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15秒钟,大栓变自动 一战时美军的佩德森装置

2019-10-21   疯狗的轻武

昨天在写栓动魔改出来的霍特机枪时,有小伙伴表示对同样出现在战地1里的那把春田M1903试验型半自动步枪非常好奇,所以狗子今天和大家来聊聊这把枪。

先得澄清的是,春田试验型它并不是单独的一把枪,而是一个转换装置,由于设计师叫佩德森,因此一般我们也把他叫做佩德森装置。

他是一名非常牛X的武器设计师,连约翰·勃朗宁都说佩德森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在一战那会,他观察到堑壕战这种玩法非常不利于进攻,拉着大栓的步兵在冲机枪火力网的时候死伤惨重。而大栓完全没办法起到压制作用,即便是进了堑壕,步枪也仅适合拼刺。因此他设计了一款的可以将春田步枪简单改成半自动武器的转换装置,并与1917年10月送往华盛顿测试。

这个装换装置的操作非常简单的,将春田的枪机从枪上取下来,放入佩德森装置,插入弹匣,上膛,然后就能快乐的啪啪啪了。

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一套手枪的发射机构(扳机还是春田的),上边动图里拉动上膛的那个模块就是一个自由枪机。它发射的是.30-18手枪弹,弹头直径与春田打的.30-06弹一样,因此这两的枪管通用。但这种手枪弹的外形肯定不适合春田的弹膛,因此佩德森装置前端有个和.30-06一样的弹套。

讲道理,这玩意真的挺实用的,因为它的转换过程非常快。刚才还在堑壕里快乐的拉栓,听到冲锋发起的号令立刻就就能掏出佩德森转换装置将大栓变成一把发射手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M1903相较一战那些步枪,确实短,因此叫他卡宾没问题),而且整套转换装置也就1公斤,绝对划算。

下图是当时美军计划中的单兵携具,除了10个.30-06弹药包(每个包里塞两排5发弹夹),还为佩德森半自动准备了两个弹匣包,每个包可以塞5个40发容量的弹匣。这个携弹量带来的火力优势在一战时绝对算得上一哥。

但比较遗憾的是这玩意没赶上打仗,因为佩德森拿着玩意给军方评估已经17年底了,等下令生产已经是18年,等到首批65000个佩德森装置和配套的弹药送抵法国,德国已经投降,一战结束。结果连带着还没来得及发货的这批装置还没派上用场就被美国陆军封存,到1931年,美国人已经开始正儿八经的半自动步枪研发,因此直接将这批还未拆封的佩德森装置销毁。

总的来说这非常令人惋惜,佩德森装置非常简单,虽然尚不清楚在战场上可不可靠,但这种一枪二用的玩法不得不说很有脑洞。想想如果赶上打仗,美军步兵拿着这种半自动卡宾枪+勃朗宁自动步枪的阵容就算丢到二战也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