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黄谷,感受来自远古村落的魅力

2019-07-19   最青州

【文学】走进北黄谷,感受来自远古村落的魅力

(张福生原创散文)

-------嵩山北黄谷采风散记

张福生


北黄谷,藏在深闺人未识。曾几何时,还是一个位于沂蒙山西北部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近年来,随着临朐嵩山管委会的统筹规划,先后推出了闻名遐迩的“杏花节”、“桃花节”、“蜜桃姐姐选拔赛”等原生态旅游休闲项目,得益于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借助于新媒体惊人的传播速度,尤其是国家与省市县旅游部门、新媒体联盟、各级摄协、中央美院以及知名作家来北黄谷多次深入采风挖掘写成各类文稿,在各大网络媒体推介宣传,让以石头为特色、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景色优美的北黄谷村也进入了世人的视野,终于有一天横空出世,一夜成名,去年春天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古村落”而享誉了大江南北、神州大地!

于是,四面八方的客人蜂拥而来,北京的、上海的、天津的、济南的、青岛的、东营的,男女老少,各色人等,一年到头,川流不休,北黄谷成了闻名全国的著名古村落。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北黄谷村惊艳亮相,像一个还有很多未解的谜团等待我们去探索、去揭秘,使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便产生了一种渴望:到齐鲁嵩山的北黄谷古村落去,去寻找我们心中那一片美丽的桃花源,去探索神秘的谜团,这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感受来自远古的魅力,激发我们生命中一种生生不息的坚持、质朴与永恒。


走进北黄谷,我们很久的渴望与期盼,终于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得以成行。这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丙申三月廿四日。一大早,我们在县作协主席张克奇的带领下,一行十三位会员从县城出发,西行约一小时车程,到达了嵩山管委会驻地,管委会副书记刘京海早就在路边等待我们。汇合后,进入小公路,我们往嵩山西北部山区迤逦而行。在山坡间狭窄的乡间公路上曲曲折折,盘旋而上。我们的车队在山路拐角处快到村子的时候,路西边出现了一湾碧幽幽小湖,像一枚碧绿的水晶,又像少女的明亮而清澈眼睛顾波流盼,透出无限春意和灵性,这使大家感到了一种神奇与愉快。大约半小时就到达了古村落---北黄谷。下车后,我们在村头的会客室,召开了简短的会议,嵩山管委会副书记刘京海介绍了嵩山以及黄谷村的概况,张克奇主席做了简短的发言和强调。随后,管委会委派当地一位知名人士李守祥老师做采风向导并进行全程解说,在李守祥老师的带领下大家立即展开了采风活动。

李守祥老师是研究北黄谷村的专家。为了便于大家写作,采风一开始,他介绍了北黄谷村的一些基本情况:北黄谷村位于临朐县城西南约30公里处,北面和西北与青州市接壤;西南与淹子岭相邻;正南与南黄谷村隔山相望。始建村于明朝初年,是一座历经600余年沧桑风雨的村落。据清朝桥头进士刘清源撰写的碑文中记载:“黄谷村有二,以方位南北而分,北者尤深,因山间连翘遍地,春来黄花满山,故名”。北黄谷村坐落在马鞍山前,山前有河名“黄花溪”,村落分南北两片,以溪为界。民居依山势建成,高低错落,层次分明,村中有一条不规则长街,用青石铺成。2015年春,北黄谷村因居住环境优雅,原始建筑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深厚,被评定为“省级古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李守祥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黄谷村的张家大院、李家大院和肖家大院的古代传说。清乾隆年间桓台张家在京为官斗贪官,恐有灭门之祸举家迁入偏僻而美丽的北黄谷,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后因形势好转而迁走。李家“李半仙”是淄博市鹅庄镇东道平村人,迁居北黄谷不久因救了狐狸一命,狐狸化身美女嫁给他并与他生儿育女、成家立业的报恩故事,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是真正的聊斋故事。

采风中,我们亲身感受到了北黄谷村的质朴与美好。信步走在北黄谷的村落里,空气清新,景色美丽,一切都是那么充满诗情画意,都是那么质朴无华和欣欣向荣,从朴素厚重的的大山和村落里,我们看到了村子里一直保持善良、淳朴的民风。放眼望去,草木青青,村子里、山坡上一片葱绿,此时梧桐花已过盛花期,大部分花儿已经凋落,还剩少量的花朵在微风里摇曳。槐花正开,一穗穗密实美丽的槐花开满了枝头,成群结队的蜜蜂忙着采蜜,一阵和风吹来香气沁人肺腑,令人顿感心旷神怡。仔细端详发现北黄谷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三面环山,山连着村、村连着山,村后背靠的“马鞍山”植被茂密、形如马鞍,村前蜿蜒的“黄花溪”,尚有溪水流淌,这里不愧是一个山高、谷深、林密、水丰、景幽的所在。瞩目远望,在碧绿的层层梯田里和山坡上,北黄谷的乡亲们成群结队劳作着,像奔忙在槐花丛里的蜜蜂,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着自家的庄稼、蔬菜和果树,编织着自己美好的幸福生活。

进入村内,一条不规则的大街用青石板铺成。走在大街的青石板上,看到街巷房屋随高就低,参差错落,连成一片散居的村落;举目四望,石头街、石头墙、石头房、土坯屋,夹杂着一些砖瓦房,风貌古朴,古色古香;仔细看来,村民房屋多以以四合院为主,每一户都是独立院落,集中连片,村中道路上下相通,左右相连,院落大小因地势而异,自黄花溪北岸,由下而上由低到高居然有十层之多。大部分是石砌墙到顶,兼有石墙至平口,泥墙垒山,青石板作檐,屋面存草,或石灰浆嵌缝,或石板干插。门楼多用纯石板垒成,通向院落的台阶均由石块砌成,多者七八级,最多数十级。石头是北黄谷的建筑特色。据李守祥老师介绍,排水是北黄谷村最具特色的设计之一,每个院落正房后面都有排水沟,或引到山涧,或引到街道,街道用青石板铺路,山涧架石拱桥相通,排水顺畅,这不得不佩服黄谷人祖先的智慧与勤劳,也不得不佩服大山的仁义与宽厚。由于新村建设的原因,也有些农户搬迁到了外面,家中的老房子已抵不住岁月的侵蚀,已是断垣残壁,在温暖的春天里任由草木疯狂的生长,已经不用的石磨、石猪槽、石牛槽和铁骅犁等农具,展示着农家生活曾经的过往,不时的引起人们无限回忆与猜想,这也是一道美丽的景观吧。

行走间,又发现村中有两棵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古槐一上一下,一南一北,屹立在村子的街巷中旺盛生长,两人难以合抱,历经风吹雨打而更加茁壮,我想这是两位也算是庇佑和保护北黄谷村神树吧。在村子里,还看到一盘石碾,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奶奶和孙女正在碾豆子,傍边有几位农家大嫂和几个孩子正在玩耍,不远处有几个村民正在修路,用青石砌路,他们的脸呈黑红色,手脚粗壮,他们穿着虽然破旧却像身边的大山一样朴素。北黄谷村里淳朴的山民,不知用了多少代的努力和付出,抛洒了多少汗水才建成了这样一个古村落,一幢幢,一排排青石到顶的农家院落,一条条石头铺成的街巷,原始高古,真实自然,令人感叹这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朴素无华的石头村,让大家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青石画卷,也看到了黄谷人世世代代淳朴、勤奋、坚韧、无私的付出。

行走在黄谷的村落中,我们聆听到了历史的回声,也看到了新的发展。在参差错落的村子里,传统和现代,农事和商业得到了很好的结合,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休闲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为古老的北黄谷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黄谷村“大红灯笼高高挂”成了一道风景,石头风貌,绿树掩映,五、六处“农家乐”家庭饭馆生意红火,宾客盈门。在村东头,三间小屋大的民俗博物馆,里面摆放了近现代农耕及家庭用的农具一百余件,这是黄谷人农事生活的缩影,极大地吸引了城市里的来客。在村东首,黄谷村比较出名的“绣楼咖啡”景观更是引人注目,一座石砌的二层小楼,相传是明代一家富户半生无子,老来得女,成人后聪慧貌美尤擅女红,通晓琴棋书画,父母爱若明珠在此卜建绣楼一座。桑海桑田,物是人非。现在已经开发成旅游景点,供游客享受。在村北我们正好巧遇了中央美院的王少伦教授,他正在带领研究生在这里写生。我和王教授是好友,从他的介绍得知,目前北黄谷已成为中央美院的写生基地。此基地的运行开辟了北黄谷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无数的游客和来探索艺术的人们,将为北黄谷村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而北黄谷村的山山水水、男女老少、一房一屋、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一泉一水,还有那一树一树的花开,都会像大山一样的善良质朴、像大山一样的宽容万物、像大山一样的默默地坚持,像大山一样的无私奉献,也为艺术家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灵感和人生感悟,激励着大山外的、闹市里的人们静心做人,厚德载物。这也许是北黄谷村历久弥新,那无穷生命力的源泉吧,更是我们这采风的巨大收获吧!

忽然,我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我们在一栋石头砌墙的古老的房子里,看到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长者,身着一身蓝布旧衣,在堂屋里的方桌上静静的读书,可能是读书入迷了,我们进去他竟然没发现。进屋后我们和老者攀谈起来,问他看的什么书他递给我们,我们惊奇的看到竟然是一本繁体古书《诗经》,书已经泛黄,已经很旧了,但老者还是爱不释手。正在说话间,老人的孙子,大约有七、八岁的样子拿着一支毛笔,抱着一卷写大仿的毛边纸,喊着让爷爷教他写毛笔字。此情此景,让我思绪万千。在这个有很多人奉行金钱至上的浮躁的社会里,一个还不富裕的甚至贫寒的村子里,一个耄耋老者能够怀着虔诚的心去认真读书;一个小小少年就学毛笔字,这足见北黄谷良好的村风和村民对于文化的坚持,令我们身居闹市有那么好的条件而不读书、不学习的浮躁的人们感到深深的羞愧。此情此景,我们仿佛置身于上古年代,仿佛看到了嵩山人、北黄谷人虽身处大山深处、田园乡土却有着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文化追求,令人敬畏,令人震撼,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自己。而我,在这一老一小面前,我感到深深的羞愧。同时,又激发了我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干事创业的热情,也增添了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这也许是北黄谷和嵩山给我们的最好的启迪吧。

我们流连于北黄谷古村落,我们徜徉在嵩山的美丽与生机中。时间过得飞快,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已时近中午,我们结束了采风活动。在村子的最东首,在绣楼咖啡馆,在省委组织部领导和嵩山管委会负责人的见证下,县作协创作基地的牌子挂到了绣楼咖啡的门前。从此,临朐县作家协会,将会与美丽的嵩山,美丽的黄谷村结缘。

北黄谷古村落,给与我们的,不仅仅是质朴的美丽,而且还有一种贯穿历史沧桑的一种厚重的善德、诚信、宽博的胸怀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感受到了;我们领略到了。我们将它播种,让它开花、结果,生生不息,弘扬广大。

其实,这正是北黄谷的内涵和魅力所在。