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珺;欢迎关注中财论坛
在四川绵阳,有一个姑娘。她有一个小院,院子里,瓜果飘香,青蔬满满,院子外,桃红柳绿,鸟语花香,流水潺潺。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像古人那样,遵循着季节的变化,劳作,生活。
三月,桃花开,来酿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去做枇杷膏;造纸,研磨,制笔,种田,砍柴,烧饭,她无一不会,无一不能。
春日赏花,夏日听蝉,秋日赏月,冬日喜雪,过着一种诗意的田园生活。
她叫李子柒,九零后女孩,十四岁因家庭变故,辍学在家,在城市游走打工,后因年迈的祖母无人照顾,回老家,和奶奶住一起,过起了一种田园而诗意的日子。
曾经有人说,我要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香,我要砍柴喂马,做一个纯粹的农夫。
也曾经有人说,我想要一个院子,冬暖夏凉,四季花开,我要读书,喝茶,做一个隐逸的闲人。
但面对琐碎,繁杂的生活,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去过自己想过的日子,那要的多大的勇气和力量。但李子柒做到了,她选择离开都市,回归田园,在大山深处,年复一年,平静而恬淡的生活着。
清晨起来,她不用精心化妆,不用挤公交,不用在雾霾重重的街道上,睁着睡意朦胧的眼睛去上班,而是提着菜篮,在露珠晶莹的菜园里,摘几个丝瓜,番茄和青椒。
将半碗小米倒进沸水里,坐在柴火灶前,慢慢的熬一锅粥,而后,在花香袅袅的棚架下,和奶奶慢慢喝。
而后,可能会担着木桶,去山泉边,用一个木瓢,把清澈的泉水,舀进桶里,再沿着崎岖的山路,慢慢回来。
不远处,屋顶上的炊烟,已袅袅升起,身后,跟着那只叫花花的小狗,或许,正在捕捉一只草丛中惊飞的鸟儿。
或是,在中途遇到了乡亲,就用家乡话,打个招呼,像极了王维的那句诗:田夫荷锄归,相见语依依。
院子里,是摘好的豆角。将清水倒进木盆里,慢慢漂洗,慢慢切,暖暖的太阳,照着低矮的屋子,一只老猫,在屋檐下的老藤椅上打盹,或许,有一只鸟儿飞过来,它睁开眼,斜睨一眼,又昏昏睡去。
洗好的豆角,和着腌制好的腊肉,再加上几个红红的辣椒,三五瓣蒜,几片葱花,在浓香的油锅里一炒,一道鲜美的菜就出炉了。
午后,在院里的瓜架下小憩。
或,翻一会儿书,或,喝一杯自制的花茶,或,什么也不做,就那么静静躺一会儿,耳边清风,山间鸟鸣,都是人生至高享受。正如李清照的一句诗:枕上读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人生,最难得的,是按着自己的想法过一生。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一个年轻的女子,在一个远离闹市的地方,独守着内心的寂静和安然,恬淡地过着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日子,若不是有着坚定的意志,是做不到的。
春天,她把稻谷撒在田里;夏天收割,用石臼舂米,做荷叶米饭,造稻谷酒;她用一碗清水,搅拌面粉,熬制面桨子,抹在白布上,做千层布鞋,再用麻绳,锥子,大号针,一针一线的纳鞋底;
她用桐油点灯,各种食材煨一只鸡,之后,慢慢享用,她用一种古老而缓慢的生活方式,告诉人们,一个人,只要是愿意,完全可以选择一种适合你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下去。
她安静的面容,处事不惊的生活态度,无不告诉我们,一个人,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是多么重要啊。
有女当如李子柒,自由,自在,自然,安然,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为我们的心灵打造了一个美好的陶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