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大峡谷览胜
文/吴天敏
仰韶大峡谷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段村乡南岭村。渑池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这里历史厚重,文化灿烂,风景如画。
游渑池仙峡仰韶大峡谷览胜
渑池仰韶大峡谷呈西南至东北走向,由南至北,分为仙峡、神龟峡和金灯峡。
仙峡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峡谷。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仙峡内新辟的简易游道和栈道悬梯,扶着覆盖着滑腻的千年苔藓的崖石,踩着脚下厚厚的枯枝腐叶,溯溪而上。
两岸高高的悬崖或色赭、或黝黑,一座座、一组组、一列列,硬硬的如鬼斧神削,有的似彩缎累累千叠,有的如怪兽栩栩如生,有的像健壮男人块块隆起的肌肉。低头看,只见苔藓留兽迹,水滑疑龙涎;抬头望,顿觉鸟鸣谷更幽,风定花犹落。一派阴森可怖的景象,令人咋舌,深叹大自然造化之神奇。
随谷而进,峰愈高,峡也愈窄,林也愈深,使人时不时惊悚于四周欺身逼近的险峭与诡奇。峡内即使是正午亦不见阳光。有水从深山密林中流来,汇成十余款层层叠加的瀑布,令人目不暇接。瀑布在凹处聚成一汪又一汪大大小小碧波闪闪的幽潭,有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还有扇形的,大多深不可测。我们攀到潭边,掬水而饮,然后席坐在被千万年山水冲刷得很光滑的岸崖上小憩。
这里静极,绿极,除了潺潺的水声、婉转的鸟鸣和清风奏响的林语之外,别无声息,而那水声、鸟鸣和林语愈发显出四周静寂。置身峡中,山风习习,感到空气中有绿的雾沫袭人衣襟,沁人心脾。吸一口空气,甜润、纯净,顿时忘了暑热渴累,胸怀为之一清。伏案劳作的倦怠,风尘世俗的宠辱,如几缕残云被徐徐袭来的微风荡得无影无踪。
至仙峡尽头,遂见一巨幅天然石门赫然而立,石门外垂下一帘落差30多米的飞瀑,虽有些飘逸,又不失豪壮气魄。瀑击潭中,溅珠落玉,恍如琴鸣。这里北、东、南三面均为通天峭壁,形成一隅“坐井观天”的奇妙空间。伫足瀑前,阳光斜照,彩虹横空,五彩缤纷。
仙峡北岸约40米高处的崖隙间,置有一口悬棺。棺材为什么要放到悬崖上去?悬棺内安葬的是什么人?棺木是怎样放上去的?这些千古之谜还有待专家们的研究和考证。据有关史料记载,大峡谷中分布着数量可观的悬棺群。目前,已发现的悬棺遗迹有十余处,均险峻异常,无法攀援,因而不得其详。
过渑池断潭
仰韶大峡谷的神龟峡内泉潭棋布。玉女潭、石顶潭、闻声潭、奇石潭、小龙潭……玲珑剔透,婉约瑰丽,各显姿态,令人叫绝。不过,最令人惊叹的当属断潭。
峡谷到了断潭骤然变窄,两岸悬崖绝壁越靠越拢,像被一把钢丝钳夹紧了,眼看就要连成一条线了,中间却挤着一湾“山”字形的潭面,幽深神奇,当地人称之为断潭。山傍水而雄,水依山而秀。潭水如镜,清澈可鉴。潭中游鱼、螃蟹、碎石、草蔓,直视无碍。阳光从一线缝隙中懒洋洋地洒到水面上,蓝天、白云、绿树、山花倒映水中,形成异彩闪烁的水底世界。潭盆“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粼粼波光映在岸上,如白花花的细软碎银。
“山本无路崖作径,人若有胆崖上行。”在断潭的悬崖上,铜墙铁壁,险绝无依。路在哪里?路就在笔直如墙的陡壁上。我们鼓足勇气,贴壁、侧身、猫腰、屈膝,甚至连心也不禁收缩起来,既像登山运动员似的手脚并用,努力寻找着陡岸上可供攀援的石窝,又带着一种杂技演员走钢丝般的紧张和小心,谨慎地向前爬行。每移动一步都让人胆战心惊,每过一处都会惊出一身冷汗。行进间,忽然一条水蛇扭动着腰肢从水面上探出头来,蛇信子一伸一伸的,引得大家大呼小叫。惊魂未定,回过神来,已到潭北。迎面有一个硕大无比的巨石挡道,气度非凡。“峰合疑无路,溪回别有天。”但等狭窄路段一过,则是一处柳暗花明的天地了。
穿行峡谷中,随处可见绝崖石缝中凌空跃出的一株株白皮松。白皮松又称白鹤松,为“世界第一美人松”,是我国的珍稀树种。它们或立、或卧、或俯、或仰,铁杆虬枝,刚劲挺拔。从那斑驳的树皮上,你可以读出它们历经的坎坷、磨难和沧桑,不由使人暗生敬意,感慨万千。
龙虎峡探幽
那天,我们一行数人前往段村乡十八庵考察仰韶大峡谷的一条支峡。在向导老王的带领下,我们沿着盘旋在山崖上的小路向十八庵方向进发。刚刚进入十八庵下由西向东的峡谷,我们就为意外的发现而兴奋不已。
峡谷两侧山势高险陡峭,群峰簇列,怪石峥嵘。谷内长满了高大的树木和低矮的灌木。那些高高耸立的树干上缠绕着扭曲如蟒、参差不齐的绿色藤蔓,树枝上爬满了毛茸茸的绿苔,一幅原始丛林的画面。眼前一条溪水依山势而流,曲折蜿蜒。
在溪水的南岸,一座赫然矗立的岩峰直插云天,峰身有次第渐小的节叠,远望酷似一座宝塔。待走至近前,便看到岩身向东北方向伸出两块扁平岩石,酷似一条巨龙的上下颚,其神形逼真令人惊讶。
顺着龙头的方向往水声轰鸣处看去,只见一条洁白、悠长的飞瀑冲入深谷的水潭里,蒸岚生雾。瀑床是少见的棕红色,和周围岩石的颜色形成较大的反差。
令人激动的是,在瀑布下方,溪水把涧底石壁打磨出一个圆圆的、溜滑的小池,池壁之圆仿佛是谁用圆规精心画出来的。我们的脑海里,把这明珠似的池子和石龙,马上联系了起来,美其名曰“苍龙戏珠”。
在“苍龙戏珠”的对岸,我们看到了一幅天造地设的“猛虎啸天图”。猛虎一大一小,前爪隐于树丛之中,尾摇曳于溪水之滨,昂首面南作长啸之态,似有腾身跃起之感。
面对这虎踞龙盘的山水绝佳之地,我们不约而同地建议,将这条峡谷定名为“龙虎峡”。
过“苍龙戏珠”约半公里路,峡间溪上有一天然石门,仿佛人工搭建一般,令观者无不啧啧称奇。
下山途中,在一片密林藤蔓中,我们发现了一座古岩屋的岩门和残墙。岩屋可容纳百人,据说是先前一伙逃避战乱的人建造的,他们大概是看中了这里位置隐秘,还有水、柴和野果。可惜岩屋历尽沧桑,如今只有遗迹可寻了。
在这里小憩,见深涧古道,听翠谷鸟鸣,闻山花飘香,忆沿途游趣,使人疲劳顿释,精神倍增。
金灯河散记
我们从渑池县的仰韶大峡谷中走出来,渐渐平坦的地带终于有了村落。这个小村,就叫金灯河村。我们尝过野味、歇过脚板之后,便来到了金灯河边。大家饮着河水,说着闲话,吸着新鲜的空气,讲述着关于金灯河来历的动人故事。
相传在很久以前,由于金灯河村的耕地少,粮不足用,百姓过得十分贫苦,只能在小河里捕鱼捞虾度日。邻村有个村霸,见利眼开,硬说这条小河是他家的,不准人们下河。穷人们没有办法,便在夜深人静时下河偷摸鱼虾。说来也怪,每当穷人们在夜深时来到河边,对岸悬崖上就会挂起一盏光芒四射的金灯,照得见河水流动的波纹和鱼虾。穷人们非常高兴,赶紧跳下河去,一会儿工夫就能将篓筐捞满。村霸得知悬崖上挂金灯的事后,准备摘回金灯,谁知一脚没踩稳,掉下悬崖摔死了。从此以后,这里的人们白天也可以自由下河了,并把这条河取名金灯河。
金灯河水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光闪闪、亮晶晶的,清纯动人。有几个妙龄少女在河边浣衣,说说笑笑,声如银铃。她们将洗净的衣物搭在草地上、树枝上,五颜六色,似鲜花朵朵。欣赏着这如画美景,真有世外桃源的感觉!
我们这些久居城中,整天生活在冷冰冰的水泥、钢筋、岩石造的高楼里难得出门的人,此时此刻,品品河水之甘冽,赏赏民风之淳朴,远离尘世的嘈杂,没有世俗的纷扰,没有沙尘的侵袭,没有汽车尾气的熏腾,人们沐浴在碧水蓝天之中,犹如接受圣洁的洗礼,确有一种被大自然融化的感觉。
稍作休憩,重新上路,金灯河水又把我们引进了北峡。金灯河水在北峡水势舒缓,故而在河床里叠压和造就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天然奇石。金灯河奇石式样繁多,有方方圆圆、扁扁长长的,也有弯弯斜斜、凸凸凹凹的。其形体大小不一,有巨石、碗口石、拳头石、鹅卵石等,还有色彩成图的画面石、各色相间的涡纹石和天成佳作的文字石,真是一石一景、一石一画、一石一意韵、一石一世界。细细地品味和把玩这些奇石,发现大都构图奔放,粗犷雄浑。画面有的形象逼真,有的隐约传神,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