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谷!大蝶变!一大波好消息!关山大道未来还将全面拓宽升级

2019-09-06   大武汉新鲜事

金秋9月,收获的季节。

在军运会进入倒计时的关键期,承担着多项重要赛事的武汉光谷,随着连日来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的竣工通车,“一点一校三线”往日堵点变通途。

光谷“一点一校三线”工程——“一点”:光谷广场中心环岛、鲁磨路-民族大道下穿通道通车、珞喻路地下通道通车;“一校”:华中科技大学门口珞喻路、珞喻东路升级改造完成;“三线”:民族大道升级改造完成、关山大道、大学园路“两桥一路”项目通车、光谷大道及光谷大道南延线高架桥通车。

无论是光谷转盘,还是在珞喻路;无论是关山大道上的软件园、早晚高峰的光谷大道、还是堵车不分昼夜的民族大道,多个堵点,困扰光谷多年。

如今,路畅了,180万光谷居民的心也畅了。

今年初,“三十而立”的中国光谷拉开新征程的序幕:以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为目标,全面统领新时代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当“三创”和“一芯驱动”排头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大事干出头”。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表示,历经几代人的创新创业积淀,“中国光谷”年产业总收入已破万亿元大关,正在迈向“世界光谷”。站在下一个30年的时代路口,“三个光谷”的实质是对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以及环境可持续三者之间,互为促进、融合发展的一次全新审视与思考。

俗话说得好,要致富,先修路。无论创新创业,还是产业发展、生态宜居,都离不开交通的支撑。一个四通八达的区域,才能吸引更多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往来交互。

过去30年,几经东进南扩,昔日武汉地图上“被遗忘的两厘米”,如今已成为国家改革创新“试验田”。

一个筑梦奔跑的“世界光谷”,既要修建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信息高速公路”,更要修好企业和老百姓门前的每一条出行之路!

45秒下穿鲁磨路隧道

“最大堵点”光谷广场获缓解

提起光谷,很多人的印象,常常还是车水马龙的光谷广场。

9月1日上午,位于光谷广场综合体地下一层上方夹层的鲁磨路隧道通车,这是“巨无霸”工程光谷广场综合体建成通车的第二条市政隧道。

隧道全长68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60公里,可对接东湖隧道部分车流。掐时计算,车辆穿越仅需45秒。

此前的4月19日,位于光谷广场综合体地下二层的珞喻路隧道已经通车。

据统计,光谷广场日均通行车辆约15万辆,曾是武汉最大的堵点之一。每到早晚上下班高峰和节假日,从鲁磨路到民族大道绕行光谷转盘常常会拥堵二三十分钟,严重时要堵车1小时以上。

如今两条市政隧道分别呈南北、东西向,在地下形成十字交叉,车辆可从地下直穿而过,对缓解光谷转盘交通拥堵十分关键。

光谷广场综合体集轨道交通、市政隧道、地下公共空间于一体,除珞喻路隧道、鲁磨路隧道外,已通车的2号线南延线、在建的11号线东段二期以及规划中的9号线,均在此交会。

据了解,目前光谷广场综合体项目地面工程主体已经完工,正在进行人行道收尾工作,地下工程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已完成总体工程95%以上的目标进度。

这个项目有三个特点:大、难、美,它的设计工程体量大,相当于21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土方开挖量相当于20个标准地铁站土方量,结构和支撑体系复杂,在地下空间合理布局“三线”“两隧”,这样的地铁项目在国内极其少见,美主要体现于地面“璀璨星河”雕塑,营造出美轮美奂的夜景。

光谷广场综合体被誉为亚洲最大综合体,也是亚洲最复杂的地下综合体。据介绍,综合体直径达200米,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米,基坑平面面积近10万平方米,最大开挖深度34米,相当于在地下空间建起了11层的高楼,整个工程土方开挖量达180万立方米。

据了解,地铁2号南延线(含光谷广场综合体),由东湖高新区和地铁集团各承担50%的投资,而珞喻路、鲁磨路两条下穿通道,则由东湖高新区全额投资。按照合作共建协议,光谷交通公司代表东湖高新区履行该项目的政府投资方职责权限,并负责沿线征地拆迁和相关协调工作,地铁集团为建设主体。

从江夏最快30分钟可达青山

光谷大道高架及南延工程一并通车

9月1日,随着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新建高架桥通车,从东湖隧道到江夏杨桥湖大道,也实现了全程高架直达。

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介绍,光谷大道是武汉都市发展区“五环二十四射”快速交通体系的关键干线,承担着武昌地区和光谷地区南向快速出城的重要通道作用。

此次光谷大道通车段,由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光谷大道南延工程(军运会保障线路段)组成。该高架一路向南,将极大解决光谷西地区及向南发展的交通瓶颈。

东湖隧道到杨桥湖大道可高架直达

据介绍,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北起喻家山北路连接东湖隧道,南至金融港四路附近,全长约6.76公里,全线共设5座立交,由北向南依次为喻家山北路立交、虹景立交、连接雄楚大街的五角塘立交、凌家山北路立交、光谷立交,立交平均间距约2公里。

光谷大道南延工程北起金融港三路与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期对接,向南以高架形式连续跨过高新四路、高新五路、高新六路、光谷一路、流芳大道、光谷二路,沿光谷大道主线跨外环线落地,全长约7.3公里,在高新六路设置全互通立交,其中金融港三路至杨桥湖大道段为军运会保障线路段。

光谷大道高架通车后,将进一步拉近江夏、光谷与洪山、武昌、汉口等地区的时空距离,极大缓解三环线至珞喻东路的交通压力。

部分匝道已同步开放交通

为方便市民上下光谷大道高架,沿线分别在五角塘立交、丽岛漫城、凌家山北路立交、关南园路、光谷立交、鑫阿丹酒店附近、金融港三路、高新四路、杨桥湖大道设置有上下桥匝道,其中五角塘立交全部匝道、丽岛漫城上桥匝道、光谷立交3条匝道(自西向东、自西向南、自南向东方向)、鑫阿丹酒店附近下桥匝道、高新四路上桥匝道、杨桥湖大道上下桥匝道目前均已开通,剩余匝道也将陆续开通。

江夏最快30分钟可达青山

过去六七年间,光谷交通建设南北联动,贯通东西。

光谷东,光谷“科技新贵”。一座座园区次第崛起,成为引领光谷的新地标。光谷东的交通规划,一开始便是高起点的地铁、有轨电车等绿色交通工具。

光谷西则不同。光谷广场、关山大道、民族大道、光谷大道,既是光谷产业的源起,也是光谷年轻指数和活力指数最高的地区。这里承载着180万常住人口的大部分,在城市化进程中渐渐成为年轻的“老城区”。

大量年轻人口的涌入和落户安家,给这里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光谷大道高架通车,将对光谷交通带来重大改善。”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它一方面可对地面交通实现分流,另一方面从凤凰山出来后可经高架直通东湖隧道,畅达二七长江大桥、金桥直至北三环。

今后,市民开车从江夏至光谷,经光谷大道、东湖隧道、二环线,最快30分钟可达青山、汉口中心城区,全程无红绿灯。

双向四车道变八车道,关山桥拓宽升级

关山大道两大交通瓶颈打通

跻身光谷“千亿大道”的关山大道,是东湖高新区一条南北方向重要主干道。

这条路始建于1958年,原名关山一路,是关山工业区修建的第一条道路。

1988年,东湖高新区创建成立,2001年获批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中国光谷”。

产城发展,交通先行。2004年,经过450天的整修,关山一路蝶变为一条崭新大道,并更名为“关山大道”。

随着光谷的迅猛发展和产业不断集聚,关山片区被光谷商圈、众多企业和高校环抱,区域内交通条件、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不断发展完善,片区内从业人员20万人,人口快速增长。

关山片区已成为服务百万高新技术人才的核心区域,而关山大道作为光谷核心产业轴线,也成为区域内一条“创新大道”和“黄金大道”,见证着光谷从一个科技园区成长为世界闻名的“天下谷”的变迁。

8月30日,位于东湖高新区的关山大道跨南环铁路关山桥拓宽升级改造,以及大学园路地面道路拓宽升级改造项目通车,加上今年6月28日已经完工通车的大学园路跨三环线市政高架桥,关山大道向南延伸的两大交通“瓶颈”均已打通。

关山桥由双向四车道拓宽至八车道

武汉光谷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关山大道跨南环铁路关山桥,此次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大学园路跨三环线市政高架为双向四车道,大学园路地面拓宽为双向六车道、局部八车道,道路等级同步全面提高。

关山大道跨三环线关山立交下方,已由原先的十字路口,改造为拥有三车道的转盘、取消了原有红绿灯。自此,关山大道往来于大学园路、江夏方向,或是前往三环线东西方向的车辆,通过时不必再排长龙,拥堵状况将大大缓解。

关山大道、大学园路与江夏区实现快速连通,将成为光谷南北方向的一条交通要道。同时,该路段也将在军运会期间发挥重要交通保障作用。

据了解,关山大道跨南环铁路关山桥拓宽工程,位于关山大道南端,北起软件园路、南至茅店山东路,工程全长849.1米,宽60米,将原有双向四车道向两侧分别拓宽两车道,即两侧各新增一座8.5米宽桥梁(新桥与旧桥分离,间距20厘米),实现由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八车道。

由于关山大道跨南环铁路关山桥附近,有关南小区、中建康城等多个社区,住宅区较多,为避免扰民,建设方还专门安装了声屏障,以降低车辆通行产生的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千亿大道破除三大交通瓶颈

关山片区城市空间日益扩大,产业布局聚集延伸,社区及配套不断南移,随之而来的巨大人流、车流犹如潮涌。关山大道及大学园路沿线,三大交通“瓶颈”的矛盾日益加剧。

其中,关山大道跨南环铁路关山桥——既有关山桥为双向四车道,而连接的关山大道则为双向六车道、局部八车道,早已难以满足关山交通大车流通行需求;而关山大道跨三环线关山立交桥下,早已成为一大堵点。

此外,大学园路2002年建成之时,道路等级低,加之服务年限久,其道路交通水平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来往于光谷和江夏的巨大车流,在此形成多处堵点,并多次登上武汉市“十大拥堵排行榜”,急需拓宽改造升级。

为此,东湖高新区启动了关山大道跨南环铁路关山桥拓宽(软件园路—茅店山东路)、大学园路跨三环线市政高架和大学园路地面道路拓宽升级改造(茅店山东路—三园路)等“两桥一路”三大项目建设。

其中,大学园路跨三环线市政高架桥已于今年6月28日率先完工通车,关山大道往来于大学园路、江夏方向的车辆,可直行通过这座高架,直接跨过三环线,快速通过以往关山立交桥下的一大堵点。

此次,关山大道跨南环铁路关山桥拓宽升级改造项目通车,大学园路道路拓宽升级改造项目通车,将为这条“黄金大道”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居民出行也更加便捷。

关山大道还将全面拓宽升级

当前,光谷正以高新大道为主轴,以光谷科学岛为重点创新源,以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等为核心载体,以打造关山大道、光谷五路、左岭大道等三条千亿大道为延伸,不断优化推进“1133”创新空间布局战略。

按照规划,关山大道沿线将打造成集创意产业、高尚居住、商业服务、研发办公功能于一体的创新溯源地、世界一流的“光谷智道”。据悉,在“两桥一路”三大项目全部完工后,关山大道还将进行全方位的拓宽升级改造,融入智慧元素、体现科技化的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交通水平和周边环境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支持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

借鉴金门大桥设置“潮汐车道”

珞喻路及民族大道路更美、行更快

今年4月19日,珞喻路通道正式通车。

该通道起于华乐大厦处,终于省中医院光谷院区门前,长1270米,按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时速60公里。

今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门口珞喻路、珞喻东路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完工。其中,光谷珞喻东路(关山大道-三环线)升级改造项目起于关山大道,东至三环线,长3.95公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及附属设施、功能照明及箱柜、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的改造提升等。

珞喻路-珞喻东路路面整治提升,项目西起洪山区和东湖高新区交界,东至关山大道,实施范围全长约1.54公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及附属设施、功能照明及箱柜、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的改造提升。

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介绍,作为“一点一校三线”的核心区域,华中科技大学门前珞喻路-珞喻东路-森林大道,此次全线进行了机动车道加铺沥青、人行道步砖更新、绿化完善、外立面整治等,不仅“颜值”更高,路也更宽更畅了。

更加人性化的是,珞喻东路至三环线还设置了“潮汐车道”,根据车辆通行情况,合理分配车道。

9月1日6时30分,光谷森林公园门前的道路上,一辆黄色中巴车将路中央的水马,从一边“吞”进去,从另一边“吐”出来,不到20分钟,便将中心护栏向左移了一股道,往三环线方向的机动车道从3股道变为了4股道。

这是武汉市出现的第二条潮汐车道,也是目前在用的唯一一条潮汐车道。

据介绍,珞喻东路至三环线是光谷由西向东的主干道,近期由于平行的高新大道道路施工,往光谷东方向的车流大多集中到了珞喻东路,在早高峰时,2.5公里的路程有时需行驶15分钟以上。

与此同时,反方向的3股车道却常常处于不饱和状态。这正好满足“潮汐车道”的设置条件。“潮汐车道”的作用在于,不同时间段里,一个方向堵车,一个方向没车,通过借用对向的道路来分担交通压力。东湖高新交通大队在珞喻东路设置的“潮汐车道”目前暂时只在早高峰期间运行2个小时,到9时30分后恢复原有通行。

经测试,“潮汐车道”对缓解拥堵效果明显。驾车从东湖隧道高架匝道上珞喻东路行驶至三环线附近,仅需5分钟,而反向尽管有1.1公里的路段少了一股车道,但也并未影响通行。

此外,民族大道(光谷广场环岛—三环线)路面综合整治工程,8月底也已基本完工。项目北起于光谷广场环岛,南止于三环线,全长约0.87公里。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及附属设施、功能照明及箱柜、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的改造提升等。

民族大道往来于光谷广场的地面机动车辅道,于9月1日同步通车。

交通先行护航“三个光谷”

2019年是光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强力推进产城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护航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这“三个光谷”建设的核心要义。

光谷现有8大产业园区。托起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的高新大道,一路向东直至左岭,沿途坐落着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武汉未来科技城和武汉智能制造产业园等4大核心园区,承载着千亿生物产业、2000亿元集成电路项目,还有华为、华星光电、天马等大批产业巨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创新横轴,将与豹子溪生态廊道生态纵轴,共同形成“黄金十字轴”。

不难看出,近几年,地铁11号线东段一期、有轨电车T2线、雄楚高架的布局,均是为了满足光谷向东发展的需求;而地铁2号线南延线、地铁9号线、19号线、有轨电车T1线、东湖通道等交通建设,则给光谷南北区域的联动发展搭通了“天地线”。

目前,在大光谷片区内,轨道交通初步成网。截至8月底,光谷每天有近30万人次乘坐地铁和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出行。

8月9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半年经济工作会发布数据称:上半年,光谷7项经济指标位居武汉市各区第一,其中 GDP同比增长10.8%。

武汉市委常委、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汪祥旺为光谷定下“三两”小目标:今年至2021年,光谷年增企业2万家,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匹配200万人口的城市功能及服务能力,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

过去,从汉口、武昌和汉阳来光谷,总是绕不开光谷广场。如今,雄楚高架20分钟直通汉阳,光谷大道高架半小时过江可达汉口,十有九堵的光谷“转盘”,已蝶变成为“星河璀璨”的光谷广场综合体,成为多条地铁换乘的新枢纽。

从更高层级的对外交通格局看,毗邻的鄂州顺丰机场、光谷北部的花山港,以及接驳城际之间的光谷火车站,未来都让光谷从单一的平面交通,走向立体多元的高效开放式交通新格局。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