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洲际导弹上天后余音不绝,成为未来运载火箭基础

2020-06-05   荣华之武器堂

原标题:苏联洲际导弹上天后余音不绝,成为未来运载火箭基础

接上文 先声夺人,苏联首枚洲际导弹高调亮相,开始战备执勤

洲际导弹的出现,使得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兴奋异常,他随即宣布苏联在战略武器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在1960年1月14日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他说道:“在各种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和大量生产方面,我们要比其他国家领先好几年”。

由于认为“苏联洲际导弹”对美国取得了战略武器的优势,“帝国主义再别无选择只好与我们和平共处,共产主义将继续以和平或解放斗争的方式来让越来越多的人摆脱压迫。帝国主义的包围圈已被打破,世界上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对苏联有益的变化”。1958年3月3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了苏联单方面停止核武器试验的决定,并希望西方国家也支持这个倡议。与此同时,还建议与西方国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在中欧建立无核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缔结互不侵犯协定、和平利用外太空空间等。不过在反应冷淡后,又在10月初宣布解除单方面停止核武器试验的义务。

赫鲁晓夫访美挥舞玉米

小插曲-赫鲁晓夫访美

苏联的洲际导弹发射与卫星上天,使得美国朝野一片震惊,产生了“导弹差距论”。当然,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由于导弹和卫星上天,在1958年4月5日致函艾森豪威尔,建议美苏举行最高级别首脑会谈。经过多方要求和协商,在1959年9月15日-9月27日应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邀请访问美国,这是战后美苏首脑举行的第一次会谈。双方讨论了德国柏林、核试验和双边关系等问题,并发表了联合公报。

在访问活动中,赫鲁晓夫提出了两个小要求:参观迪斯尼和与当时的美国红星玛丽莲-梦露共进晚餐。最终,参观迪斯尼以安全为由被婉拒,共进晚餐的要求还是得到了满足。9月21日在好莱坞双方共进了午餐。当然,东道主并没有安排“二人世界”,而是“乱点鸳鸯谱”地弄了多达400人的陪客。

宴会中的梦露

随着洲际导弹的试验,苏联在1957年1月11日作出第61-39号决议,建设关于使用洲际导弹战斗阵地“伏尔加”和“安加拉(Ангара)”建设工程。根据决议,在普列谢茨克(Плесецк)建设“安加拉”工程,在萨列哈尔德建设“伏尔加”工程。1958年7月2日,苏联部长会议正式做出第725-347号决议,要求在1959年完成安加拉工程的建设。1958-1959年,苏军陆续在基洛夫市郊、秋明市郊、弗拉基米尔市郊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郊部署了第一批洲际导弹部队,而为了保密,这些驻地一律称之为“炮兵训练靶场”。

普列谢茨克

位于俄罗斯西北部,位于阿尔汉格尔斯克以南180千米,距离普列谢茨克市不远,占地面积1762平方千米,南北长46千米,东西长82千米中心点位于北纬63度东经41度,是俄罗斯第一个航天发射场,也是全世界卫星发射最多的发射场。

1957年1月11日,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组建装备P-7导弹的导弹师和建设发射系统,代号“安加拉”。1957年7月15日成为了发射场的成立纪念日。1963年9月16日改为国防部第53科研试验靶场。1966年3月17日进行了第一次航天发射。1994年11月11日改为俄罗斯国家第1航天发射场。

整个发射场共有6个中心与9座运载火箭发射平台,2006-2015年对于地面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建设和改造,改建完成后可以起降中心运输机并能发射所有型号的运载火箭。

普列谢茨克靶场示意图

在P-7导弹研制过程中,它的竞争对手是总设计师格鲁申科领导的第456特殊设计局P-8洲际导弹方案,导弹采用可以长期保存的偏二甲肼作为燃料。导弹方案得到了炮兵元帅涅捷林的认可,不过被科罗廖夫否定了。不过之后,偏二甲肼成为了苏联海基和陆基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的弹道导弹的主要燃料。

为了改善P-7导弹的战斗和运行性能,苏联又研制了它的改进型P-7A(8K74)导弹。1958年7月2日提出并在1958年7月12日苏联部长会议决议通过。导弹具有更完善的雷达制导系统,而且简化了地面设备,弹头重量也有所减轻,射程增加到9000-9500千米。

此后,它的改进型P-7A(8K74)在1959年12月24日进行了首次实验性发射,由于一台发动机故障而未能完成飞行计划。之后又陆续进行了16次试验,其中8次成功,只有4次到达了勘察加半岛。经过一系列改进后,最终导弹于1960年1月1日开始战斗值勤,1960年9月12日开始列装。这型导弹是科罗廖夫领导的第一特殊设计局研制的,导弹是两级捆绑式布局,使用煤油T-1作为燃料,液氧作为氧化剂。导弹最大飞行距离9500千米和14000千米(带轻型战斗部),最大发射质量276吨,推进剂质量250吨,战斗部重量2.2吨(轻型战斗部)或3-3.7吨(重型战斗部),核装药威力300-500万吨TNT,弹长31.4米,弹体直径11.2米,射击精度大于5千米,发射准备时间14-16小时(在技术阵地上)或9小时(在发射阵地上)。该型导弹也仅仅小批量生产,共6枚,1968年退出现役。

在该型导弹的设计中,科罗廖夫采纳了使用液氧作为氧化剂的成熟的发动机设计方案。不过这种推进剂经受不了常温、会旋即变热、沸腾的液氧不可以加注状态贮存在导弹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其战备水平。在后来杨格利和切洛梅的导弹上采用了其他推进剂组元,显著提高了战备水平。

顺便指出,在导弹惊人的新结构中采用了煤油和液氧传统推进剂,最终制造了航天运载火箭(“东方”号和“联盟”号就是安装了第3级的P-7弹道导弹)。直至今天,“联盟”号仍然是俄罗斯/前苏联把载人宇宙飞船送上地球轨道的唯一运载火箭。

根据安排,1958年开始,古比雪夫第一航空制造厂着手P-7A导弹的批量生产。这家航空制造厂在此之前生产了米格-15、17歼击机,伊尔-28前线轰炸机和图-16远程轰炸机。为了组织导弹的批量生产,在工厂专门成立了第一特殊设计局第一分局,由P-7导弹的主任设计师科茨洛夫作为负责人。之后在60年代初期,以该分局为基础成立了中央专业设计局。

1957年8月P-7导弹试验人员合影

1959年12月,炮兵第三训练靶场(原“安加拉”工程,1959年2月9日更名)交付了第一个P-7导弹系统,之后共建立了6个单元;2个在哈萨克斯坦的第五仪表制造科研所,4个在普列谢茨克郊区。此后,P-7A导弹还成为了苏联“东方”号、“联盟”号和“闪电”号航天运载火箭的基础。1957年7月15日,格里戈里耶夫(М.Г.Григорьев)就任普列谢茨克火箭师师长,这一天也成为了该航天发射场成立的纪念日。1957年12月,苏联国家委员会签署法令,苏联历史上第一个P-7洲际导弹系统交付使用。1960年1月1日,火箭师开始战斗值班。

链接-苏联P-7导弹发展的运载火箭

P-7导弹最初发展的运载火箭是“卫星”号(Спутник)。火箭为一级半结构,由芯级和4个捆绑助推器组成,共有20台主发动机和12台游动发动机。火箭全长29.17米,起飞质量276吨,推进剂采用液氧与煤油,起飞推力3900千牛,低地轨道运载能力1300千克,共发射了3次。

为了发射更大、更重的卫星和载人飞船,苏联在其基础上发展了“东方”号、“闪电”号和“联盟”号运载火箭。

“东方”(Восток)号运载火箭1959年1月2日首飞,发射了苏联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和世界上第一艘宇宙飞船,后来主要用于发射“东方”号飞船、“宇宙”号卫星、气象卫星、遥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等。1988年5月,该火箭还进行了苏联首次商业发射。火箭为两级半结构,基本是在“卫星”号基础上增加液氧/煤油第二级,低地轨道运载能力4300千克。火箭全长38.4米,底部最大直径10.3米,起飞质量287吨,起飞推力4942千牛。

闪电运载火箭

“闪电”(Молния)号1960年10月10日首飞,第二级改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并增加了第三极。火箭闪电轨道运载能力1600千克,主要用于发射“闪电”号通信卫星、“宇宙”号预警卫星、月球探测器、金星探测器与火星探测器等。火箭全长42米,底部最大直径10.3米,起飞质量306吨,起飞推力4942千牛。

“联盟”(Союз)号1963年11月23日首飞,是在“东方”号基础上将第二级改为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低地轨道运载能力7240千克。用于发射“联盟”号载人飞船、照相侦察卫星、遥感卫星、生物卫星等。火箭全长49.52米,底部最大直径10.3米,起飞质量310吨,起飞推力4942千牛。

联盟运载火箭推进器

在该型导弹的研制过程中,苏联有效解决了控制系统问题,它们包括视速度调节系统、燃料箱排空调节系统、法向和横向控制系统等子系统。在日后的10多年时间里,这种新型的控制原理和发展为所有前苏联大型液体弹道导弹和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研制奠定了基础。由于“成功完成了特殊部件生产的开发任务”(笔者注:指成功生产了P-7导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航空第24工厂在1960年7月29日被授予劳动红旗勋章。

格里戈里耶夫全名Михаил-Григорьевич-Григорьев米哈伊尔-格里戈洛耶维奇-格里戈里耶夫

1917年10月23日出生在特维尔州,1981年12月12日在莫斯科逝世。1936年进入捷尔任斯基炮兵军事学院学习,1941年5月毕业后为泡兵连长。1942年7月任列宁格勒方面军独立火箭炮兵第85营营长,同年12月任火箭炮第10旅副旅长。1943年2月受命组建重型火箭炮第7旅。

战后任职苏军炮兵参谋部,1950年12月-1954年任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特勤第23旅旅长,1954-1956年在总参军事学院学习。1957年7月-1962年5月任P-7导弹师师长,1962年5月-1966年6月任导弹第43集团军第一副司令,1966年6月-1968年4月任该集团军司令。1968年4月-1981年8月任战略火箭军第一副司令,1968年晋升上将,1981年4月开始任国防部督导组顾问。

先后获得2枚列宁勋章、4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2枚红星勋章和1枚三级在祖国武装力量服务勋章等,此外获得列宁奖金1次。

格里戈里耶夫

P-7是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这其中凝聚着科罗廖夫的心血。作为苏联火箭大师,他的一生为苏联赢得了一系列世界第一: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第一艘载人飞船、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第一个金星探测器和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第一次太空行走等。

2007年1月1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纪念科罗廖夫诞辰100周年大型晚会上做出了如下评价“科罗廖夫不仅是一名天才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名真正的开拓者,是前苏联和俄罗斯载人航天领域辉煌成就的创造者。他在创建俄罗斯火箭航天领域方面的贡献仍在继续保障着俄罗斯在世界航天领域的稳定地位”。

科罗廖夫

科罗廖夫全名谢尔盖-巴甫洛维奇-科罗廖夫(Сергей-Павлович-Королёв),1906年12月30日(1907年1月12日)出生在乌克兰日托米尔。1924年进入基辅工学院机械系学习,1926年到莫斯科鲍曼高等技术学校空气动力系继续他的大学学习。1929年,科罗廖夫在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毕业,获得了飞机设计师文凭,并且在这一年在卡卢加拜访了齐奥尔科夫斯基,从此开始走上航天道路。1930年2月9日获得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称号并在6月任中央流体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同年,他顺利地从航空俱乐部飞行员学校毕业,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

1931年9月,他加入反作用运动研究小组,1932年7月成为组长,1933年8月17日参与研制了苏联第一枚液体火箭。1933年10月成为喷气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大清洗中遭到逮捕,在图波列夫领导下的第29特别设计局工作,任发动机副主任设计师。

二战结束后,科罗廖夫和同事们利用德国专家的智慧和V-2导弹的大量资料,在一年时间里,研制、发射成功苏联第一枚弹道式导弹P-1。1947年至1953年间,他先后取得了一连串重要成果,包括仿制和自行设计的近程、中程、远程和战术导弹,中程导弹试验成功后即开始装备部队。

从1953年开始,他开始领导研制P-7洲际弹道导弹,1956年又将P-7号导弹改装成准备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1957年8月3日,这枚行程可达7000千米、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试飞成功。1966年1月14日逝世。

先后两次获得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1956年4月20日和1961年6月17日)、3枚列宁勋章、1枚“荣誉”勋章等,1957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科罗廖夫与航天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