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 循环往复 三生万物

2020-05-03   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敦煌莫高窟作为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保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好的佛教石窟群而被世人称赞为“沙漠中的美术馆”、“墙壁上的博物馆”。如此精彩绝伦的艺术长廊和千年不断的历史文明,每年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前来欣赏赞叹、考察学习、甚至是虔诚礼拜为之朝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莫高窟,我们精心编写了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这里的“画”不仅仅是莫高窟的壁画还有莫高窟的塑像、建筑、历史图片、历史遗迹等等。在我们眼中他们都是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我们将用充满温度感的文字来传递出历史信息的点点滴滴,“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大家聆听到绘画的声音,让声音传递美丽的绘画!

敦煌石窟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迹,其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艺术亦闻名遐迩。精美华丽的藻井图案作为石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中式纹样的重要组成。其中,隋唐时期的“三兔共耳”藻井图案便是敦煌藻井图案纹样创新的典型代表。

“三兔”藻井

藻井图案中绘制有三只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奔跑且相互追逐的兔子,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首尾相接,动感十足。莫高窟共有17个洞窟内绘有三兔藻井,且样式无一雷同。

三兔藻井图案最早出现在莫高窟隋代洞窟之中,消失于晚唐,其中以隋代第407窟最具代表性。

利用等边三角形相互制约的纹样, 圆形边线像是没有终点, 看上去好像三兔仍各有两耳, 随着三兔的奔驰动态, 中心圆似乎也运动起来, 形成一种永不休止的运动感。以三分圆表现旋转、流动的法则早在新石器时的彩陶上运用已经成熟, 战国漆器种的杰作所见甚多, 只是以动物形象表现的尚不多见。

莫高窟407窟中的藻井,多被人称之为莲花三兔藻井。藻井为四方叠涩交接而成,藻井中心有八瓣莲花图案,莲花中心是三只追逐奔跑的兔子,整体画面使人产生出一兔双耳的艺术效果,造型极为优美。莲花四周画八身飞天,姿态各异。藻井整体显得纹样丰富,生动活泼。

莫高窟第407窟 三兔莲花藻井 隋

古人认为,莲荷可以克火,因而大量用于宫室建筑装饰。在佛教石窟中,莲花图案是圣洁光明的象征,认为人的灵魂可以从莲花中获得再生,进入西方极乐世界。建筑物顶部饰以平棋或中心方井中都绘有一朵倒悬的大莲花,即所谓的“反植荷渠”,也正是这一说法的最好佐证。

而月亮本属阴性,主水,又称月为“阴水”,加之“月中有兔”的说法,也有学者认为天上的月便是地上的白兔化身。在《隋书·天文志》中曾记载:“月为太阴之精,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因此,隋代的敦煌藻井图案中出现的兔子形象也具有月神化身的意义。

兔舍身供养的故事在汉译佛经中也经常出现,是佛本生之一,在佛教中具有神圣的地位,如康僧会译《六度集经》第二十一《兔王本生》,支谦译《菩萨本缘经》第六《兔品》等佛经中就不止一次地神圣化兔子。

随着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安定,人们对长寿和多子多福的意愿变得更为强烈,此时人们需要一种理想化的图式寄托,寓意长寿、多子和轮回的三兔图案便成为不二选择,三只往复循环的白兔形象便应运而生。

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 如有侵权 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