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库尔斯克战役,第13集团军主要方向防御,成为作战经典战例
1944年7月31日,苏军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在白俄罗斯会战中通过希奥利艾进攻战役切断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与东普鲁士的联系。8月中旬,担任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预备队的近卫第2集团军步兵第103军步兵第270、29和154师调至沙乌利亚伊方向,以便建立第二防御地带和加强近卫第2集团军右翼。步兵第270师防守宽达18千米地带,建立了两道阵地。阵地的基础是与防坦克地域和工程障碍物配系相结合的营防御地域。每个步兵营建立了能进行环形防御的火力配系。师第二梯队-步兵第973团构筑了宽达7千米的防御地段,在距离前沿6-7千米距离构筑了2个营防御地域。师预备队(编成为1个教导连和1个步兵连)准备在4个方向实施反冲击。师防御地带构筑了8个反坦克地域,其中5个在营防御地域,3个在团结合部和第二梯队地域内。每个反坦克地域有6-8门火炮、3-5支反坦克枪。该师防御地带特点是在坦克威胁方向上建立了很高的反坦克兵器密度,不过步兵分队阵地工程构筑不甚完善。
方面军司令巴格拉米扬
再看步兵第29师,防御宽度12千米,在主要地带内同样建立了全纵深8千米的两道阵地。第一道阵地由4个步兵营防守,第二道阵地为2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防御正面2-2.5千米,所有营地域都建有反坦克地域,在营的暴露发射阵地上配置1-2个炮兵连。第二梯队团防守第二道阵地,准备在6个方向上实施反冲击。反坦克炮兵预备队在第二道阵地展开,构筑暴露的发射阵地。此外,预备队还在第一道阵地及其后方坦克威胁方向构筑展开地区。
步兵第154师在宽度11千米地带转入防御,构筑两道以营地域为基础的阵地。由于准备时间只有10-11小时,人员只能手工挖掘单兵掩体和火器掩体,所以师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对坦克防御上。大部分反坦克武器沿沙乌利亚伊-约尼什公路展开,在克布利亚伊地域,构筑了23门火炮组成的强大的防坦克地域。该地域正面3千米,火炮配置纵深1.5千米。同时,师还计划将团反坦克炮兵预备队(4门45毫米炮)和师反坦克炮兵预备队(12门45毫米炮)也在这里展开。
各师在主要地带第一道阵地都未构成绵亘正面。营地域之间有1-2千米间隙,在间隙地设置了障碍物,并准备了炮兵和迫击炮火力。
希奥利艾防御战役
8月16日-29日,德军出动近7个坦克师、3个步兵师,共有坦克和强击火炮800余辆,在希奥利艾西面和西北对苏军(笔者注:主要针对在方面军左翼的作战部队-近卫第2集团军和第51集团军)实施了反突击。在库尔谢奈地区,步兵第54军承受了德军的主要突击,该军所属步兵第126师在艰苦战斗中损失重大,不得不向东北退却。苏军随后紧急抽调坦克第19军以及4个反坦克炮兵旅前往战斗地域。17日夜间,苏军初步统计毙敌2500人并击毁敌坦克117辆。8月18日,激烈战斗集中在近卫步兵第11军和坦克第1军地域。8月20日,德军集中300辆坦克向防守图库姆斯的第51集团军发起反攻,方面军决心将1个坦克军和第43集团军的步兵第60军投入支援。苏军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防御部队在空军第3集团军支援下,最终打退了德军的反突击,并为9月份开始的波罗的海沿岸进攻战役实施打下了基础(笔者注:苏军统计战果为歼敌1.55万人,击毁敌坦克354辆、强击火炮26辆、火炮268门、汽车1000余辆等)。德军取得的“战果”只是让苏军机械化第8旅北退,从而建立了一条连接里加和图库姆斯宽30千米的走廊,恢复了通往东普鲁士的交通线。
苏军优秀反坦克炮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