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委一号文件讲了啥?权威人士这样解读

2020-03-24     人民日报数字安徽

春分已过,农事愈加繁忙。

3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正式公布。

以省委一号文件的形式聚焦“三农”,传递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政策信号,这在我省已是连续第17年。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起草思路是什么?部署了哪些重点工作?有哪些创新点?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做了解读。

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短板两大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这是今年省委一号文件起草的背景,也是整个文件的‘中心点’。”卢仕仁表示。

文件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任务进行重点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省委一号文件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安徽实际作了创新。

记者看到,在文件结构上,增加了第五部分“扎实推进农村重点改革”。对此,卢仕仁表示,我省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今年改革任务重,故单列一部分重点部署。

在具体内容上也有新增。比如第二部分“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新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条。这是我省对照全面小康定性定量指标,在中央一号文件列出的8个方面短板基础上,增加的2项短板。

第三部分“促进农业稳产保供和乡村产业发展”,新增1条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这是我省“三农”领域参与长三角产业协作分工的重大机遇。

部署35项“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卢仕仁介绍,省委一号文件共6大部分,部署了“三农”领域35项重点工作。

首先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为此,文件安排了5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工作,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

其次是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这部分根据10个方面的短板,提出了10项任务。再次是促进农业稳产保供和乡村产业发展,包括5项重点工作:稳定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

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上,文件提出安排了5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乡村治理工作体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农村重点改革上,要求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第六部分是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政策举措,为补短板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包括5项:优先保障“三农”投入,强化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推动人才下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压实各方责任。

确保剩余8.7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

我省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县和贫困村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人口总数减至8.7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16%。“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重点是确保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剩余8.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卢仕仁表示,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坚决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省级对贫困发生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倍以上或剩余贫困人口超过4000人的县进行重点督办。在此基础上,一号文件要求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对已脱贫人口开展全面排查,认真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同时,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做好考核验收和宣传。

“脱贫后政策变不变,人们很关心。对此省委一号文件做了明确规定,要求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卢仕仁说,文件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即贫困县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

脱贫后怎么办?文件要求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要将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卢仕仁说。

补短板各市要各自找着力点,不能照抄照搬

补短板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题。文件列出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供水保障、人居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生态环境、农业基础设施、农民收入等10项短板,并且逐项拿出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确保全面补上。

“其中前8项是中央一号文件列出的共性短板,后2项是我省个性短板”。卢仕仁说。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要求年内建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1万公里。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农村的孩子也有大礼包。文件在硬件上,要求建成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1700所。软件上,加强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为此文件提出要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补短板是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不补现代化的短板。”卢仕仁表示,我省各地农村情况不尽相同,市县要根据自身实际找准补短板的侧重点、着力点,不能简单照抄照搬,不能出现不该补的重复补、该补的没补上。

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建100个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为此,省委一号文件就农业稳产保供和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系列举措。

粮食生产上,要求确保全省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举措,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开展“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建设100个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在农业产业化上。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年内新增产值超50亿元农产品加工园区3个、产值超10亿元龙头企业10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达到2.4亿人次。

促进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深入推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工程,年内新建50个左右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等重点领域改革

今年是农村改革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年份,作为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省委一号文件对今年全省农村重点改革作出了部署。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是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在天长市、旌德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重点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成果,有序开展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

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扩大“三变”改革范围,力争开展改革的村达60%以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入实施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年内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总体达到8%。

此外,文件还对供销合作社、农垦、国有林场、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重大改革任务进行了部署。

责任编辑:章宜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D6gCnEBnkjnB-0z3zT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