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开挖池塘之前,曾在园子西南角埋了一个直径70厘米的白色塑料洗衣盆,用玻璃胶贴了一圈石子遮住盆边,盆底放了塘泥,水深不足15厘米。这算是第一个试验性“池塘”。里面种了很多小型水生植物,养了很多小鱼、小虾、小螺蛳。我说这就是我的“湖”了,晚饭后可以到湖边散步、喂鱼。妈笑说: 真是心有多大,盆就有多大!
晴朗的早晨,湖水清亮。
小鱼在水面觅食,水草间隐约可见忙碌的虾仔。
一年的时间,水生植物和动物实现了天然的生态平衡,虽然从不换水,也没有什么过滤装置,水质却始终清澈。
从局部看,盆里景致自然,生机勃勃,充满野趣,确实像置身郊野湖岸。
随着动植物们的成长,小池塘渐显拥挤,已经不能满足动植物们的扩张需要了,它们想要个更大的湖!呃……其实我也想要!
开始构思一个更大的湖,并逐步移走湖边的石头和植物。
PS了一个效果图。先在电脑上做个梦、过把瘾!
修改、完善!
根据实有材料再修改、再完善!
精确测绘池塘尺寸和形状。同时在网上查找、学习DIY池塘的相关资料。
实地摆个形状看看效果。
开始准备需要的各种石材、塘泥。其实这些材料多年前就开始搜集了,一直在等着有一个小园子,实现一个小梦想。
石头都是四处捡来的,要清洗。
石板是小区各个角落里淘来的,也要清洗。
野外挖回的塘泥要先用水泡透,飘去其中杂质和草根,沉淀下来的塘泥晒干杀菌备用。
池塘衬垫,长3.45米,宽2.65米,厚1毫米。柔韧性极好,耐腐蚀。
为了避免夏季水藻疯长,特意在护栏上添加了几根内弯的植物爬架,将来可以让洋丝瓜藤给水面适当遮阳。
挖!边挖边夯实周边泥土,还要捡掉锋利尖锐的碎石子。
成效初显!因土层下有天大一块水泥板,正好设计为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浅水区约24厘米,深水区36厘米。
干的是粗活,又不习惯戴手套。半天时间,手机触屏已经不认我的手了。
粗活配粗粮———中午简单啃个馒头继续干活。
次日清晨,阳光下看着“贝加耳湖”的雏形,心情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坑里拌水泥砂浆。这冷暖色的对比真晃眼!
赶在天黑前抹平了这堆乱石。
找平!找平!找平!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在靠围栏的角落挖一个出水口,以便暴雨时给池塘放水“泄洪”。
骨架部分修整完毕!收工!如果不下雨,就可以铺膜放水了。
铺一层底沙,以防碎石子戳破防水膜。
铺上防水膜!大致整理一下。
换上专门为修水池买的插秧鞋,准备注水、下水整理防水膜。
开始注水啦!25分钟才注满一池水。
压上一些石块,修掉多余的防水膜。
先放条小鱼到水里陪我干活。它一点不惊慌,四处游逛。
边沿铺上各种大小的石头。
垫一个水下桥洞,上面放爸爸给的吸水石,吸水石上长满铁线蕨。 局部看,效果相当不错啊!
天色渐暗时,湖基本完工!把晒透的塘泥放水里,泡几天就可以覆盖掉黑色的防水膜,水色就会更自然了。
黑毛最先来到湖边视察、验收。
鱼儿们动若流线,从容自在,开始适应新环境了。清早去湖边散个步,红鱼绿草水如镜,虽然尚未完工,却已经令人心旷神怡。
接下来,该仔细整理湖边的景致了,石头要搭配得有大小对比、自然而不呆板;周边的石板即是池塘的围边,又是踏脚观景的小道,必须垫稳当,质量和形状不好的要替换。湖中还设计有一块突出于水面的石块,视觉上使池塘水面错落有变化,更接近自然;功能上可以踩踏着跨入水中打捞落叶或摘取池塘上方的洋丝瓜。
植物种起来!水里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周边是蕨类植物。还需飘俩水葫芦和一小撮水竹。动物养起来!湖里目前有泥鳅4、大小鳑鲏8、大小草金鱼10、大小麦穗鱼7、大小食蚊鱼12、大小虾仔N。还需添两只小乌龟和一群小蝌蚪。
收工了!竣工了!落成了!
剩下的就是调整、丰富周边的植物,并等待植物们长大。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金鱼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