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摸底建库
启动无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普查工作,列出无为民歌、传统文学、手工技艺等8类60项普查内容,组织县文化馆、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专家学者开展普查工作,建立民间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档案信息库,整理申报“非遗”项目20项,挖掘“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人。
(图为无为民歌传承人现场教学)
完善培育机制
出台传统戏曲民营剧团培养人才激励办法,从无为县人才专项资金中列支专项经费,支持“无为民歌研究会”“无为庐剧社”等6家民间文艺组织(团体)建设;
整合县职教中心、县中心学校等教学资源,举办技艺传承专题培训班,聘请“无为鱼灯”“剔墨纱灯”“太平板龙灯”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为师,培育人才800多人。
(图为县职教中心举办技艺传承培训班)
(图为县中心学校举办戏曲广播教学活动)
注重展示传承
充分发挥无为县文化馆和20个镇级综合文化站作用,搭建城乡两级公共文化供给服务平台,支持文化作品创作,编排的无为民歌《走向复兴》《十送红军》等作品获得多项大奖,“无为剔墨纱灯”获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金奖”。
推动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丰收节”“香韵无为”等文化展演展示活动30多场次,200多名骨干参演,15万多人次观看。
(图为无为民歌参加赴芜湖市非遗展演活动)
(图为香韵无为文化展演活动)
文章来源:市委组织部
投稿平台:“智慧无为”手机台/ "无为发布"“无为广电”微信公众号/“无为周刊”(0553-2538071)
无为广电融媒体中心
有温度 有态度 有深度
图 文 | 潘浩
编 辑 | 潘浩
审 核 | 王荣
监 制 | 陶玉云 孙立文
版权声明:本微信公众号所有内容为无为县广播电视台所有。欢迎个人微信号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