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陵城区----古称将陵,东方朔故里,德州之源头

2019-08-04     秦那qina

陵城区是山东省德州市辖区,地处鲁西北平原,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总人口57.7万。

一、历史沿革

1、春秋属齐地,战国中期属赵地;秦在境内神头镇置厌次县,属齐郡平原地。

2、西汉高帝元年(前206年),置安德县;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设定安公国,辖平原、安德、漯阴、鬲县、重丘5县,治所安德(今陵县区城)。东汉建武元年(25年)废定安公国,改称安德国。

3、三国时,安德国降为安德县,晋安德县复为安德公国;厌次县治迁至马岭城(今山东阳信东);东晋建武二年(318年)安德公国复称安德县,属冀州平原郡。南北朝,安德置郡。

4、隋开皇三年(583年)安德郡改称德州,州治安国(今陵县区城);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德州为平原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平原郡为德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平原郡。至德三年(758年)又为德州;州治、郡治县治均在安德;又是安德县治。

5、元宪宗二年(1252年)升将陵县(今德州)为陵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为将陵县;洪武七年(1374年)将陵县与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迁至将陵县城,即今之德州;十三年(1380年),复置安德县,改称陵县;清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德州。

6、民国初将德州改为德县,两县均属济西道,后改德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政府;1943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吴匡五县长,改安德区为匡五县。

7、1949年复称陵县;1952年并入德县,县城在今陵县城。1958年并入平原县;陵县城改为德陵镇;1961年与平原县分治,仍为德县;10月复称陵县。1994年属德州市; 2014年,撤销陵县,设立德州市陵城区。

二、地名来历

1、先有“将陵候”后有“将陵城”再有“将陵县”:西汉宣帝刘询所封史曾为将陵候,以后便有了将陵城;康熙版《吴桥县志》亦载:开皇十六年(596)析安德县置将陵县。

2、将陵县省为陵县:元代宪宗二年(1251)将陵县升为州,由于运河的发达,去掉“将”字改称“陵州”,元末陵州复为将陵县。明洪武七年(1374)又把将陵县与安德县合并称德州,州治由安德县移至将陵县(今德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安德县旧址复置县,其名不再称将陵县,而改称为“陵县”。

三、旅游景点

1、东方朔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公园以文化为主题,既充溢-唐韵,又兼容现代气息,总体布局为“一主九片三轴线”。

2、陵县文博苑。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1982年,国家AA级景区。位于颜真卿公园内,颜公祠气势恢宏,东西两廊,曲折通幽;颜真卿塑像傲立于“颜公祠”内;东方朔塑像诙谐与文博苑中;“颜碑亭”珍藏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东半壁走廊及南碑林展示陵城历代珍贵石刻。

4、东方朔故里景区。神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是西汉时期智圣东方朔先生的故里,境内现存朔墓遗址、厌次故城遗址及古汉墓群等重点保护文物,1977年4月22日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仙人湖。水面浩淼,水质洁净,空气清新,风景宜人,水上旅游项目,配有高、中、低档游船近百艘,已成为旅游、度假、疗养、垂钓的好去处。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g7mX2wBUcHTFCnf-hk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