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现存最早的电话号码簿,竟然这么潮!

2020-05-17   宁波发布

原标题:宁波现存最早的电话号码簿,竟然这么潮!

随着固定电话的普及

电话号码簿——亦称“黄页”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是无人不晓

大家接触到的黄页,大都是如下版式

值此5·17世界电信日到来之际

一起来看看

宁波市档案馆珍藏的6本

1926-1948年间“四明电话公司”

编印的电话号码簿

让我们穿过岁月

感受历史变迁

循着耳熟能详的鼓楼前、湖西、灵桥门、濠河头、张斌桥、江厦街、江北岸外滩……老地名。

看着名噪一时的钱庄、参号、米行、木行、当业、线庄、布庄、南货、盆汤(浴室)……老行当。

透过或华丽或质朴的酒楼、产科、煤球、香烟、绸缎……老广告。

重回上世纪前叶

去探寻它们背后

承载的甬城历史风貌

背景材料

1913年3月创办宁波电话股份有限公司,5月5日通话,仅军政机关20余户。1915年增至200户,始有民商共用。因营业萧条,1920年4月12日解散。6月,由债权人承购原公司全部财产,充实资金,改良设备,成立宁波四明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至1922年,交换机容量达1800门。至1934年,有交换机容量2400门,用户2000余户。1935年,交换机容量达2500门。1941年宁波沦陷,商业不振,用户减至1100户。1945年抗战胜利后用户渐增,到1949年初,用户达2897户。

四明电话公司沿革(部分)

0 1

1926年版的《电话号簿》

为有据可考的 现存宁波最早的一本

公开出版的电话号簿

封面右上角印有“本簿按号分送不取分文如再索者每本缴费大洋壹角”字样,封三中间则印有“版权所有不得翻印”,说明当时的电话号码本虽是免费分送不赢利,但电话公司的版权意识仍相当强。

0 2

1926年版和1933年版的

《电话号簿》,均为竖排,

分电话号码、用户名称和地址

(前版地址只到街,后版地址已有详细门牌号码)

前版仅按照装户性质设置分类目录

后版更人性化地设检字(按笔划)、分类2种目录

0 3

据1926年版“营业章程”

装费壁机每具十元、桌机每具十五元

避雷机每具二元、

个人每具每月月费四元五角,

分机装费月费减半。

每台桌机总计八十二元,

包括电话机、听筒、摇手、

话筒嘴、电池、电瓶箱等配件。

(均以大洋计)

那时,一名教师的月收入大约是六到十元,这意味着安装一门电话要超过其一年的总收入。显而易见,那时装电话和打电话应该算是一种奢华的高消费。是以,70页的装户目录中,大部分是机关、工厂、交通、钱庄、医药、商铺、酒楼等,住宅电话仅占9页。

虽说

电话在那个年代

属于“超前”消费

并不普及

但从上述数据

仍然可以折射出

时代特征及城市

发展状况

宁波素以商埠著称,远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金融业已得到了发展。明末清初,钱庄业逐步兴起,在上海未兴起前,宁波曾是中国东南一大金融中心。宁波至今流传着“走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无宁不成市”等俚语,我们欣喜地从电话簿里发现百余家银行钱庄的地址基本集中在江厦街一带,足以说明宁波在当时仍是周边地区的金融中心。

商铺林立的江厦街

宁波的纺织行业历来比较发达,如和丰纱厂在当时就一直是宁波的经济支柱。我们看到光绸布、棉布庄及染坊在电话簿里就有56家,还有21家纺织厂,纺织行业在宁波的兴隆堪见一斑。

和丰纱厂大门

仔细研究电话号码,第二号居然是天胜照相公司。而且登记在册的4家照相公司有3家都是天胜公司的不同网点,充分说明了天胜照相老牌名店的地位。

当时,电话这件奢侈品用起来

还不是一点点麻烦哦

欲说话时须先摇铃三,转将听筒取置耳边,俟公司答应即告以所要之号数,告知号数之后其听筒仍置耳边,一听彼户答应即可与之说话,说完后将听筒置于机上摇铃一转以示谈毕。装机地点须择一刻不离人之处,每次传话以5分钟为度,如因要事必须延长时刻即须先行告知,各装户不得在电话机上互相争执及传唱歌曲等,违者即时拔断并停机三天……

皆因当时电话采用人工交换机

线路短缺,所有通话均需通过接线生转接

号码簿空隙里所登的广告五花八门

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医院、餐饮、煤球、绸缎、西乐、香烟等

早期广告刊登在封底、电话号码栏的顶端

侧边以及插入彩页,大多单色、偶见套红

到1946年,彩色套印广告已经出现,制作日趋精良。

还有一种广告,就是将电话号码、单位、地址字号印得特别大,或者印成醒目的红色,使他们在本行业里突显出来。

打开斑驳的老“黄页”

就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宁波过往的大门

来源:宁波市档案馆

编辑:沈晓燕

点“花花”让更多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