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答卷!亳州这场大考背后,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付出…

2020-03-24   亳州发布

疫情期间

我市积极组织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

截至3月20日

25天的时间

全市累计发送包车2200辆次、8万多人

已外出务工人员达126万人

据省通报数据

我市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复工率位居全省首位

这份成绩单来之不易

这份完美答卷的背后

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付出……

助返岗务工老乡安全抵达

“感谢政府,一直帮助我们,现在又免费送我返回工作岗位,我会努力工作,争取早日脱贫。”近日,涡阳县牌坊镇贫困户张飞坐上政府开到家门前的“返岗直通车”高兴地说,他和20多名老乡一起到浙江台州返岗复工,感谢家乡的关怀和照顾。

疫情期间,类似这样“一站式、点对点”专车输送务工人员外出的画面在全市各地不断上演。如今,126万外出务工者已经安全返岗复工,为春节返乡务工人员返岗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市是务工输出型大市,全市常年外出务工人口14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22%,其中贫困户外出务工人口15.5万人;春节返乡务工人口120多万人、占常年外出务工人口比例82%。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怎样解决百万务工人员外出一度成为横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我市逆疫情形势而上,聚力推进。2月25日,我市迅速成立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指挥部,从10家单位抽调15人集中办公,建立“日调度会商”机制、领导层层分包机制,并于当天发出《致全市外出务工老乡的一封信》,详细告知外出务工者外出时要准备什么、怎样乘车等信息,让外出务工者做到“心中有数”。

疫情期间外出,地方政府开具的健康证明是务工者的通行证。我市启用“亳州市外出务工人员服务管理系统”,建立开具健康证明的负面清单,截至3月23日,累计筛选负面清单达356017人次,为128.8万人开具健康证明,提高了负面清单比对效率,确保了开具健康证明的真实准确。

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我市与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台州等26个城市签订了“员工返程返岗复工协同联动协议”。根据协同联动协议约定,两地政府通过有效对接,外出务工人员在出发前接受精准的健康检测,到达目的地后可以即时上岗,为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织密了协同联动网,搭建了返岗就业“桥头堡”,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到达目的地后被隔离而无法顺利返岗就业的后顾之忧。

强大的运力支撑是保障出行的重要条件。我市统筹调配全市669台车2.7万个座位,开展“点对点、一站式”包车等直达运输服务,推进“家门到车门、车门到厂门”精准流动,制订《外出务返岗包车客运组织流程图》,开通农民工返岗包车申请绿色通道,实行农民工返岗包车牌24小时办理制,向社会公布包车业务咨询联系电话,主动联系包车组织单位、农民工外出群体,变“在家等客户”为“上门送服务”,指导运输企业对所属车辆进行技术状况检查,消毒、通风,并配备体温测试仪、消毒剂等防疫设施,全市包车出行的8万多人全部安全到岗。

在护送务工者的过程中,各地还给大家发放口罩、食品等物资,辖区公安交警则主动配合交通运输部门,对外出务工包车做好保驾护航,蒙城交警护送外出务工人员到浙江义乌目的地,利辛县抽调92名镇村干部进行培训后随车护送,确保疫情防控、运输安全措施到位。一系列周到的服务一路温暖着外出老乡的心。

促就业 外输内拉有钱挣

对于能够外出的务工者,通过暖心服务帮助他们早日返岗,对于有在本地务工意愿或不能外出的贫困群众,各县区通过鼓励有劳动能力者外出、拉动本地就业等方式,内外齐发力,努力让群众有活干、有钱挣。

“我才来这里上班没几天,干的是老本行(电焊),感觉公司很大,环境也不错……”家住涡阳县义门镇李集村的吕涛以前在温州苍南县做电焊。春节期间,因为疫情不能出门,吕涛通过微信朋友圈看到政府发出的招工信息,通过实地到涡阳县开发区鸿路钢构公司咨询、实地参观,他坚定了在家务工的决心。吕涛说,女儿今年7岁,儿子1岁多,妻子一个人非常辛苦,在家乡干可以分担下,而且家乡企业环境确实不错,工友们也非常热情。

在有序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返岗的同时,涡阳县多渠道发布招工信息,积极搭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就业平台,做到有效衔接、精准对接,着力推动家门口就业,不断满足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同时,涡阳县围绕“自行、包车、来人接”“外出、县域、镇村干”“贫困户优先”的分类施策,统计每天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出行时间和目的地,通过发放招工宣传单和“一封信”到群众家中,编排涡河憨腔、莲花落等宣传招工。

蒙城县通过“双向拓展”的方式拉动就业,向内深挖就业潜力,为留守的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向外输出务工,为年轻的贫困群众扩大就业面,通过双向拓展,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路子;利辛县则开辟了外出务工直通车年审检测绿色通道;谯城区录制了接地气的方言版音频,利用村村通广播和流动小喇叭加强宣传,开展暖心服务,为外出务工人员发放口罩和中药预防茶饮等用品;亳州高新区则通过各种途径发布用工信息,统一组织乘车,并给予50%的车费补贴。

就业需要有岗位才行。疫情期间,我市整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保障用工岗位充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创业办、团市委以及市工商联统筹市内市外企业用工需求,同步服务本地企业,通过线上网站推送、线下发放信息汇编等多种形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更多更到位的服务。截至3月20日,累计摸排市内企业用工岗位42232个,摸排外地45个城市2673家企业的用工岗位1162965个。

3月15日,市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指挥部发出《再致全市外出务工老乡的一封信》,告之想外出务工还没有出去的老乡,“请您抓紧到村委会进行登记或登录亳州市人民政府官网查询企业招工信息,镇村干部将坚持‘送信到家、送岗到人、送人到岗、能人带动’的原则,帮您联系合适的工作岗位,助您尽快实现就业!”

战扶贫贫困户未就业“清零”

“今年一开春俺没像往年一样外出务工,由于自己是熟练工,目前在扶贫车间月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利辛县荣溢鞋业在胡集镇胡东易地扶贫搬迁住宅小区设立扶贫车间,吸收周边回乡务工人员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胡集镇长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春均,过去一直在沿海地区从事鞋帽加工,妻子重度残疾,两个孩子也都在上中学,听说自己易地扶贫搬迁后的楼房下面就有熟悉的车工岗位,他赶紧就去报名,现在可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挣钱,心里很踏实。

疫情发生以后,我市针对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通过数据分析,科学研判,如今,和张春均一样,全市15万多贫困劳动人口或外出务工,或实现就业,贫困户未就业基本实现了“清零”目标。

聚焦重点难点,增强举措针对性,这是贫困户未就业基本实现“清零”目标的重要抓手。我市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现无具体岗位的人员,帮助其匹配用工岗位,督促务工人员抓住时机返岗就业。对原工作单位暂未复工的、原在外地从事餐饮等三产服务业的或小微企业暂时没有复产复工的、自由经营者所在城市不允许开业经营的,引导他们尽快选择新的工作岗位先就业再择业。对有就业能力的贫困户,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务工岗位,摸清外出务工时间、地点,每天统一汇总到县区,由县区有序组织包车返岗就业,针对部分不能外出且年龄较大的贫困人口,设置防疫巡查员、卫生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优先安排因疫情暂时无法外出的贫困劳动力,通过支持返岗复工一批、帮助招聘录用一批、动员投身农业解决一批、鼓励重大项目吸纳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益岗位安置一批等“六个一批”措施促进贫困人口就业;赴外地务工贫困户给予全额报销车费,同时还提供口罩、食品等物资。

在疫情防控的大形势下,开展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可供参考的样板几乎没有,能被借鉴的经验也不多,只能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在经验教训中寻求解决办法。对于我市来说,强大的组织保障、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顺畅的体制机制、大数据分析优势……坚持拿出硬核措施、逐个破解问题是成功的关键。

--End--

文:刘景侠 编辑:海博

审校:张珍 审核:邓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