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武汉的正式“解封”,中国的抗疫也真正的进入了尾声阶段,我们用了3个月左右的时间基本控制了疫情,但是却仍然不敢有所懈怠。新冠疫情的传染性较强,现在欧洲和美国的疫情形势仍然没有迎来拐点,而这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只要有一个国家还没取得胜利,那么就没有哪个国家的抗疫行动能够宣告结束,最近印度、非洲等国家的确诊病例开始快速增长,由于这些地方医疗条件有限,着实让人捏一把汗,一旦这些地区接棒欧美成为下一个疫情中心,后果不敢想象。疫情已经不仅仅是对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考验,而是一场对全人类共同的考验。
疫情的发展给全球供应链的带来了相当的不确定性,这段时间整个豆粕市场都在担心巴西、阿根廷大豆供应会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消息面一有风吹草动心里就容易发慌,一发慌就受不了价格涨,价格一涨就想追上去做一些后期的储备。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远非“豆粕人”要考虑的层面了。保障大豆的供应,是国家一直在做的事情。世界上排前三的大豆出口国:美国、巴西、阿根廷,其实占比较大的也就是美国和巴西,贸易战以来,中国从巴西进口的大豆份额甚至超过了美国。中美、中巴、美巴之间的关系也从去年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随着中国实力的崛起,一些国家开始认真的去思考到底跟谁合作才最有利于本国利益。像巴西,在中美贸易战期间依靠大豆出口从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巴西总统又于去年10月份亲自访华,提及希望出口更多的大豆到中国,另外,中国也已经参与到了巴西的基建项目当中,一句话,中巴现在的关系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在大豆贸易的三方:中、美、巴之间,中巴关系紧密之后,就能有效化解原来美巴关系紧密时对大豆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巴西也确实是一个需要钱的国家,中巴之间无论是在大豆上的合作、还是基建上的合作,都是互利互惠的。虽然巴西也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数据表示,巴西2019-20作物年度(9月—次年8月)的大豆已经销售了75%,而中国正是最大买家。
自2020年初以来,巴西的货币雷亚尔已经贬值了大约30%,巴西的大豆虽然以美元计价,但是付款的时候却是使用雷亚尔支付,这就使得在进口上今年的巴西豆更具有优势,而且CBOT美豆的价格今年整体位于900美分/蒲式耳以内,最低在3月到达820美分/蒲式耳左右,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加速加量从巴西大量采购,而巴西大豆今年的产量又一次不负众望,可能会达到创纪录的1.23-1.26亿吨之间,出口预计在7700万吨-7800万吨之间。上半年是巴西大豆的主场,巴西的产量越高,中国上半年从巴西进口的大豆越多,下半年美豆上场的时候中国的话语权也就越高。
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既说了中国多采购美国的农产品,也提到了中国会尊重市场的意愿去采购有竞争力的产品。从产品的竞争力来看,现在大量采购巴西大豆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中国的需求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有所降低,在下半年跟美豆的贸易上,看似美豆还有各种不确定性,其实是中国手中的筹码越来越多了。
来源:豆粕人;作者:蜻婷;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