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坛咸鸭蛋已经800多岁了

2019-11-23     每日商报

“南海一号”

是宋代的一艘沉船

自2007年被打捞出水后

至今已发现18万余件文物精品

被誉为“中国水下考古里程碑”

在这艘800多年前的大号沉船中

有哪些不可思议的货品?

小西带您一起探秘

这艘古沉船背后的故事

古沉船里都有啥?

前方高能!

保存了800多年的食物长这样!

还是腌制的······

啊???

古人这么会吃?!

是的!小西真没逗您

“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领队孙键

在《开讲啦》节目中介绍:

左一是腌制的植物

中间是腌制的咸鸭蛋

右边是一个羊头

孙键说:

古代

在1个月乃至数个月的航行中

像胡椒、羊骨头、酒坛子等

各类生产生活用品都会被带上船只

这些用品

对于历史研究弥足珍贵

在“南海一号”

18万余件出水文物中

以瓷器、铁器为主

也有金银器、漆木器、玉器、钱币等

截至目前,铁器发现的数量

已接近130

这说明

在宋代,铁是外贸的品种之一

出口量巨大

而且,贵金属也加入到海外贸易中

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达

提起这些文物

孙键表示:

//

比起金银陶器,

那些能够反映古人生活的物品

更有研究意义

“南海一号”就像一个小型社会

为我们了解古人的海上生活

提供了鲜活的范本

//

1987年第一次被发现

到2007年首次露出水面

再到2019年8月

国家文物局发布

“南海一号”保护发掘项目重要考古工作成果

这条珍贵沉船

终于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

孙键说:

“南海一号”

展现了宋代繁盛的海外贸易

对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史、陶瓷史、

航运史、贸易史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

我国与沿线国家商业与文化交流

提供了坚实论据

水下考古是探险还是寻宝?

伸手不见五指,黑咕隆咚

······

咦?这是哪儿?

上图就是水下考古的环境

孙键介绍

在水下考古

海域能见度一般较差

虽然这对工作造成一定困扰

但也正因为如此

很多水下遗址才免遭被盗得以保存

//

“水下考古

是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

为研究对象

它既不是寻宝

也不是探险,更不是猎奇

从本质上说

它是陆地考古向水域的延伸

区别在于介质不一样。

//

(孙键工作场景)

提及“南海一号”从定位发掘

到整体打捞的曲折过程

孙键回忆:

为了保证沉船和文物的完整性

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

经过周密的设计和6次水下调查

最终将“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出水

堪称水下考古的典范

“南海一号”古沉船

属于中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

型深,干舷较大,剖面呈V字

“上平如衡、下侧如刃”

不仅可以破浪,装载货物量也大

深埋海底的“南海一号”

是如何被打捞上来的?

900吨重的沉箱

如何进行精确定位的?

戳视频,一起来看

来源:央视一套

每日商报(ID:hzmrsb)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BLEr24BMH2_cNUgTC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