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四,迎灶神,这些习俗你知道吗?

2020-01-28   渌水早读

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


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做大杂烩;清扫室内,把垃圾收集堆到一处,这也是中国民俗中说的"扔穷"。

新年已至

还记得腊月二十三送灶王爷吗

今天,正月初四

我们又要迎灶王爷回民间了


传说,正月初四

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

民间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

送神要一大早

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灶神”

又叫灶王、灶君、灶王爷

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

司饮食之神


平日里

在烟熏火燎中

炉灶风箱前

灶王爷总是静静地看着我们

春夏秋冬里的一日三餐

和琐碎细小的柴米油盐

他都默默记在心底


民间一直以来

有这样一句俗谚:

“送神早,接神迟”

所以要在大清早的时候“送神”

但是“接神”却要迟一些

在下午四时左右

除了准备好牲礼果蔬以外

每家每户还要

放鞭炮、焚香、烧金纸

用来恭迎灶王爷

在北方

正月初四这天

有灶王爷要点查户口的说法

因此很多地方也有初四忌出门的习俗

而每当到了过年的时候

那个在我们看起来

总有点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让人感觉敬畏的灶王爷

也像是受到了

人间过年欢乐氛围的感染

以“被迎接”的方式参与了进来

除了迎灶王爷,

民间也有“祭拜土地公公”的说法

土地神在民间被称为“土地公公”

是民间信仰中最为普遍的神灵


土地神是财神与福神

因为“有土才有财”

因此土地神被奉为地方的守护神。

据说

他不仅掌管着土地,还能使五谷丰收

对于以农耕为主要生计模式的中国老百姓

土地及农作物决定着民众的生存和延续

因此人们对土地神都格外敬重

初四这天

很多人要把土地神迎进家里祭拜

一般家庭的厅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神

或是在门前设香案、烛台、供品祭拜






中国传统的习俗,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吃“折罗”。


“折罗”是老北京以及河北地区的一个特有名词,张寿臣《化蜡千儿》中有记:“老太太晌午吃的散伙面,晚上吃的折罗。”


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忘记勤俭节约的美德。


所谓“折箩”

本意是宴会剩余的饭菜

在寻常百姓家

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间的剩饭菜便称为“折箩”


在中国广大的地区,除夕和大年初一这两天,因为祭祀庆祝,会产生很多烟火爆竹的残屑,而到初四这一天早上,恭迎灶王爷之后,便可以在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堆到院中准备“扔穷”。



初四也是接五路的日子,东,南,西,北,中五路,各有神灵。


古人在案桌上摆上全猪、全鱼、全鸡之类,还有糕点瓜果,祈求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兴旺发达。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


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忌出远门,这一天是民间习俗接神日,迎接众神明、灶王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灶王爷会点名,所以不宜外出。


其实,这也可以当做是古人的祈愿,希望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享受天伦之乐。



新年新气象,大家都期盼着和和美美,所以新年里打碎器物就更是不好的兆头。


所以打碎器物时要赶紧说一声“岁(碎)岁(碎)平安”或者“越打越发”等等,这其实还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愿。


此外,还有正月不剃头,女子不用针线等等,其实都是对美好祈愿的向往。


大年初四,年意正浓,不管是习俗也好,忌宜也罢,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期望新的一年和和美美,丰衣足食,万事如愿。




这些传统民俗

蕴含了中国人

祈福避祸的美好心愿

成为隐藏在每个人血液中

代代相传的宝贵基因


如今,很多旧日年俗早已不再流行

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一些新年俗也在出现

但回家“团圆”的观念

依然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