就能回到老重庆。
03 / 江西蔫辣
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来自江西,只看三点就可以了。冰箱永远有辣椒酱;吃饭绝对不可以没有辣椒;吃早餐也要默认加辣椒。
南昌旅游
四川人吃菜不怕辣,湖南人吃菜怕不辣,而江西人却是吃菜不觉辣。这是一个连蒸蛋和粥都要在碗里铺一层朝天椒的地方。
川菜馆和湘菜馆遍布南北,却始终看不到赣菜馆的影子。江西菜只能作为传说流传,原因只有一个,太辣了。
不显山不露水,江西是隐藏的蔫辣。没有华丽的卖相,也没有精挑细选的食材,只是要保证你的每一口都要辣到极致。
南昌吃货
江南小炒鱼听起来十分友好,吃一口觉不出厉害,却在不知不觉间散于肚肠之间,后劲十足。眼睛淌水、鼻尖生汗、“痛彻心扉”。更痛心的是,大部分被江西菜辣哭的人,都不知道究竟是因为什么。
秘密就在入菜剁酱的朝天椒。个头虽小,辣味缠绵,后劲十足。更要命的是,入口不化,久久徘徊。
更有趣的是,江西省内还有不同的辣派,互相较劲。单只是一个米粉,各地的人就能吵开房顶。吉安贡粉、鹰潭牛肉粉、抚州泡粉、赣州薯粉、上饶铅山烫粉、南昌拌粉、景德镇凉粉……隔了一条街,米粉的味道可能就千差万别。
在江西,辣椒里找菜和被逼得涮水的情景时有发生。在最能吃辣的萍乡甚至有个俗语说:鱼仔打个屁,辣椒都有味。
一口蟹脚,起初只是微微甜辣,甜味过去,辣味便扑山倒海而来。
梅菜鸡脚更是辣出天际。咀嚼中感受到粘糯、鸡香,还有嚼劲,混着卤料的梅干菜,几个便能感受火辣散开。
油浸鱼是赣菜招牌。萝卜干咸鲜,腌蒜酸甜,盖住了草鱼的土腥味。一口料一口鱼,鲜嫩得根本停不下来。
烤卤,即便是非常能吃辣的人也不敢轻易尝试。“吃一口喝三口水”从来都不是骗人的。
南昌吃货团
04 / 湖南香辣
“湖南人有一怪,不放辣椒不成菜。”
如果说别的地方只是把辣椒作为一种配菜,湖南人是真的把辣椒当成一种蔬菜吃。据说,湖南人吃掉全中国一半以上的辣椒,每人平均一年可以吃掉10公斤。
辣是真辣,下饭也是它最下饭。湖南的辣是香辣,让人加速咀嚼的同时,又会迫不及待地进入下一层次的口感体验。
从一碗米粉开始感受湖南香辣。汤头滚烫,米粉筋道,辣油铺上,酣畅淋漓。
辛辣的常德牛肉粉、最辣的邵阳米粉、朝天辣的郴州鱼粉,都是可以点燃味蕾的香辣精。加上自己喜欢的剁辣椒、酸豆角、酸菜榨菜,满口留香.....
让人又爱又恨的酸辣鸡杂可口却又任性,里面同时加入泡椒,还放入小米椒,酸酸脆脆,一碗饭从来都不够。
一道剁椒鱼头,辣椒不止要淋油,更要保证辣椒还在最鲜的上淋油。对于嗜辣的人来说,简直有大汗淋漓的畅快。
口味猪脚肥而不腻。汤汁香浓四溢,猪脚皮厚入味,香料味与猪脚香融合,辣中带甜,爽口无比。
在湖南永州,一家家东安鸡店相隔不过几十米,空气中都是东安鸡的芳香和醋香。东安鸡的酸是浸入到了鸡肉的骨髓里。其余五味,香、甜、辣、嫩、脆又得相辅相成。
非东安本地的食材,做不出正宗味道。其中的奥秘便是东安县当地野生花椒和自酿米醋。一顿过后,大汗淋漓,却有滋有味。
色泽红润、焦脆爽口的永州血鸭是湖南人的心头爱。鸭肉充分挂血和入味,鸭血的包裹给鸭肉赋予了更丰厚的韵味,使肉的味道更有层次感。鲜咸酸麻,配上一瓶冰啤酒,下饭。
猪血丸子,又叫血粑豆腐。外地人视作地雷,邵阳人当作宝藏。外皮黑得发亮,用刀切开,里面却红红嫩嫩,白花花的猪皮和五花肉香味交织,嚼劲十足,肉香满嘴。
卖相并不友好的擂辣椒皮蛋是大多数人在湘菜馆的必点,只是因为它太太太太下饭了。皮蛋和虎皮的青椒被捣成泥糊后味道完全相融,每一口下去,都是在续命。
05 / 贵州酸辣
老干妈的家乡,不同于川渝的油辣。贵州有酸汤鱼,也独有酸辣。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酸辣是融入贵州人骨子里的一味,由底料到蘸料,都有着专属于黔人的酸辣味。
只要一碗酸汤鱼,就什么都明白了。鱼肉细嫩,入口即化,加入了糟辣椒的汤酸辣爽口,味足鲜美。配上汤汁淋过的蘸水,一口回魂不假。
花溪牛肉粉同样诱人。名贵中草药、上等黄牛肉熬制的汤头,清汤、泡椒、红烧等不同汤底的米粉爽滑诱人,酸辣味道瞬间包裹全身。
贵州菜肴还讲究蘸水,小小一碟蘸水,融入了数不尽的黔系佐料和生活滋味。虽名字里有一“水”字,但绝不局限于汁体。它可湿可干,可汁可酱,或佐菜入菜,在蘸水中加入油炸过的黄豆、花生;或调上腐乳撒上点脆臊,“辣椒蘸辣椒,酸汤蘸酸料”也不觉得奇怪。
烤豆腐果的点睛之笔便是蘸水。新鲜酸汤豆腐一口咬破,热气奔涌,配上正宗花溪辣椒,辣味厚重。再把辣椒水里加入鱼腥草,不愧恋爱豆腐的名号。
糍粑辣椒也是贵州菜最常用的佐料。香辣味浓、色泽红亮。最能体现糍粑辣椒特色的就是家喻户晓的贵州辣子鸡。没有火爆的辣爽, 贵州辣子鸡是绵柔辣,软糯的辣,外糯内酥、辣而不燥。
一碗肠旺面更是开启了大多数贵州人的一天。鲜嫩的猪血,越嚼越香,红辣不腻的辣油铺在面上,回味无穷。
每个地方的辣味都不尽相同,我们每个人也都有不同的偏爱。
但相同的是,我们都喜欢和朋友一起度过一个无辣不欢的夏天。
一起忘却生活的苦楚,酣畅而痛快。
撰文 / 赞那度
图片 /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