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婉,穿梭在武汉泛海CBD的一位白领。去年年底,她趁黑五下单的阿玛尼彩妆,在商场咬牙买的呢子大衣,和价格不菲的包包,至今,一次都没有用过。
年前,没等来年终奖,却等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账户里所剩无几的余额,让买不起N95口罩的她,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让不少年轻人从“精致穷”的消费主义中惊醒。在获得“精致主义”带来的短暂性快乐后,面对残酷的现实才明白:有了存款,才有了对抗风险的能力。
每次逛超市只是稍微拿点东西:3元、5元、6.7元、20元……
结账:547元
这个段子用在封城后武汉人超市网购同样适用,家住汉广社区的帆帆,转来几张超市购物截图,家乐福541元、武汉盒马309元、菜篮子250元……尽管2月大部分人收入为零,但支出却一点没少,用网友的话说“在家待着并不影响我花钱”。
滑动查看更多
帆帆算了下,宅家的40多天,米、面、油、菜花费5K,零食2k,水果1k,这还只是两口之家的日常消耗。
民以食为天,食以肉为贵
加上房租、还贷呢?3月正好赶上帆帆交房租的日子,半年一万多,再算上还花呗3k,加在一起,封城后花费近3.3万。
还记得上了微博热搜第一的袁先生,滞留武汉亲戚家,8人挤两室一厅,从事网约车行业,无法复工,每月需还款八千,焦虑到每天半夜两三点睡不着。
比他更夸张的是乐乐一家,年前乐乐带着儿子回老家过年,加上丈母娘老丈人、哥哥嫂子、侄儿侄女婿、3个小孩,以及从广西回来的二姐一家三口,总共12口人,“每天做饭都是一大桌子菜”。
乐乐算了下,2月花费3w+,账单如下:
不会迟到的账单
如果是正常2月上班的情况下,乐乐和老婆吃喝单位管,儿子住读,全家生活费没多少钱。但现在不仅没收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收入。
蚂蚁花呗数据显示,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人开通了花呗,甚至月入5000元的年轻人比月入2万元的更敢花。
用下一个月的工资,填补上一个月的窟窿,满足当下的消费欲望,是无数月光族的日常。
疫情曝出后,小婉所在的武汉CBD的一家互联网公司资金紧张,虽然在家做着之前两倍的活,收入却是原来的三分之一。每个月背在身上的信用卡还款还是要一分不少地交。
3月的信用卡账单
平时不怎么存钱的她,第一次深刻感受到存款的重要性,那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一位怀孕32周的武汉宝妈茜茜,由于怀二胎和工作不顺,2019年干脆辞掉了原来在江汉区一家咨询公司的工作,原本准备专心带娃。
家里还有一个4岁的大宝,过完年就要交下半年学费了。由于马上生二胎,父母从老家过来照顾,全靠在武汉跑销售的老公一个人养活5张嘴。
一张图看看房贷占工资多少是合适的
可是,身处疫区,老公不出去跑客户这两个月没有收入,现在只能坐吃山空。每每想到产检费用、学费、生活费、房贷车贷,以及不知何时复工,小俩口整夜整夜的失眠……
要不是因为这场意外,谁也不曾想到,原以为安稳幸福的生活如此不堪一击。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天。这段时间,不少武汉的企业减薪停薪,还来不及考虑日后的职场之路,因为摆在众多武汉人面前的,是眼下的家庭经济问题。
不少团购群里,武汉主妇们团购抢菜之外,存钱、发展第二副业、投资理财、买房等也成为热门讨论话题。
一场疫情,让每个家庭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而有些人,可能不那么幸运了。
有的人为了钱,可以冒着生命危险,从一个省市步行到另一个省市。
由于湖北省交通停运,有两个湖北人为了赶回深圳去上班,不得已背着大包小包沿着铁路线,整整走了7个多小时,准备步行到湖南岳阳坐车。
尽管知道这样做不对,可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毕竟生存压力并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半分。
有的人因为支付不起昂贵的治疗费,连生命都放弃了。
2月初时,财新网的记者在采访武汉中南医院彭志勇医生的时候,问到:“疫情期间有什么事情特别打动你吗?”
彭医生说,疫情前期,一名来自黄冈的孕妇,治疗花了近20万,她老公走投无路最终决定放弃治疗……
疫情之后,不得不审视,我们的存款能否承担得了一场重病?在收入骤减的情况下,还能支撑多久房贷、车贷以及养育孩子的高昂费用?
有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抵抗困难的勇气,而是没有抵抗风险的经济能力。疫情下的众生相,撕开了生活的残酷面。
《2019-90后单身人群白皮书》的调查显示,90后真实的存款情况呈现出两极分化、旱涝分明的情况。确实有3成90后处于零存款状态。
但同时,也有3成90后有3-10万元存款,2成90后受访者的存款达到10万元以上。也就是说,默默存钱的年轻人不占少数。
来源:摄图网
90后小汪是武汉东湖开发区某通信产业的前端工程师,2016年,他在武汉沌阳大道购置了一套房,父母出首付,自己还贷。
他将每个月的工资分为还房贷、存款和日常开销三部分。为此,他特意办了三张银行卡,互不打搅。每月15号,小汪收到工资的第一件事,就是从工资卡转出4000元还房贷。
以前小汪花钱大手大脚,尤其喜欢和朋友聚餐,在游戏里氪金。但意识到要存钱后,他第一步就是学会记账,了解自己每个月收入和支出各占多少,甚至细化到交通、娱乐、服装、吃饭、房租水电……
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学着记账
通过记账,小汪知道了自己的开销占比,会有意识地减少非刚性需求的支出。“做好用钱区块的划分,对攒钱来说非常有用”。
虽然在还房贷,平时存钱并不算多。但面对这次疫情,小汪表示在公司调薪的状况下,自己的余额尚足够支撑到年底。
90后张佳佳是武汉独生女,家住武昌和平大道,没有房贷的压力,平时工资除了给父母一部分生活费和日常开销外,会定期攒够一笔钱存起来。
她表示,这笔钱一部分用于买些小额理财产品,积少成多,不轻易动用;另一部分作为自己的奖励基金使用,比如每年计划的旅行等。
近期的存钱记录
对于每个月存钱的数额,张佳佳倒是很佛系,“没有固定的金额,比如这个月花得多就少存一点,下个月赚的多就多存一点”。
除去每年一次的旅行,90后张佳佳毕业4年,已经攒够10万元了。这次疫情,相比于存款几乎为零的同龄人,她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不用担心菜又贵了, 上班又推迟了,不满意工作有裸辞的底气”,果然,成年人的安全感,都是钱给的。
现在年轻人追求所谓的“精致生活”
却少了一份突如其来的危机意识
而存钱,正是增强抵抗风险的硬核能力
与其在“买买买”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不如提高挣钱能力和理财意识
给未来的日子,安心生活的底气
#今日话题
疫情之下,你的存款可以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